:::
工厂直营 客制化 兼差投资少量可 另征场主/台主 入群喊+1留ID
☆<コ:彡卖夹仙24H选物贩卖小舖☆<コ:彡

没有小剧场的城市

在牯岭街小剧场闭馆的这段日子,好像也碰巧是一个机会练习,练习:如果我们没有小剧场。在这段日子里我常会想,哇,一座作为首都的城市怎么会连一个小剧场都没有呢?这样的提问好像也类似于: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独立书店、如果一座城市没有Live House、如果一座城市没有选物店、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性别友善厕所、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同志酒吧……如果我们可以用:有没有诚品、有没有星巴克、有没有麦当劳来对一个地方进行衡量;那「有没有小剧场」,对一个地方的衡量是什么?

在牯岭街小剧场闭馆的这段日子,好像也碰巧是一个机会练习,练习:如果我们没有小剧场。在这段日子里我常会想,哇,一座作为首都的城市怎么会连一个小剧场都没有呢?这样的提问好像也类似于:如果一座城市没有独立书店、如果一座城市没有Live House、如果一座城市没有选物店、如果一座城市没有性别友善厕所、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同志酒吧……如果我们可以用:有没有诚品、有没有星巴克、有没有麦当劳来对一个地方进行衡量;那「有没有小剧场」,对一个地方的衡量是什么?

第一次踏进牯岭街小剧场,是在刚念大一时,看了一出戏《我的手枪日记》,剧乐部剧团制作。开演前在前厅等待时,望著墙上印象中依稀记得是粉粉的蓝绿色的线条涂鸦,爬满室内的墙壁与柱子,各种手写字体、木箱或富手作感的各种桌椅道具、课桌椅陈列著,供人休憩或展示海报告示等,空间中有一种温度感,这一切好像是某一种对于艺术与生活的认识,的开始,当时是二○○六年。

二○○六年才踏进牯岭街小剧场,或许我认识得也已经算并不早,依稀记得大约是那前两年,华山也才真的开始踏入某种文创的气氛与具体构造中,此前的各种艺术活动我也只能听闻未曾亲眼亲身经历。

后来慢慢地,在这边看的演出愈来愈多,但有些事情总是不习惯或说不解:过浅的阶梯观众席,除了坐起来不舒适,视线也并非都能没有遮蔽,也常即便你早早入场坐在你的理想座位,在开演前一刻也可能被带位前台亲切地要求:「来~因为还有一些观众还没进场,请大家稍微挪动一下坐得更靠近一点,请依照我的手势和口号一起移动唷~一、二、三」;也不太能理解以前会听人说,小剧场的「亲密感」,是什么…跟其他观众大腿贴大腿手臂贴手臂地观看演出、微妙地嗅著前排观众的气味、开演二十分钟不到就头爆痛因为脑勺的旁边(literally旁边)就是冷气出风口……是说…这个吗@@?

除了当观众,在之后二○一一年、二○一四年、二○一五、二○一七年的当中或之间,我也在此处成为使用者、工作人员或发表作品(洒花!)。一楼剧场的空间和距离,小得近得可以清晰听见剧场中的灯具在明暗之间的电流声响,那是剧场中最让我感到魔幻的其中一种声音。二楼最不可回避的漏光与遮光,恰恰是与城市共生更存的最好见证,挑高与空间动线引领光和空气,开演的同时迎接垃圾车的乐音经过。三楼排练场总是与对面的应该是舞蹈教室的地方遥遥相望,排练同时也看著对面人们身体舞动,两处的镜子好像也互相折射著城市中确实存在著的,脉动与音律。

在非常有限的异地经验中,我会时常想起在下北泽去过的,或名声响亮或更边缘,或独栋或隐身在商办大楼中的小剧场们;记得在某个演出开演前的三明三暗中不知为何有个陈旧的空间烟味倏地明显了起来,眼前霎时出现或许一两三个小时前这个小小的剧场内如何准备开演、排列座位、修补舞台或暖身的画面;再想到去亚维侬,甚至有那种容纳不到廿、卅人的剧场,舞台面宽或深容纳了不起五到八个人,在那些当下我看见,这些眼前的事实与生活的关联是如此强烈:比邻的街区,走出剧场就有食物气味迎面而来,居酒屋光源晕染在视线可及之处;六点进去一个剧场,出来七点半八点可以再去另一个剧场就在旁边,十点还能再去另一个就在对街的剧场——在这边并不是要去强调一种异国风情或是你看看人家怎么做而我们?而是当这种或大或小的点与其他的点如何连成线再如何成为面,同时,如何成为我们生活切片中的其中一片,这样的发生,在城市之中,在城市的结构之中,在我觉得,是如此的必要。剧场这个概念也显见不在大或小,念故事给小孩子女听就可以是一个最小的剧场构成。这样的构成与我们的关联是什么?这样的构成如何有效地在与我们的关联中发挥与处理?当作为一个观光客,你的生活是我远道而来的风景,作为一个在地或居民,我其实连101都没有进去过;那些看不见的地缘政治,作为经营者才会经历到的照面与磋商,那些游贯在数种体制与系统间的角力或权衡——维护一个剧场,成就一个有品质的群聚与分享,真的要无数的务实才可能成就有感的浪漫,才得以养成那些精神与心神。

今年九月中,有剧场人在脸书上发起了「【点名剧场】挺牯岭街小剧场募资!」活动(注),先不论有没有被点名,但关于牯岭街小剧场确实是有很多能说的想说的。在成为使用者的过程中,经营者与主持单位对空间的维护、推陈除错,对使用对象经验对象的规划与行动,用心用力的程度实不因为剧场大或小的概念而多或少,光是观众席可知的优化就不知经历几回,各种小地方的设计或手工,也足以成一个剧场全能智慧王的企画,那些不习惯的不解的事情,成为有意义的限制,随著时间与人成长得更为精益,更为人所用,也造就出除了演出跟人的关联,以外,更是空间跟人之间的,场所跟人之间的。甫结束飞人集社剧团筹办的超亲密小戏节的演出,更是,深有所感。

注:募资专页https://bit.ly/3grizbM,脸书上打相关关键字搜寻也可看见其他剧场人的分享。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