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厅院旗舰制作《茶花女》,铃木忠志/导演,首演于2011台湾国际艺术节。(许斌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近未来.表演艺术图书馆 这间「图书馆」最厉害的是……

2011-2021 两厅院主办节目回顾:创作不该博取同情,而是试著去诉说面对历史的伤痕的方法

策展人 周伶芝 看戏笔记

在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数位典藏系统中,以戏剧、舞蹈、音乐主办节目进行搜索,可见国家两厅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共有3939笔节目检索结果,数量持续增加中,且都在表演艺术图书馆中留下了珍贵的影音与相关文件记录。在庞杂的档案库中,我们邀请了策展人与文字工作者周伶芝分享她观察最近10年来的戏剧、舞蹈类主办节目的看戏笔记,梳理对台湾社会与创作彼此交缠的洞见。

在国家表演艺术中心数位典藏系统中,以戏剧、舞蹈、音乐主办节目进行搜索,可见国家两厅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共有3939笔节目检索结果,数量持续增加中,且都在表演艺术图书馆中留下了珍贵的影音与相关文件记录。在庞杂的档案库中,我们邀请了策展人与文字工作者周伶芝分享她观察最近10年来的戏剧、舞蹈类主办节目的看戏笔记,梳理对台湾社会与创作彼此交缠的洞见。

我想从今年3月初大法官释宪辩论,正视原住民狩猎文化的事件谈起。

这起事件起于2015年底,台东县海端乡布农族人Talum Suqluman(汉名王光禄)刑事案件争议,他因非法持有猎枪和盗猎被判刑,2017年最高法院裁定停止审判并声请释宪。

一个原住民猎人对于猎场的博物知识,等同于掌握了生物多样性;狩猎的禁忌与仪式,则表现对生态和共存的敬意。而主流汉人社会长期不理解原住民的狩猎文化,造成原民文化和法律间的矛盾与断层。

回到表演艺术来看,现阶段可观察到创作者反应议题的能力跟社群媒体的操作有关,议题容易跟著政策走,比如多元成家、转型正义⋯⋯这是太阳花学运以来持续至今的状态。创作者对议题的反应能力很快,但尚未发展出持续追踪结构的深度,也还未能探索如同王光禄事件、花莲亚泥矿场、土地生态流失、气候变迁等在「人类世」情境下彼此相干,属于台湾南岛文化生态面、复杂的文化与历史传统的伤痕。

跳脱单一观点,用身体诠释历史

关于历史伤痕、转型正义的处理,2013年的两厅院世界之窗「非常比利时」系列中《沉没的红》《伊莎贝拉的房间》,让我印象深刻。

《沉没的红》是独角戏,描述主角童年时于二战期间,在印尼日军女子战俘营的经验,以「记忆之不可能与无法遗忘」反省帝国、殖民地、战争的关系;《伊莎贝拉的房间》则用一名年老女子的一生,将欧洲的历史浓缩进一个房间,让身体与物件产生新的连结,物件本身是历史,当身体诠释物件,就是身体去诠释历史——这太厉害了,非常有力量,艺术家运用的并非「媒体语言」,而是「文学语言」,去处理如此困难的辩证。

社群世代的议题取向,媒体语言操练的危险

我想进一步谈谈「媒体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差异。

近年,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议题取向如何左右创作趋势,这与学运、无差别杀人等事件后,网路社群日常化的现象有关,剧场新世代培养出对议题即时反应的能力,包含多媒体的运用,趋向纪录剧场、参与剧场的形式,可见社群媒体对其使用的语言与创作的影响,讨论议题的方式处于非深度辩论的状态,这是「媒体语言」,快速取得情绪的素描、身分政治的认同,却让剧场「文学语言」的诗意、辩证关系消失了。

值得一提的是,学运期间,有《聊斋─聊什么哉?!》(2014)用掌中戏迷人的叙事,谈传统艺术的困境,恰如其分地表达聊斋中的鬼魅与神秘。吴朋奉是说书人,将现实中学运的无助和虚无感,连结到剧中掌中戏的凋零——王嘉明将这些观点置入鬼故事的情境中,非常聪明,恰好就在那慷慨激昂的历史时刻中,让我们看见一缕哀伤的幽魂正在远去,那哀伤自有其力量。

潜入层叠的历史网络中,拨开伤口

在这样的脉络中,我们处理生态、土地的问题多半是政治导向,忽视了土地中层层叠叠的历史关系。目前,台湾表演艺术创作者有处理无差别杀人、学运、都更、白色恐怖的作品,但几乎无法处理远离都市的边缘地带,但这些边缘地带其实影响台湾社会的整体结构,比如亚泥就涉及了都市化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所以我会想特别提出原住民传统领域、狩猎权事件——我们要承认,现有的部落都是在模糊、断裂的记忆中被重建的。若在剧场中,有多种文明身体的时刻,是否有另外一种的文明身体是我们所未能见到的?对我来说,TAI身体剧场《寻,山里的祖居所》(2017)与印尼艾可舞团《哭泣贾伊洛洛》(2013)与《Balabala》(2016)就是重要指标。我从这两件作品的编创与空间概念,读到原住民如何面对这种全球化推挤边缘地带的断裂感,但他们不是修补,而是把伤口拨开来,让观者看见。

而在人类世的脉络中,苏文琪近年的3个作品是台湾极少数处理相关议题的表演艺术创作,思考宇宙、能量、全球暖化⋯⋯这些探索非常难得。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Profile

周伶芝,长期关注台湾表演艺术发展,近10年以资深观众、翻译、文字工作者、戏剧顾问与独立策展人等不同身分穿梭于艺术节、戏剧和舞蹈制作之间。近期担任国家两厅院2017「舞蹈秋天」论述统筹与顾问、2018「新点子舞展」咨询、2018松山文创园区Lab实验启动计划「无时钟特区」策展人、2017&2018基隆海港山城计划「泊」&「潮听招待所」策展人、2019-2021台南艺术节策展人等。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