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作曲家曾兴魁(赖加专 摄 台北室内合唱团 提供)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16个和弦、来回A♭ & D

纪念恩师曾兴魁

8月初,中华民国现代音乐协会发布了台湾作曲家曾兴魁辞世的消息,乐界闻讯也纷纷发文悼念。曾兴魁生于1946年,毕生致力于音乐创作与教育,作品融合传统乡土以及创新观念与技法,风格独树一帜。曾创立「中华民国电脑音乐协会」,为音乐创作的发展寻求更多可能性,付出莫大心力。为了纪念其贡献,本刊特邀作曲家萧庆瑜撰文,透过师徒之间的相处点滴,娓娓道来曾兴魁提携后辈的真性情。

8月初,中华民国现代音乐协会发布了台湾作曲家曾兴魁辞世的消息,乐界闻讯也纷纷发文悼念。曾兴魁生于1946年,毕生致力于音乐创作与教育,作品融合传统乡土以及创新观念与技法,风格独树一帜。曾创立「中华民国电脑音乐协会」,为音乐创作的发展寻求更多可能性,付出莫大心力。为了纪念其贡献,本刊特邀作曲家萧庆瑜撰文,透过师徒之间的相处点滴,娓娓道来曾兴魁提携后辈的真性情。

时光倒转,回到1983年9月,师大附中音乐班。因师母陈惠文老师还在德国,曾老师来帮忙钢琴代课。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曾老师。

知道这个学生是作曲主修后,他很开心,特别指定了荀贝格的6首小品当功课,同时也当场测试键盘转调。这题目在当时有点另类:Ab大调→D大调,仅限8个和弦;再以8个和弦转回去,重点是:要好听!

我尝试弹了,他觉得还不错,便也将自己的方式写在谱纸,并说:「给妳1分钟,背起来再弹一次!」当时正值学校傍晚降旗,我们虽在琴房,也要立正站好听国旗歌。他又说:「妳还赚了1分钟可以背喔!」

我成功达阵,他又很开心了!

9个月后,附中毕业音乐会,我告诉陈惠文老师自己会发表一首三重奏,礼貌性地邀请,内心完全不敢奢望钢琴老师出席。结果,居然当天是曾老师莅临,还特别到后台向我恭喜。长大后,才清楚这是多么巨大的荣幸!

总是乐于分享

后来进入师大,也曾随曾老师学习,他常提及Berio、Nono等作曲家,说这些大师的作品有多么棒!但在那个没有网路、CD刚问世、大多人还在以卡带听音乐的年代,对学生而言,这些大师真的只是「人名」而已,几乎未曾实际聆听。

就算听了,也是还很陌生的无调性音乐与新奇锐利的声响,喜欢或不喜欢,都还谈不上。

他发现问题后,就转换方式,耐心指导,从法朗克与德布西开始,要求学生边弹奏、边读谱。自己的谱慷慨借学生,还推荐师大路的某家影印店,说那一家虽然外观是违章建筑,但纸质好,磅数也高。

半年后,我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完成,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首曲长多于10分钟的作品,还获选「齐尔品作曲奖」第5名。

从法国回台湾后,跟他见面的机会不算多;但每次见面时,他总以法文打招呼:Bonjour(或Bonsoir),听了我的作品发表,也会特别向我说Félicitation、très bien(编按)。当然,他自己的音乐创作、及国际交流的积极参与,更是乐于分享。而在我研究梅湘音乐的过程中,他也给予了精辟的见地。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秋天艺术节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