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岫云(右)与王海玲(左)。(国立传统艺术中心台湾豫剧团 提供)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相信您会继续看著我们演戏

纪念「豫剧皇太后」张岫云

被誉为「豫剧皇太后」的张岫云(1923-2024),于8月11日以百岁高龄仙逝。出生于河南的她,自幼学习豫剧,以「万里云」为艺名崭露头角。后因战乱随丈夫部队撤到越南,最后辗转迁移到台湾,并持续活跃于台湾舞台,同时培育后辈,传承豫剧。为纪念张岫云老师,本社特别邀请「豫剧皇后」王海玲,回忆与张岫云老师的相处过程,将她的思念化为文字,在缅怀大师的身影之余,也让读者一窥豫剧在台湾的点点滴滴。

被誉为「豫剧皇太后」的张岫云(1923-2024),于8月11日以百岁高龄仙逝。出生于河南的她,自幼学习豫剧,以「万里云」为艺名崭露头角。后因战乱随丈夫部队撤到越南,最后辗转迁移到台湾,并持续活跃于台湾舞台,同时培育后辈,传承豫剧。为纪念张岫云老师,本社特别邀请「豫剧皇后」王海玲,回忆与张岫云老师的相处过程,将她的思念化为文字,在缅怀大师的身影之余,也让读者一窥豫剧在台湾的点点滴滴。

口述│王海玲

我还记得那只在我背后融化的冰棒。

刚进到豫剧团学戏,还是一支冰棒两毛钱的年代。南部的天气炎热无比,哪管得著岫云老师时时告诫我们不准吃冰、要好好保护嗓子,就偷偷跑到剧团后头的小商铺买冰棒吃。有次才刚买完,还来不及吃,就看到老师远远走来,只好把冰棒藏到身后,没想到老师竟叫住我,问些「怎么样啊?」、「干什么去?」漫无边际的闲话,于是冰棒就顺著我的衣服边缘融化。

等到长大之后,老师才跟我说,她是故意的。

岫云老师真的很严格。

她总规定我们得讲河南话,无论是在排戏、还是在私底下。直到她过世前,我跟老师、还有她的孩子们都还是讲河南话。要是跟老师讲国语,她的眼睛就白了。老师非常重生活上的细节,那时候要是像我现在这样哈哈大笑,她也都会斥责,因为她觉得哪有女孩子这样笑的。不论戏演得多好,做人也要做得好,这是岫云老师教导我们的。

日常生活如此,教戏、排戏更是如此。她真的很严苛。没做好的,往往一棍子就打过来。我现在讲座的时候,也都跟同学们分享我们的苦难。以前演哭戏,老师要是看我们还没哭,后台就已经准备好了枪啊、或刀啊,台上哭不出来,只好在后台把眼泪打出来。

记得小时候演《莲花庵》里的小孩,最后一段要对著饰演自己母亲的岫云老师哭,阻挡母亲出家。一开始演的时候,我很爱演、很入戏,当然哭得很好,但这戏又不只演一次,哭到最后,眼泪都乾了,怎样都哭不出来。后来,我就趴在老师身上,头抬起来,看到老师眼睛瞪著我——老师的眼睛瞪得有够大——我的眼泪却挤不出来,欲哭无泪。怕被打,就偷偷在手上抹点万金油,头低下时先抹到眼睛上,把眼泪熏出来。眼泪是有了,但一抬起头,观众看到就笑,因为我的眼妆都花掉,变成了熊猫眼。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