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凤学——我的舞蹈人生导师 |
刘凤学老师(新古典舞团 提供)
纪念大师 In Memoriam

刘凤学——我的舞蹈人生导师

恩师刘凤学博士为了留下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成果,这几年一直在与时间赛跑,忙著规划、汇整与撰写《刘凤学舞蹈全集》,已正式出版两卷。她每天都心存感恩,感谢上苍让她又多活一天。2023年5月17日,她终于跑到自己时间的终点了。谨以此文揭露我与老师的缘分情谊,并表达对她的无限思念。

从小说起

我年幼跟随老师在新生南路的现代舞蹈研究中心习舞,奠定了我对舞蹈的喜爱与探索之心,儿时习舞的美好经验是我童年的珍贵回忆。老师的舞蹈启蒙教育兼顾身体基本能力、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基本能力主要透过搭配节奏明快音乐的练习课来进行,强调身体各部位运动的原理原则,以及时间、空间和力量等舞蹈要素的探索。表达能力与老师为我们这群小朋友以世界名曲编创的作品有关,记忆中好多作品都冠上「小」字,如:《小金鱼》、《小蝴蝶》、《小蜜蜂》、《小毛驴》、《小顽童》、《小公主》、《小小玩具兵》等等,至今我的身体仍留有些许印记。尤其《小毛驴》的配乐是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小男生的美声,毛驴的动作设计相当生动活泼又逗趣。创造能力则来自老师会经由主题和语言的引导来开发我们的想像与身体语汇,有时是个人独力完成,有时与他人合作完成。

老师的启蒙教育没有一般舞蹈社要求的下腰、劈腿、拉筋等动作的强力训练,更多的是要求「身正」、扎实的基础与肢体的开发,以及随著音乐而舞的节奏感、表现力与律动美,是「舞者—编舞者」合一的养成教育,也为我埋下以「创造性舞蹈」作为毕生研究课题的种子。而我小小年纪就能展跳大师级编舞家针对儿童身心发展所编创的作品,何其有幸!

成长茁壮

老师1976年创立「新古典舞团」,早期非舞蹈科班出身的团员,在老师的培训与知人善用的调教下,展现出对舞蹈的热情、专业态度与演出水准。而我也在进入舞团后,开始了「劳其筋骨、苦其心志」的舞蹈磨练,那年,我13岁,当时年纪最轻,今日在舞团内论资排辈可是第一代的嫡传弟子。从那时起,舞蹈之于我,由好玩变成好严肃。小时候快乐无比的跳舞,可以跳自己的舞蹈,可以与老师在上课前一起玩七巧板、跳棋、纸牌、弹珠,甚至住在老师家,把床当地板,翻来覆去,胆敢将腿跨在老师身上的情景不复见,反而是在被要求擦地板,绝对不可迟到,以及经历了一遍遍不同舞码的学习排练和不断修磨动作的过程中,精进舞艺,并学会纪律、抗压与同理。

老师总让我有个别表现技艺的机会。无论是我在舞团学的第一支从中国传统游戏发展出水袖之美的舞码《投壶戏》;属于小家碧玉型、愉悦地舞著双方巾的《嬉春图》;以磅礡气势开展、空间变化万千的《幂零群》;在旷野荒原中男女欢庆之舞蹈《北大荒》,抑或是带著巫仪神秘色彩、充满庄严氛围的《招魂》,老师都善用我的弹跳专长与柔软身段。她为我量身编创的双人舞《恋歌》,是她一对一、手把手带著我练习舞扇,引导我如何配著《马车夫之恋》歌曲,并透过把玩扇沿附著短红布的折扇技巧、身体动作的扭转及节奏的掌控,展现情窦初开的害羞腼腆与对马车夫的调皮作弄。我也从随著舞团不断公演与国内外巡演中,累积表演经验,淬炼动作技巧及情感表达功力。

在那个出国不易的年代,我因为跟随著老师在海外表演,开拓了自己的文化视野。且我在舞团的黄金年代与青春期并行,我的叛逆也因为舞蹈得到抒发调和,当然难免会有与老师顶撞的时刻,毕竟联考课业的压力非常沉重。然而,我的心志却也因此愈加坚韧,学习更加专注,学会对时间的有效安排和运用,性格也随之更为正向达观。记得我对老师的严厉督促开始微笑面对时,老师曾对我说「妳长大了」,那年我高二。最近得知「新古典」舞团有个戏称「辛苦点」,回首过往,能够蒙老师亲炙与陪伴,在她呵护下「长大」,所有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投壶戏》(新古典舞团 提供)

没大没小

老师凡事以身作则,仪表威严孤傲,双眸炯亮又深具威望,令人敬畏。听闻有团员在家都是挺立站著接听老师的电话,也亲眼见证排练迟到者被老师锁在门外,直到开门前仍毕恭毕敬站在门外等候。第一次到国外演出,因时差睡过头,大哥大姐们紧张万分,慌乱起床准备集合,只见面无表情的老师早就端坐在大厅等候,先要我去看时钟,接著一言不发,带领著饥肠辘辘却不敢吭声的一群人朝排练场走去。老师还有一项训斥人不带脏字却令人刻骨铭心的本领:迟到意味著「高贵」;欠缺雍容大度是因沾满「香气」;不够认真努力自然是「让母亲失望」。许多老师的工作伙伴都知道,当她改变平常亲切的名字称呼,以礼貌称谓对待时,必定是「有状况」。可见老师震慑力无远弗届,就连林怀民老师都曾问我「妳怕不怕刘老师?」

我被公认为不怕老师的榜首,虽然我可能挨骂(文雅的)最多。然而,因自小追随,我觉得和她始终有一份「童」心连结。目睹过老师像个小孩般急著去买冰淇淋吃;她也会偷偷告知很自我节制,只吃了一小块最爱的巧克力。我经常帮老师按摩,感受她的体温,团员们觉得不可思议,宛若我是在「太岁头上动土」。即使她左耳重听几近失聪,我们可以「大小声」来回对话数小时不嫌累。她邀我协助排练舞作,指导舞者,就会非常放心地让我随性而为。

老师的经典作品《布兰诗歌》是我最后一次跳她编创的舞蹈,其中几个舞段包括独舞,老师完全放任我自编自跳,还不时给予鼓励与肯定。老师总认为我太早离开表演舞台,但也尊重我于「而立之年」选择全心投入舞蹈高教职场生涯,并对我有著深切的期许。诚如老师所言,我是她长期观察追踪的研究个案,而我这只白老鼠的实验环境真的难以控制,总喜欢到处乱闯,提问挖宝。因看过老师手拿梳子、发夹,边哼著歌曲,动作俐落地完成「定发」过程,才体认到若没有她那如钢铁意志般的发质是难以「完形」的。而她一直脑清目明,我好奇著,那已亮白的包包头内,究竟包覆了多少学问、智慧、创造能量及文化底蕴?

望尘莫及

老师双脚经常是肿胀的,穿鞋走起路来并不轻松,但她怀著强烈的求知欲及使命感,挺直腰背,一步一脚印踏实前行。

老师坚守教育岗位,培育人才与师资数十载,桃李满天下,曾获颁台师大荣誉教授。她一生编创了130首作品,求知若渴、好学不倦、终身学习,家中满堂书香。40多岁远赴德国学习、研究世界最通用的拉邦舞谱,将其引进,成为国内传承此舞谱系统的先驱。她以拉邦舞谱为工具,记录、书写及研究她自己的现代创作作品、儒家舞蹈、唐乐舞及台湾原住民乐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她赴日本、韩国研习,从古书再挖掘的唐乐舞之研究与重建,惊艳世界,是世界级的瑰宝,得到国际学界的认可与重视。她60多岁在英国取得学位,成为我国第一位舞蹈博士,退休前担任过国家两厅院的主任。在教育、文化、舞蹈编创、学术研究及艺术行政等各方面都付出心力、成就卓越,获得不少殊荣包括文艺奖、薪传奖、国家文艺奖、教育部艺术教育贡献终身成就奖、行政院文化奖、总统府二等景星勋章等奖项。身为弟子也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我,与有荣焉,只能赞叹却难以望其项背!

OT报告
《幂零群》(新古典舞团 提供)

典范长存

老师对于后辈的提携更是不余遗力。她不喜求人、不愿欠人,却因为惜才、爱才,可以为了学生竭尽所能提供协助,包括经济援助、推荐就业及提供展演机会。对于舞蹈同业友人也会默默施予援手、传递温暖。

2021年,老师是第40届行政院文化奖得主,却因身体不适,疫情未歇,故无法亲自出席,非常过意不去。我当时担任老师受奖的引言人,曾提及能荣幸站在台上引言,是因为与她缔结师生情缘时的年纪,没人比我更小。蒙懂年幼起跟随她学习,由她亲自启蒙指导,她是以身教、言教引导我超过半世纪的恩师。我在她的眼中,是永远冻龄的「小张中煖」;她在我的心中,是永远伟大的「师者典范」。

犹记当日,我还邀请与会者一起大声说出老师的名字,让她感受到我们的热情、恭贺与祝福。礼成后,我快速赶赴她家,问她耳朵有没有发痒?还淘气地告诉她,我趁她不在场,说了很多她的「坏话」,老师却开心笑著回应「说得好」。也是那天,她特别交代新古典表演艺术基金会陈胜美董事长,为了感谢国家社会及丰厚文化的滋养,一定要代替她深深一鞠躬。如今,她真的从人生舞台鞠躬谢幕了,但我坚信,她的精神典范永在!

凤飞蝶舞

1925年出生的老师,其生命的长度、宽度及深度,多元精采。她没有特定的宗教归属,舞蹈就是她的生命,坚定信仰。是她以挺立的身躯、自律严谨的态度带领我进入、体验曼妙美丽的舞蹈世界,要求我精准到位,具备思考的身体,启发我的创造力及潜能,并给予我自主探索的空间,让我因舞蹈及她的教育一生受用无穷。我想像著近百岁的老师羽化成仙,化为彩蝶起舞,也想起老师曾与她的同学李瑞芳合作的唱游曲《蝴蝶》中的一段歌词:

蝴蝶蝴蝶真美丽,好像天上的仙女,穿著鲜艳的舞衣,飞来又飞去。

亲爱的老师,

这会儿,您又飞到何处了呢?

爱您、想您,

一路漫舞!

《招魂》(新古典舞团 提供)
《恋歌》(新古典舞团 提供)
张中煖(左)、黄碧端(中)与刘凤学老师(右)于2016年的合影。(新古典舞团 提供)

回顾大师一生——「回首向阳天~刘凤学生命之旅」特展

为让大众有机会深入了解刘凤学博士的荣耀一生,由刘凤学博士创办的新古典表演艺术基金会、台湾原民文化志业基金会、新古典舞团、唐乐舞将自5月25日至28日,于新古典舞团红树林排练场举办「回首向阳天~刘凤学生命之旅」特展,透过图片、文字、影像来呈现刘凤学博士精采的一生,欢迎有兴趣者到访。

特展时间:

5/25(四)~ 5/27(六)上午10:00至下午5:00
5/28(日) 上午10:00至中午12:00

活动地点:

台北市淡水区中正东路二段29号15楼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3/05/25 ~ 07/25
纪念大师刘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