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时无刻都有一面大萤幕飘浮在我们头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如果我们在等捷运,或是排队买珍珠奶茶时,被镜头捕捉到了,又会做些什么?我们会就地起舞?亲吻旁边的人?乾了手中的珍珠奶茶?或只是像我们一天里大多数时候一样,淡漠地回望摄影机……
1968年,安迪.沃荷说了一句名言:「未来每个人都有成名15分钟的机会。」
上个月我在电视上看NBA总决赛,几乎每次进广告时,悬挂在篮球场上方的大萤幕都会播放现场球迷的影像画面,不禁让我想起安迪.沃荷的这句话。
刚开始,我对于观众们对摄影机的回应并没有太多想法,但过一阵子后,我开始注意到反复出现的模式。不管原本是无聊、没有表情地看著远方,还是在低头滑手机,当他们发现自己被拍摄的时候,都会立刻做出反应。有些人马上跳起了似乎是专为这刻而准备的舞蹈,另一群人抓起他们的衬衫,指著上面的球队logo;一口气喝下啤酒、对著镜头挥舞拳头、与朋友们击掌,或是亲吻身边一起来看球赛的人。
他们是「我们是谁」的缩影
7月1日,一名密尔瓦基公鹿队的球迷丹.罗伯茨(Dan Roberts)在一夕之间爆红,因为他在一口气灌下手中的啤酒后,撕开身上的公鹿队球衣,露出了他那庞大的上半身。在接下来几场比赛中,公鹿队的球迷们开始模仿起他的动作,在上镜头时撕开衬衫,其中一名男子显然有备而来,他竟一层层地撕开了三件球衣!考量到这些球衣的高昂售价,T-shirt的销售人员肯定爱死了这股潮流,因为球迷们每晚都要撕毁价值数千美元的商品。
对某些球迷来说,在镜头前乾杯和激昂地击掌可能只是他们持续了一整晚的行为延伸;然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是为了摄影机而表演,重新在镜头前演出其他球迷们先前表演过的行为。
当我一场又一场地看著这种不断循环的模式,我忍不住去想到底是什么将我们吸引到了镜头前,让某人甘愿一口气灌完排队30分钟才买到、要价15美金的啤酒。从这些表演里我们学到了什么?这种不仅是被看到,还要重演这些行为的渴望,想对我们诉说什么?
我知道我可能太把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表演」当回事了,但,若你容许我往下说,我认为这些两秒钟的表演是重要的。他们是「我们是谁」的缩影。
在这些迷你表演中,我们见证了人们对于融入人群、受到欢迎,以及将自己和一个更大的社群(在这个例子里,是一支篮球队)连结在一起的渴望。共同的反应成为了创造和展现身分的模范行为,当镜头对准我们,我们会立刻采取行动,因为不回应意味著我们很无趣、我们是鲁蛇,或者,我们不是真正的球迷。
在属于我的那两秒钟,我会做什么?
我不禁想起参与式剧场,和某些相似的时刻,像是观众从昏暗而安全的观众席中被拉起,抛入聚光灯下的瞬间。我记得当我还是个青少年时,有一次在蒙大拿州博览会的催眠表演中,被邀请上了舞台。我是10个应该被催眠的人之一,但在5分钟的催眠过程后,我并没有任何感觉。尽管如此,当催眠师开始下指令,要求我们扮作小鸡时,我还是蹲下,并且和其他人一起发出咯咯咯的鸡叫声,好让自己不被踢下舞台。这就是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正式演出,演一只鸡!
当我想起那场小鸡舞,以及迫使我假装自己被催眠的不安全感时,我也想知道,如果在篮球比赛中被镜头捕捉到时,自己会有什么反应。在属于我的那两秒钟,我会做什么呢?
同时我也想到,如果无时无刻都有一面大萤幕飘浮在我们头上,我们会做些什么?如果我们在等捷运,或是排队买珍珠奶茶时,被镜头捕捉到了,又会做些什么?我们会就地起舞?亲吻旁边的人?乾了手中的珍珠奶茶?或只是像我们一天里大多数时候一样,淡漠地回望摄影机……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