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公共空间,让记录与记忆重新说当下的故事(Ka Lam 摄 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在地策展:关于几个 思想行动与实践场景 场景2:移动缝隙

在公共空间,让记录与记忆重新说当下的故事

「一摄无边:香港剧场影像记录数码资料库暨教育计划」(asnap-beyondborders.hk)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为期两年的演艺记录与教育活化项目。协会近年聚焦演艺记录倡议,「一摄无边」秉承2017年「香港戏剧资料库暨口述历史计划」,进一步探索记录与活化的维度,完成了600段影音的口述历史,整合了9年戏剧年鉴资料,聚焦在本地剧场史,突显这些记录在剧场脉络里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反映其内向性——这些材料难以面向与剧场没有连系的人,即使是业界和观众,也牵涉跨岗位和跨世代的挑战。

「一摄无边:香港剧场影像记录数码资料库暨教育计划」(asnap-beyondborders.hk)是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为期两年的演艺记录与教育活化项目。协会近年聚焦演艺记录倡议,「一摄无边」秉承2017年「香港戏剧资料库暨口述历史计划」,进一步探索记录与活化的维度,完成了600段影音的口述历史,整合了9年戏剧年鉴资料,聚焦在本地剧场史,突显这些记录在剧场脉络里的重要意义,但同时也反映其内向性——这些材料难以面向与剧场没有连系的人,即使是业界和观众,也牵涉跨岗位和跨世代的挑战。

记录的生命力不应只体现在研究层面。它(曾)是活生生的故事,对如何透过脉络化(包括时、地和人)的梳理,重构与当下有关的故事,让这些养分滋润未来,承传文化与记忆,表现与表演有关的记录的表演性,我跃跃欲试。2017年我在布拉格剧场研究中心进行考察,被超越语言的舞台摄影感动,进一步思考以展览让记忆说当下的香港舞台故事。

原本想邀约有策展经验的人去选择和展示照片,毕竟他们对展览的视觉语汇比较熟悉,但后来很多人提示我,剧场语汇反是关键词,而我同时是评论人的抽离角度,恰好容许我为网上资料库内超过3000张由参展摄影艺术家谢明庄、关本良、张志伟、曾文通、阮汉威和已过世的陈德昌授权提供,跨越40年的表演照片,进行脉络化的梳理。选择材料去筑构故事,会是较核心的策展课题。我这个策展菜鸟,最后成为「一摄无边:香港剧场影像展」策展人,但很后期才意识这角色的微妙处:毕竟「展览」是最具表演性的体现,如何透过展览的公共性和开拓的观众光谱,同时呈现计划初心,是最大的挑战。

在舞台制作停摆的2020年,我大量观看照片,透过摄影师镜头穿越时空,重新发现舞台能量。策展概念来自4组关键词:「剧场记忆与叙事」为核心,而外围则是「空间╱舞台」、「人物╱角色」、「时间╱时代」。如是,构成最后展出的100张照片共6个区域:「一瞬属于舞台上的时间,只要彼此相信,一念空间的物换星移,表演者一人成就了角色;而『剧场』以外,也有很多由此延伸,却不必然包含剧场叙事的一时一地一会」。这6区在我视为「过去」的展览空间内共同呼吸。我贪心地希望,它既能让舞台人来怀旧,但同时让大众能共享这些延伸舞台定义的珍贵文化与城市记忆——神功戏棚的后台、观看街头表演的人群、舞者跃动背后的城市景观、公园内挥动的那个时代。他们未必知道照片中年轻的莫昭如在排练《吴仲贤的故事》,但或许更能记著他炯炯的眼神。展览顾问区德诚认为照片呈现的空间要很有舞台感和表演性,所以「过去」是在黑暗中以投影的方式展示,我说照片不放说明(场刊包含资料),这刻,请让照片述说和这城市有关的故事。

至于「现在」和「未来」,展示的空间在灯光上明显不同,作品亦是实体照片(旁附说明),让观众从记忆进入当下。「现在」是舞台摄影师徒工作坊学员在2021年拍摄制作的成果;至于「未来」,「我把香港与舞台的故事,让每位摄影师自选的一张照片,向10年后的观众说下去」。这展览在「你会否离开香港?」蔚为热门话题的情势中进行,10年后我城是什么光景?有位观众在其IG分享:我从未试过在一张舞台照片前流泪,感谢摄影师关本良。那张关自选的「10年」照片,那面挥舞著的旗帜。「时间在哪边,让我们穿透影像,做证」。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profile

陈国慧,香港资深剧评人,1998年起于港台报刊发表戏剧评论文章,现任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总经理。「一摄无边 香港剧场影像展」为其首度策展作品。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