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被迫选择,你想保留哪些能力?
手术室里除了医护人员交谈的声音和监测仪器低响,意外地,还传出小提琴乐音:台上接受开脑手术的是音乐家妲玛.透纳(Dagmar Turner),她闭著双眼,右手拿弓,来回在小提琴弦上拉出旋律;同一时间,隔著塑胶布,外科医师们忙著为透纳的大脑动手术⋯⋯医疗片段画面透过伦敦国王学院附属医院官方网站传出,若非亲眼看见,实在难以想像。
「妳的脑瘤目前影响右手活动,很快也会让左手不能动。」一场访谈中,透纳回想医生宣布的坏消息,可能无法再拉琴,生命中最看重的音乐事业即将被迫谢幕;在医院的公开记者会中,透纳表示「演奏小提琴是我毕生热情所在,从10岁就开始拉琴,想到永远不能演奏,心都碎了。」大脑是我们身而为人的关键,因为它,人类能用语言沟通、创作传世艺术、享受生命欢愉,记忆宝贵时光;当然,大脑也记录了悲欢离合,小小黑盒子掌管全身,里头锁著无限奥秘:一但大脑受伤,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一切会乍然终止。
伦敦国王学院附属医院的大脑外科医师艾许肯(Keyoumars Ashkan)也是钢琴好手,身为透纳的主治,他懂得失去音乐的苦。为了尽可能保留患者演奏小提琴的能力,艾许肯的医疗团队在术前精细绘制出「大脑地图」(brain mapping),小心比对透纳脑袋中负责语言、肢动和理解并演奏音乐的区域;之后在手术进行中叫醒她,好确认移除肿瘤时不会伤及关键部位。所幸手术完结时,9成的肿瘤顺利移除,也成功保留了透纳演奏小提琴的能力。
如此创举,之前其实有过类似案例: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为一名年轻的音乐老师丹.法比欧(Dan Fabio)切除脑内良性肿瘤,动刀处恰好是掌控音乐演奏与理解能力的脑区。演奏和教学是法比欧生命热情所在,手术团队讨论后,找来纽约音乐名校伊士曼学院(Eastman School of Music)音乐认知专家,对患者进行测试:法比欧执行各项音乐能力的同时,团队运用大脑造影技术把每项能力所对应的脑区记录下来,之后当作手术时索引对照的大脑地图。医疗团队也运用「清醒开颅手术」(awake craniotomy),顾名思义,就是在患者清醒(但无痛)的状态下进行脑部手术,治疗的同时也监测语言和运动功能是否因切除病灶而受损;法比欧的状况下,除了语言和运动,理解并且演奏音乐的能力是关键所在。
法比欧带著他的萨克斯风进手术室。术前,他和音乐认知专家一起选了首韩国民谣,准备在手术过程中演奏。6小时的手术过程中,音乐认知专家测试法比欧的能力、加以评估,并向医疗团队提供反馈。在肿瘤成功切除后,医师请法比欧演奏之前所选的曲子,当手术室中响起韩国民谣,而且毫无错误地演奏完毕,全部人忍不住拍手、欢呼。生病前,每天早上刷牙,连电动牙刷的震动都能在法比欧脑中唤出和弦、谱成曲子;肿瘤生成,这个能力渐渐消失,直到术后复健完成,才又重新听见脑海里的旋律。法比欧痊愈状况良好,他重拾教学和演奏,没有失去生命中的最爱。
我虽然喜欢弹钢琴,也曾学过大提琴,但完全没有职业演奏能力,甚至连业余都勾不到边,音乐对我来说只停留在欣赏阶段。如果被迫选择,我想保留哪些能力?我生命中怎样也不想失去的热情是什么?
「对音乐家而言,热情是最大的动力,能引发创造力;当你找到热情所在,也就不怕冒险了。」我想到大提琴家马友友说的这段话。两位音乐家对自己的热情所在清楚明白,在必须选择时,毫不犹豫说出人生的最爱。他们面对的手术,何尝不是极大的冒险?带著自己心爱的乐器进手术室,危险害怕时有挚爱相伴,他们演奏的是音乐,也是盼望。
文字|杨馥如 大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博士、旅义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