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疗愈功能,大脑最知道
我是个哭点特别低的人,上剧场、逛艺展、听音乐、看电影,常常不经意被触动,眼泪一发不可收拾。最催泪的组合是在黑漆漆的戏院看一场有好听配乐的剧情片,我曾经在电影院里呜噎到旁边观众递给我一包未开封的面纸,而我也不负期望把整包面纸用完。 这种情形,在看《辛德勒的名单》时发生(耳边有没有马上响起小提琴的悲鸣?),在观赏《似曾相识》时即便已经看了很多次,也重复做过无数心理建设当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狂想曲〉乐音一响起,我就又激动泛泪了⋯⋯有太多例子可举,像《新天堂乐园》或是任何义大利电影配乐大师颜尼欧.莫利克奈(Ennio Moricone)的作品都可说明。 为什么在戏院中观影,音乐会如此牵动我们的情绪? 任教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专门研究音乐与心智关系的派崔克.卫朗(Patrick Whelan)提出的观点相当有趣,他认为音乐能深深影响人类的情绪,有一部分是生物演化所造成的:许多哺乳动物在演化初期都是夜行性的;昼伏夜出,靠的是听觉和嗅觉来保护自己,在黑暗中必须特别小心、全神贯注,省得被猎食者捕杀。卫朗把哺乳动物在远古大自然中的环境条件,套用到现代人在黑暗的剧院中的观影听音乐,解释为何我们在一片漆黑中对声音会特别敏感,一切关乎人类的原始本能。 「在黑暗的表演场域中,你被意想不到的复杂声响团团包围,」卫朗教授更进一步说明,「我们的大脑像筛网,会分辨哪些是来自表演场所的环境杂音,哪些是真正关键的声响;比起与眼前的人对话,黑暗中聆听更会运用到人类的本能。」吊在半空中的渐强乐音(请下《大白鲨》主题旋律),可能代表尾随的猎食者步步靠近,这一连串的声音线索进入耳朵后会进入大脑颞叶:颞叶负责辨识音源和声景、解析其中元素,并将之区分为熟悉或不熟悉,再依此决定是否对这些刺激做出生理与心理回应;被筛选过的声音也会影响我们的自律神经系统,这个和大脑关系微妙的神经系统掌管呼吸、心跳、排汗、体温、分泌等功能,根据卫朗教授的逻辑,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听到电影《大白鲨》的主题旋律时,我们会寒毛竖起,感觉特别紧张焦虑。 真的是这样耶!我一直记得看希区考克电影尤其是《惊魂记》那时而短促时而拉长、高低频反差巨大的弦乐声,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