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恶童剧团《福尔摩斯办案:国会杀人事件》(Rah Petherbridge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直击艺现场—2022TIFA

虚拟世界中的真实体验

因为疫情,距离这个词变得很立体,数位网路的发展,让远距离变成零距离,现实距离反而变成远距离,人与人无法靠近。即使科技的高速进展早已远远超越人类生活日常所需,衣食无虞,物质过剩的时代,依然渴望寻求与他人的连结,渴望亲吻、渴望拥抱,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人生伴侣。

因为疫情,距离这个词变得很立体,数位网路的发展,让远距离变成零距离,现实距离反而变成远距离,人与人无法靠近。即使科技的高速进展早已远远超越人类生活日常所需,衣食无虞,物质过剩的时代,依然渴望寻求与他人的连结,渴望亲吻、渴望拥抱,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人生伴侣。

恶童剧团《福尔摩斯办案:国会杀人事件》

2022/5/7  15:30   A室(线上互动)

因为疫情,距离这个词变得很立体,数位网路的发展,让远距离变成零距离,现实距离反而变成远距离,人与人无法靠近。即使科技的高速进展早已远远超越人类生活日常所需,衣食无虞,物质过剩的时代,依然渴望寻求与他人的连结,渴望亲吻、渴望拥抱,渴望在茫茫人海中寻找人生伴侣。

只是,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走进剧场呢?剧场里最重要的部分是人,倘若将剧场看作是一群人在同一个场所一起成就一件事情,唱KTV、看电影、聚餐,这些活动听起来也与剧场里进行的事情无异,那么,是什么让人走进剧场?或者,需要剧场?

以复仇与惩罚为线索的连续杀人案件,人们在复仇里看见了什么?才会选择自以为的惩罚方式夺去他人性命。5名嫌犯的身分与职业,恰好对应了社会中的几个议题:舆论、权力、政治、经济,正义。然而,可笑的是,这些面向都可以借由手段操作风向,让人民相信这是「事实」,甚至进行思想大清洗。我们真的相信我们看到的讯息吗?即使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还是,我们只是选择了比较能够接受的说法来强迫自己相信?

开场由台湾演员与该场次观众进行互动,这是剧场里真实的部分。演员也许可以排练、可以模拟,但无法预设观众一定会好好配合,这也是现场最有趣的地方。云端互动中形成的「在现场」,与线上会议、与远距教学都不同,即使我们人并不身处剧场,但此时,剧场已上线。随著演出进行,观众会被分派不同任务,除了真人互动,3D环景互动页面和预录影片,则提供了操作上不同的刺激,避免观众感官疲乏而失去专注力。观众看似有所选择的被迫选择,因为选择只有选和不得不选,这种被推著走的情况,很有每天被生活逼著打转的既视感。

在同样的线索中,每个观众所读到的讯息都不同,在不同的互动页面里跳转,捡择看似有用的线索,拼出自己所认为的真相。我想说的,不是同场观众的逻辑有多么强大,所推理出的论述有多么令人信服,是这些论述如何体现一个「人」。言说的过程,人主动向他者揭示了某一个面向的自己,透过人与人的交流,显示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形塑了一个人的独特,而这种独特正是区别人与其他物种之处。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思想,在一回回的讨论中,感受这些价值观的碰撞,不断将这些价值观进行重新排序,这些非物质的流动过程,它闪耀而被看见,它发声而被听闻,它言说而被理解。(注)

打开镜头、按下按键、举手发言,透过种种行为让人和真实世界建立连结,达到精神需求的满足。《福尔摩斯办案:国会杀人事件》扩增了实体剧场的体感,也延续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注:(美)汉娜.阿伦特,王寅丽译,《人的境况》,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6。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