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246年历史的波修瓦芭蕾舞团是俄国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也是招待各国元首来宾的政治工具,毛泽东、卡斯楚、切.格瓦拉、尼克森、英国女皇都曾造访观赏,从旧苏联到共和国,盘根错节的政治干预,贪污受贿丑闻都没少过,但一代传承一代铁血纪律的芭蕾艺术,也将金字招牌磨得愈发闪亮。
导演杨伟新花了9年拍成的芭蕾纪录片《舞径》,描绘台湾三代舞者对芭蕾的共同热爱与不同困境,时空的经纬与纵深在观众面前展开,导演隐身于镜头之后,不带任何批判质疑,却将所有问题都丢还给观众,期待他们看完影片后会激起讨论,反思种种问题与现象,不论最终能不能改变点什么,至少激起的涟漪能够吸引大众的注目,这9年蹲低练功、扎扎实实的地毯式访谈,都不会白费。
舞台上的璀璨背后……
杨伟新拍片的初衷与动机,源自于哥伦比亚大学电影所同学Dmitry Povolotsky的邀约,去了一趟波修瓦,从此爱上芭蕾。Dmitry在2011年拍了《跳芭蕾舞的男孩》My Dad Baryshnikov,中文直翻「我的爸爸巴瑞辛尼可夫」比较传神。电影中瘦小男孩,1980年代大改革时期就读波修瓦舞校,认真学习芭蕾技巧,却因举不起女同学而无法上台。影片以旁白勾勒时代氛围,男孩走私军品卖给外国观光客,交换香烟牛仔裤;背叛祖国的巴瑞辛尼可夫,在苏联被彻底抹除,小朋友都不认识,男孩却被录影带中他的高超舞技所折服,在班上说嘴自己是巴瑞辛尼可夫的私生子来取得认同,最终虽未登上波修瓦剧院舞台,却因赞助剧院而在此留名,充满无奈的幽默与苦涩的成长电影,如同《李欧洛》加上《舞动人生》。
导演Dmitry从小在波修瓦舞校学习芭蕾,后来也在大都会歌剧院芭蕾舞团演出过8季,这部半自传色彩的电影用黑色幽默描绘舞校的惨绿岁月,宛若伴随一生的印记,以鲁蛇的视角,看待芭蕾舞的竞争生态。不同于其他芭蕾舞电影,为了万众瞩目,心机算计,勾心斗角,逢迎拍马,面对同侪竞争、前后届夹杀,会不会还有空降,跳得最好也不一定能选上主角,背后政商运作下的潜规则,就算拿到角色,也如履薄冰,提防暗箭,不能受伤。如电影《红雀》里,在波修瓦大舞台上的双人舞、女主硬生生被刚落地的男主意外踩断小腿骨,顺位拿到角色的,嫌疑最大。
2017年非常迷人的芭蕾电影Bolshoi,描述两位顶尖芭蕾女孩间的竞争关系,一位是街头扒手出身、历经各种奇遇的练舞奇才,一位是养尊处优的天之骄子。从10岁通过波修瓦舞校的面试,训练到逐渐成长,跳进波修瓦芭蕾舞团,呈现了这个舞团的缩影——老教头年轻时曾被毕卡索画过、还有落魄变成酒鬼的前舞者,更有各种传奇故事,但不变的是竞争的铁律与独舞的光环。片中小时候舞者与长大后的舞者,舞功高不说,连长相都像到无法分辨,只能说这里最不缺的就是芭蕾舞者啊!
金字招牌背后的暗黑故事
拥有246年历史的波修瓦芭蕾舞团是俄国最重要的文化资产,也是招待各国元首来宾的政治工具,毛泽东、卡斯楚、切.格瓦拉、尼克森、英国女皇都曾造访观赏,从旧苏联到共和国,盘根错节的政治干预,贪污受贿丑闻都没少过,但一代传承一代铁血纪律的芭蕾艺术,也将金字招牌磨得愈发闪亮。2005年闭馆整修6年,官方宣称总共花费近7亿美元,也有媒体宣称实际花费大约两倍,积习未改又背负庞大债务重新出发,以满档演出与琳瑯满目的观光售票名目,从9月到次年6月的演出季,300场次场场爆满,加上百代LIVE电影院的播放,看来风风火火。但2013年一月爆出了艺术总监费林(Sergei Filin)被泼硫酸毁容事件,首席男舞者坦承指使两名男子犯案,但舞团300多人认为他是遭到逼供,联署陈情书给总统普丁,表达力挺决心。
2002年曾因报导莫斯科剧院人质危机获得英国新闻奖的制片团队,在泼硫酸事件后打破波修瓦禁忌,获准一整季没有限制地拍摄,可以参加舞团的所有演出、排练与例行会议,2015年交出了《波修瓦巴比伦》Bolshoi Babylon,将台面下的冲突与对立抽丝剥茧地在大银幕呈现,同时拍出外人难得一见的波修瓦内部与演出幕后,透过访谈,可以看到复杂权力斗争下的寒蝉效应。
同样在2013这一年暑假,《舞径》的旅程展开,其中最年轻的舞者郭蓉安,说服了家人,前往波修瓦舞校上课,被老师留下来继续学习芭蕾,却敌不过乡愁与没有高中文凭压力而放弃返台,影片中波修瓦舞校的绿色走道地板,成了一场美丽梦境。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