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动与共感(张震洲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新锐艺评 Review 直击艺现场—2022秋天艺术节&两厅院下半年演出

互动与共感

评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搞砸的那一天》

2022秋天艺术节:无独有偶工作室剧团《搞砸的那一天》

2022/10/15  台北  国家戏剧院实验剧场

演出结束至今,我无法放弃去思考全剧的8景在意象、剧情上的关联,有没有可能故事间不仅是材质、肉身的联系,而有更深的意涵?毕竟这是搞砸的那一天,而不是搞砸的那8天。

走进实验剧场,手术室和投影的画面冰冷地出现在舞台上,演出开始时,两位穿著手术衣的演员例行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相较之后出现的各种血腥解剖,他们的神色过于淡定,人与偶的关系在这里开始维持了一段巧妙的距离。

从解剖开始,可看见本剧有以死讲生的企图。肉体腐烂的时间连结了第1、2景的叙事结构,而从尸体的肠子里分化出的小人偶,亦成为了自我矛盾对立的起点,他们没有相亲相爱到最后,留下了一点遗憾。下一景所有矛盾的意象已离开身躯,破碎的关节被绑到手术台,而腐坏的尸体任由鸟食。前两景作为铺垫,也是最有时间顺序连接的两个部分,不如往后几乎是由剧情介绍所说的「社会新闻」所构成。故事开头先给了观众一个对于死亡的疑惑: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死是什么味道?

往后4景分别是4个据说由社会新闻改编来的事件,在我看来却充满反思与宽容,对于搞砸一天的那群人的宽容,并引起自以为过得正常的人们反思。虽然我无法看出4景前后的逻辑及安排的用意,仍能看出在题材选择上有异中求同的巧思,竞争而自相残杀、过度敏感而不断消耗自己、因为与他人不同而不被理解、独一无二的自己没入人群后不被关心……扭曲的偶、角度各异的投影,以及手术台创造的疏离感,让观众觉得看著一群荒谬的、边缘的个体,但其实这些状况是现代人的通病,每个人都会遇到搞砸一天的时候,一生也被这些困扰纠缠著,4个看似疏离的个案在剧后仔细思考,其实可以归结出一个大众的共相,提醒著观者,也抚慰著所有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不断搞砸每一天的人。被解剖的血腥身躯,搭配空灵的歌声,带给观众的可能是不安、焦躁,也可能是平静,对我而言,为了防备过于挑战的画面而武装的心神,在演出过程中产生距离感,反而给了我更适切的角度看待舞台上的生命,以及背后映射的自己。

除了剧情结构外,另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人与偶的关系,偶作为实验性极强的演出材料会获得许多注视,然而人与偶的互动更是代表了整出剧中,观看与被观看的角度。首先是两位演员上台时的轻松神情,以及往后8景彷如例行公事的动作,为本应不寻常的剧情故事、戏偶操作铺上了寻常的背景,仿佛暗示著观众:这些问题都是你周遭的,也都是你会遇到的。其次,有趣的是歌者王榆钧的演出,原先她在手术室布帘后的一处空间弹琴、唱歌,在「过敏」一节前,她走到舞台前吃药,突破了旁白的界线,在叙事宏观、又看似与剧情脱节的开车一景后,让观众暂时收束心情,面对接下来一件件搞砸的独立事件,也预示著剧情要从死亡的解析开始观照生前生活了。最后一景,她的出现将舞台画面从死人脏器的活动,转回生者的自我映照,统整了所有遭遇,并重新思考关于认同和选择。

全剧利用强烈的视觉和隐晦的物质调度,让观众留下冲击的感受,无奈碍于剧情的节奏及琐碎的讯息,我已经难以对剧情的叙事逻辑作出较完整的分析,只留下真实而不锐利的感受,及对本剧透过这些方式回应社会的深刻惊叹。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