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准备一个小说与漫画的创作工作坊,教一些编剧方面的技巧,但每到准备的环节就觉得颇烦恼,因为实在很难说出什么一以贯之的技巧,翻来覆去看书讲的也是大同小异,可以比较被系统化的谈就是三幕剧、平田的独幕剧、角色就是「目标跟阻碍」,但我自己遇到的工作模式常常也不是来来来先想好你要探讨什么,接著就会顺利进行,主旨会是「一见钟情的年轻男女因家族世仇而无法在一起最终殉情」吗?还是「多愁善感的王子发现父亲过世的真相而装疯卖傻发现真凶是叔父最终复仇成功?」,在可以心无旁骛地只讨论主旨之前,有太多东西要处理了,主旨常常都是最后才被整理出来的东西,与其说技巧呢,不如说是「把关东煮做好了但发现手上的材料只能做咖哩,那就做成咖哩而且不要把咖哩视为阻碍」的能力。
比方说最近要收尾的韩剧改编,因为台湾的预算怎么样都不可能追上韩国,所以可能无法那么耍帅、那么炫、那么潮,那就「稍微写实一点吧」,「稍微写实」简直搞死人了,太痛苦了地狱人生,隔行如隔山有够难;又比如,《人选之人》一开始是设定主角们是同学、大学异议性社团,过不多久确定谢盈萱加入,得因应她的年纪去调整设定,所以从27岁提到快40岁,所以政二代、所以当选过一次议员,因为某个原因而落选,但政二代严格来说不太可能落选只是议员耶,是以她跟桩脚究竟起了什么冲突?打桩脚会不会太夸张?要给她一个合理的动机……沙盘推演了许久;也如同跟谢的另个合作《服妖之鉴》,一开始收到制作人的邀请是改编《杏仁豆腐心》,但我没有很喜欢这个剧本,说实在不大明白前几年为什么一直演……不喜欢的点是觉得「避而不谈的点原来是小孩流掉无法做爱」铺陈太搧情又太往一个想当然耳的方向去推,毕竟是2000年的剧本,很推荐乌乌医生讨论流产的观点,不管讨论什么总是要加入点当代观点吧,当时觉得关系的状态很死,改编上没有什么空间,后来就想,从盈萱身上出发,让她反串,只反串又太简单,就演一个有扮装欲望的男性,怎样可以更有冲突?设定成警察,现代社会警察扮装也还好吧,那放到以前,白色恐怖时代,这样冲突可以达到最大!现在写起来一两行字而已,但当时是层层推演跟烧脑的过程。又比如《新社员》,一开始是漫画《同级生》,但漫画太散文了,冲突太少,很难做成戏剧跟音乐剧,当时就参考了《仲夏夜之梦》,如果不是「倒叙」类的结构(如《伊底帕斯王》),你会需要几组人物穿插让时间轴往前推,所以就设定了以乐团为主的好几组配对,人物定了、人物的核心冲突定了,剧情也就定了。
总之,在我的经验内实在很少有像看教学影片那样,先确定我们要探讨的主旨、再给剧情大纲这种顺畅到不行的流程,通常是我有一个主题,或制作方有个主题,但谁谁谁要演,原本男的角色能不能改成女的,或是原本是散文来弄个剧情——所以,我挺喜欢看那些电影幕后多灾多难的故事,比方《教父》原来是柯波拉一开始并不想改编的(他认为)三流小说,太赞了,就是这样,我也在改编一个到底在演三小的漫画,不过也因此累积了一些台湾高端餐饮、造酒的知识,或许未来有机会用上。南投OMAR、恒器制酒、嘎玛兰威士忌、威石东、啤酒头横扫国际奖项,充满了台湾风土跟故事,展示了台湾农业改良技术之强大,跟台湾人到底有多爱喝酒……
记得多年前的一出戏《第八日》,当时有跟某个在新疆做绿化的协会谈赞助,既然谈了就尽量要置入吧,讲一讲对方的故事之类的,不过当时的制作人并没有很强硬地要我置入,我们都是置入界的菜鸟,可以想见协会肯定不大满意,后来也没有联络,现在想想挺可惜,当时应该要多多了解对方,搞不好可以得到更多第一手、更酷更在地的情报,不该困在自己一开始想表达的东西内,毕竟从戏的回响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表达是挺有限的,「创作源于生活」这句话对也不对,光只有你的生活很无聊,因为大家也就这样过生活,你要不有挑战奥本海默这题材的品味跟头脑,要不如同《火线》一样深入一座城市的肌理,要不想想要写什么给艾玛.华森演(艾玛演技如此尴尬,她到底要演什么才不尴尬?很赞的挑战吧),用别人的生活来丰富你的生活,光你的生活很无聊,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