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现场入口意象。(陈宥中 摄 OISTAT国际组织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OISTAT续约与永续剧场论坛

从表演艺术出发,共寻世界的永续解方

侧记OISTAT「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大众篇

国际剧场组织OISTAT(The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cenographers, 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国际舞台美术家剧场建筑师暨剧场技术师组织)今年(2024)8月于高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迎来与台湾文化部的第3次总部续留续约,并且搭著嘉宾云集的盛会,举办「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论坛分为「专业篇」与「大众篇」两部分,「大众篇」以〈我与剧场设计的距离〉、〈声之旅:声音设计形塑的剧场体验〉、〈生态创造力:澳洲的永续表演设计〉、〈从灯光设计落实多元与平权〉、〈永续解方:生态服装设计〉与〈明日剧场:剧场设计、技术与建筑的未来趋势 〉6大部分进行分享,邀请国际专业人士,透过实例分享与问答环节,让永续议题在国际场域里能获得更多元的关注与讨论。

设计就是讯息的传递

6场论坛虽然专业各异,但最大的共识在于,艺术虽然并非主要碳排祸首,但因为艺术拥有感动人群、为社会带来改变的正向力量,因此如何重新思考剧场在永续思维下的新工作方法,是这个世代的挑战与目标。

由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院院长、OISTAT副总裁王世信,与英国 Academy of Live Technology 研究所所长、OISTAT总裁Aby Cohen领衔主讲的首场大众论坛〈我与剧场设计的距离〉,两人不约而同提出设计师需要清楚了解希望透过作品传递的讯息,以及受众轮廓,一切的设计都该关于整体而非个人。王世信也向新一代设计师喊话,在使用3C接受资讯与工作之外,一定要把眼睛放到3C以外的世界,身体与感官是科技难以取代的一环,同时也鼓励年轻世代勇敢提问「没有问题是蠢问题,不问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Cohen 则以巴西军政府干涉艺术活动为例,说明舞蹈在巴西得以成为反压迫的代言背景,她提醒年轻设计师在设计时除了要提问「想呈现什么」,也记得反过头探问那些未能呈现的事物又是什么?并且要了解所有的合作关系都应该是平等的,设计师与导演、表演者、行政都该是平起平坐,无位阶之分。

执行长魏琬容大力推荐台湾听众参与〈声之旅:声音设计形塑的剧场体验〉,她认为台湾大众对于视觉设计的美感要求,并没有拓展到声音领域,如何在听觉上讲求质感与美学,是台湾尚待启蒙的一块。讲师Bradlee Ward为Apeiro Design剧场建筑设计公司里主责音响与视讯的资深成员,他首先说明,若在一场演出中没有特别察觉到声音/音效的存在,那就表示声音设计成功了。声音设计的守备范围其实广而细致:大至在场域之中设计空间的立体感、为场景特性铺排;小至预算不足时以音效取代道具、配合表演者服装安排合适的麦克风设备等。他认为声音设计的基本概念,就是能精准地传递讯息,想要营造什么样的氛围?希望创造什么样的空间感?声音的质地又是什么?而他也建议,无论是在表演制作或是建筑里的音响规划,声音需要尽早加入前置讨论,因为相关的线材与设备复杂,需要与团队其他成员进行更全面、细致的沟通。而面对AI世代的来临,他对人类充满信心,他以美国赌城新开幕的「Sphere」巨球场馆为例,内部精采的萤幕与音响,仍需要人类的操作与规划,方能达成令人惊艳的演出,他鼓励设计师们,勇敢善用新科技工具,打开无限可能的设计时代。

「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现场。(陈宥中 摄 OISTAT国际组织 提供)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不只是剧场

〈生态创造力:澳洲的永续表演设计〉这一场由澳洲昆士兰科技大学资深讲师Tessa Rixon 讲解「Ecoscenography」剧场新概念,而希腊籍芬兰阿尔托大学服装设计教授 Sofia Pantouvaki则带来的〈永续解方:生态服装设计〉,两场皆由人文地景与生态出发,开启剧场制作的当代性思考。

Tessa Rixon 在澳洲昆士兰大学的同事Tanja Beer 提出近年相当热门的剧场关键字「Ecoscenography」,她们相信现代的剧场设计思维应该以循环生态取代线性制作。相较于以往制作分成前置期、演出期与演出后的线性3阶段(Pre-production – Production – Post-production),现在应该是由合作创造、欢庆呈现、再生构成的圆形循环系统(Co-creation – Celebration – Circulation)。作为实践,她们会带领学生进入山林与社区,以登山者与自然爱好者「不留痕迹」(Leave No Trace)的最高指导原则进行观察与创作,结合区域在地元素与材料,或是在选用材料时已然思考完成后的再利用。像是有学生使用保丽龙做作品,并在阶段性完成后,放入以保丽龙为主食的虫子,虫子与成品的互动过程又成为了新的创作;又或者是以海浪声模拟人声波纹,创造有趣的声响演出。但Tessa Rixon提醒,其实永续的实践面向广泛,没有一定的规则,也不需要另创新的规则,该改变的只有创作起心动念时的想法与创作逻辑。

Tessa Rixon也补充,许多人会以为数位化就等于节能减碳,但事实上收发E-mail、使用数位工具如ChatGPT所造成的碳足迹并不见得更少。据2022年一份由环保团体「The 8 Billion Trees Project」的统计数据,寄送102封电子邮件或是9封带著图档的电子邮件,制造的碳排量大约等于小客车开车一英里距离所产生的量。而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而不断汰换的设备,也是另一种的资源消耗,因此Tessa Rixon 认为,身为有理想的剧场从业者,艺术虽不是气候变迁元凶,但绝对有责任为全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获奖无数的资深剧场服装设计教授 Sofia Pantouvaki带来许多服装材料开发上的新想像,环境的英文字根「eco」,在希腊文中即是「家乡」的意思。如何善待我们生长的土地与自然,让剧服的生命周期超脱制作之外,是服装设计师们眼前的挑战。她分享近年服装业界在剧服材料上的尝试,包含使用藻类、活体植物作为服装材料,需要浇水、日晒或控制湿度,服装会随著时间的向前推进而有所变化,演员将有机的生物穿在身上,人体与自然的交互作用在制作现场发生;或是使用泥土、烟与冰为素材,演后不留痕迹。这些囊括生物学、物理学与设计美感的尝试,丰富了舞台景观的视野,永续在环境生态保护之外,也成为创作者不断突破与向前的动力。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明日的剧场设计—永续剧场国际论坛」现场。(陈宥中 摄 OISTAT国际组织 提供)

国际交流的必要性

印度籍的美国德州农工大学戏剧学系副教授Dinesh Yadav在讲述〈从灯光设计落实多元与平权〉时,热血地指出当今剧场就灯光设计领域而言,仍旧是以白人男性为主的局面,但他仍对未来保持乐观,他以自身为例,认为自己能在这样的国际场合发言,即说明了文化与种族平权已然愈来愈受到关注。

论坛最后一场〈明日剧场:剧场设计、技术与建筑的未来趋势 〉由执行长魏琬容主持,邀请加拿大亚伯达大学戏剧学系系主任April Viczko 、荷兰TenBrasWestinga建筑、室内设计暨都市设计事务所总监Maaike Westinga与美国圣地牙哥州立大学影视学院名誉教授Loren Schreiber扼要介绍OISTAT预测的未来趋势,以及将于明年登场的「WSD世界剧场设计展」和附属的「技术发明奖项TIP」(The Technical Invention Prize)。

论坛中的提问环节毫无冷场,多元成长背景与文化环境的听众在此抓取不同的关键字,提出讨论也创造对话,实际展现了一个能够使参与者安全发言的国际平台存在必要性。当印度籍的灯光教授Dinesh Yadav稍带尖锐地提及主流艺文产业中的种族失衡现象,现场的与会人员在其语境下试图协助找到解法,让专业的对话带来实践上的灵感;不同领域的人士面对产业里类似的问题,也在此共同讨论合作可能。这样的对话不止在论坛中发生,论坛与论坛间的空档、论坛后对话仍持续进行。

执行长魏琬容也在会后分享时提及,国际组织的成员彼此除了在专业上相互支援,也在其他重大时刻发挥作用。像是2020年COVID-19疫情方兴之时,亚洲以外的会员未曾经历过SARS,因此原先讨论组织既定议程的3小时线上会议,立刻机动调整为面对疫情的各种准备、未来情势预测与经验分享,足足用了36小时才结束。国际交流在今日世界情势动荡之时,成员间的开放、尊重与支持更显得重要,论坛虽然暂时结束,但更多对话与改变才正要开始。

论坛讲者及与会各国代表合影。(陈宥中 摄 OISTAT国际组织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4/09/12 ~ 2024/12/12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