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演工作坊制作,赖声川编剧执导的华人经典舞台剧《如梦之梦》,将于2024年12月31日至2025年1月5日在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盛大公演。这部被誉为华语剧场里程碑的作品,自2000年创作至今,便以其独特的演出形式、深邃的哲学意涵及众星云集的卡司阵容,在两岸三地掀起一股旋风,让无数观众趋之若鹜,与演出者一同在剧场中,完成「看见自己」的旅程。
国际戏剧领航人协会会长奥达维安.萨尤表示:「《如梦之梦》值得被收入一个特别典藏,与当代其他少数天才普卡雷特(Silviu Purcarete)、法布尔(Jan Fabre)、朱丽.泰莫(Julie Taymor)、罗伯.威尔森(Robert Wilson)、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特佐普洛斯(Theodoros Terzopoulos)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并列。观赏本剧是一种祝福、被赐与的恩典,更是一个转化人性的体验,它肯定了剧场作为重新发现人性稀有契机的价值。」《如梦之梦》作为台湾剧场史上极具份量的里程碑,见证了台湾剧场惊人的创意与深度。
表演工作坊艺术总监赖声川谈及《如梦之梦》,曾有多次与外国友人或是剧评学者演出交流的机会,曾有一名罗马尼亚学者在观赏同步口译的演出时,与口译者两人同时为戏落泪。戏散之后,特别与赖声川致意,认为《如梦之梦》必定是《二十一世纪的二十一部作品》中,首要介绍的一出戏,可见它的非凡与奥妙。同时,赖声川也认为,《如梦》最为实验性极高的作品,不论是特殊演出形式、舞台设计、演出时间长度,还是制作上的困难度,在2000年于台北艺术大学演出完整版后,多年来在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都能持续演出,感到非常奇妙,也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今年首次移师到台北表演艺术中心大剧院演出,各个技术部门也面临相当大的挑战与合作。作为第一出使用大剧院升降舞台的演出,《如梦之梦》因应建筑体及莲花池特殊观众席的设定,调整东西两座楼台布景的视野与角度,并同样提供即时转播的摄影视角,服务正面部分视线受阻区的观众。本次下沉的莲花池观众视野也更加丰富,将由过往观众席的红,转为北艺中心现代沉稳的蓝,更具时空穿梭的如梦氛围。
2022年《如梦之梦》在台北演出前,曾经历九年的等待,这次相隔二年,表演工作坊即再度携手剧场、影视、舞蹈界优秀演员重返舞台,包含:萧艾、莫子仪、屈中恒、徐堰铃、樊光耀、张本渝、李辰翔、刘美钰、周姮吟、陈武康、苏威嘉等《如梦》班底,以及首度参演的张静之、杨千霈、崔台镐、古辛等29位演员,透过「时间与空间」、「真实与虚幻」的剧场魔幻,一同走过医生与五号病人的生命找寻之旅,展现轮回与因果的隐晦譬喻,直面死亡与生命的议题。
《如梦之梦》以其独特的「梦中梦」的叙事结构,探索五号病人的生命历程,叙事场景横跨台北、巴黎、诺曼第、上海,时间横度1930年代至2000年,如同谱写出一曲关于生命、时间、情感的壮丽史诗。正如开场演员独白:「在一个故事里,有人做了一个梦;在那个梦里,有人说了一个故事。」在这个长达八小时的看戏体验里,观众也仿佛经历了所有,转换了12幕不同的旅行。
再次饰演五号病人B的莫子仪表示,从大二的舞台组制作大道具,跟著所有剧组一起经历非常、非常魔幻的旅程,到2022年参演时刚结婚,到今年又经历了更多的生离死别。让他慢慢意识到,《如梦》是一出跟生命息息相关的戏,这个生命体会随著你自己的生命,不同时段的增长,给予你不同的养分。
多次参与演出,但首次饰演五号病人A的李辰翔也打趣地说:「从学校征选失败,到跟赖老师毛遂自荐,实际参与演出,这次终于演到这个躺著赚的角色,非常开心。」
演员樊光耀与张本渝也同时表示:在观赏或是演出这出戏时「时间是不存在的」。樊光耀说明:「总是会在某一刻真的忘掉那个时间感,随著戏穿梭了许多不同的时空,当你这恍惚中进来准备谢幕的时候,我们的戏已经结束了,七个半钟头已经过去。心情是非常、非常的激动,但是又激动不出来,因为你知道,要下班了,就你因为知道,我不好的人生旅程要画下句点了,人生不就是如此吗?」张本渝也说:「我只能跟大家说我的母亲,她去年72岁在莲花池坐了八个小时看完以后,我问她:你看完会不会不累?她说不会,好好看一点都不累,这八个小时绝对是会让你沉浸在这个戏里面,一点都不会觉得时间的存在,欢迎大家来。」
首次参与演出的张静之、崔台镐今天也到场与《如梦》的学长姐相见欢,张静之表示《如梦》最为戏剧中的经典,演员都想朝圣的演出,从去年得知参演到今日,都一直觉得是不是在做梦。从读本到现在准备实际排练,每次的对于剧本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生命、对于爱、对于梦想、对于时间,很多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层次的感受。
作为时常被提及的经典作品,《如梦之梦》在剧场爱好者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更是传说中有生之年应该要观赏一次的「那个演出」。2024年,表演工作坊点燃蜡烛、梦境再启,以《如梦之梦》开启40周年系列活动序幕,以全新的面貌,再次触动观众的心灵。
针对表坊40周年,赖声川表示:「我们的40周年,从1984年的11月算起,表演工作坊成立了。立案当时还说不行,这名字有问题,这个表演工作坊不能用,因为你必须是个『什么什么』表演工作坊才可以。我当时是一名年轻的教授,我想我们剧团不能被任何具象的太阳、月亮定义;我不要去定义,我们的路是什么。经过了40年,我们的路到底是什么开了多少?我也不是很清楚,这个是让你们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