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狂履》(张震洲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新锐艺评 Review 直击艺现场—2024秋天艺术节&两厅院下半年演出

舞蹈的飨宴 思想的碰撞

评马可.达席尔瓦.费雷拉《狂履》

马可.达席尔瓦.费雷拉《狂履》

2024/11/1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作品的核心主题围绕集体和个体的张力展开。10位舞者通过脚步舞蹈(footwork)这一源自街舞和俱乐部文化的元素,结合传统欧洲民间舞蹈的形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舞蹈语言。这种对比鲜明的风格,既表现了集体生活的协调与统一,又揭示了个体在集体中的割离与孤独。最触动我的是,作品不断提出的问题:「我们希望保存什么?我们希望改变什么?我们又该遗忘什么?」这些问题深刻地引发了我对文化身分和历史遗产的思考。每个人在文化的传承中扮演的角色既复杂又微妙,传统与现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不断在作品中展开并反复碰撞。在舞蹈的表现上,作品充满了自由与能量。舞者的动作与鼓点的呼应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那种自由奔放的舞蹈风格让人感觉到一种无法抑制的生命力。然而,随著演出深入,我也开始感到作品中的某些动作和节奏过于冗长,尤其是那种耐力式的重复性动作,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产生了视觉疲劳。虽然这种耐力的展示显然意在强化集体性和团结的主题,但它有时让人觉得过于沉浸在单调的节奏中,缺乏更为丰富的情感表达。

音乐的运用无疑是《狂履》的一大亮点。鼓手和电子音乐家透过结合传统和现代的音乐元素,塑造了一个充满张力和变化的声音环境。鼓点强烈有力,与舞蹈的动作相辅相成,使整个作品在气氛上更加紧张和动感。而电子音乐的变化则为作品增添了更多层次,带领观众进入一个既现代又充满历史感的舞台空间。音乐和舞蹈的结合让整个作品充满了生命力,也不断强化了作品的政治性和情感张力。但在一些段落中,电子音乐和舞蹈的节奏感并未完美契合,这种「对抗」似乎有意在传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却也让我感到某些时刻的艺术表现稍显碎片化。政治性是《狂履》的另一层面。作品通过反法西斯、反资本主义的主题进行表达,尤其是在舞者以红色布料遮面、象征共产主义旗帜的舞蹈符号中,传递出强烈的政治立场。虽然这种直接的政治宣言令人印象深刻,但也让我感到有些过于生硬。在某些视觉表达和政治符号的使用上,作品显得更像是公开的政治呼号,而非透过艺术手段去激发深刻的思考和情感。政治立场的强烈表露,在某些时刻让我产生了「说教」的感觉,缺少了更为细腻和隐晦的艺术表达。尽管如此,作品中的政治性仍然能引发我对当下社会、身分认同以及集体记忆的深刻思考。

当然,作品的艺术性和政治性的结合并非没有挑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种政治性过于强烈,甚至有些压迫感;而另一些人则可能在欣赏舞蹈技艺和舞者的集体协作中找到了共鸣。尽管对于某些政治表达的方式有些保留,但无法否认舞蹈本身的力量。舞者通过充满活力的动作和表演,展现了极强的耐力和对集体精神的投入。那种集体的舞蹈场面,既有狂欢的气氛,又带著一丝压抑感,恰如社会中个体在集体力量下的挣扎和妥协。

《狂履》是一部充满活力且深刻的作品,它将传统与现代、政治与艺术、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尽管作品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对我而言略显直白和生硬,但它依然给我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这种挑战传统舞蹈形式的勇气,以及对集体和个人身分的深刻探索,依然让我对舞蹈艺术和其背后的社会意义产生了新的思考。也许这正是现代舞蹈的魅力所在——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一种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释放。

PAR360期年度特刊重磅发行广告图片
PAR360期年度特刊重磅发行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2/20 ~ 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