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彦斌 Fangas Nayaw(陈彦斌 Fangas Nayaw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关于运动,我说的其实是……

跨领域复刻赛事的体感——专访陈彦斌 Fangas Nayaw,纵横赛场见招拆招

「当所有人都安静下来,专注在眼前那一球,看运动员如何发挥他的极限,那是所有人心中最满的一刻,也是球赛中最精采的一刻。」

从小接受高强度网球训练的剧场导演陈彦斌 Fangas Nayaw,在跨进剧场之前,网球是人生的重心。为了输赢用尽全力拼搏、享受胜负的掌声,他很喜欢。然而如此的情怀却在走进剧场后,成为心情上难以调适的落差。比赛的句点是一方获得胜利,而剧场却是在设定好的时间与故事线中完结。即便都有掌声,陈彦斌 Fangas Nayaw坦言,终究不及拼尽全力获得胜利的鼓励来得畅快淋漓。

「我想要在冲刺的时候全力奔跑,回应的时候用力挥拍,但舞台就这么小,剧场并不允许我的身体用尽全力。」他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消化这个现实,带著这具不满足的身体与渴望的脑袋,持续移动、探索身体极限,同时挑战跨领域、跨媒材,开发更多观看可能性的剧场创作之路。

陈彦斌 Fangas Nayaw与父亲。(陈彦斌 Fangas Nayaw 提供)

刻进身体里的训练记忆

小学就开始密集的网球训练,陈彦斌 Fangas Nayaw的父亲是镇上人称「财哥」的知名体育老师,自小就以国手的标准在训练他。看似一路顺遂朝甲组迈进的目标,却在上高中前的一场比赛戛然而止。临时的握拍调整让他输掉一场重要的赛事,也输掉了财哥规划整个年少的网球梦,父子关系一度在陈彦斌 Fangas Nayaw考上台大戏剧系时降到冰点。

但陈彦斌 Fangas Nayaw没有放弃,大学加入网球校队,研究所更自组球队四处参赛。球感回来了,抗拒剧场的财哥又能进球场看儿子了,即便网球不再是共同目标,依旧是父子感情重新升温的重要推手。陈彦斌 Fangas Nayaw自导自演的剧场毕业制作《财哥.史特龙》,透过戏剧重新面对过往严厉训练在心灵落下的伤,好好梳理、安抚。财哥看了,懂了,僵持多年的心结终究是透过剧场解开了。

毫无疑问的,那段网球训练早已深深影响陈彦斌 Fangas Nayaw的人生观与身体惯性,更在他往后投入身体创作的表演和编创时,带来关键性的影响。

《财哥.史特龙》(陈彦斌 Fangas Nayaw 提供)

多重运作的能力,见招拆招的弹性

那是在一场王嘉明导演的排练中,演员要充满情绪的哭泣,同时身体做出反常态的张力。陈彦斌 Fangas Nayaw在地上爬行、滚动,充满野性的身体表演,同时脸部依旧稳定地处理台词、情绪,四肢动作和内心情绪像是分处不同的次元,却又发生在同一具身体之中。

「不管是感官、肌肉或情绪,都可以在重复的身体训练中被单独训练,也可以透过特定的指引来刺激身体记忆与动作,同时不受其他事物的影响。」他分享自己试过在慢跑、游泳,甚至是煮面的动作中进行的练习,因应过去非常习惯的重复且连续性地身体训练,因而能在惯性的操劳中,台词依旧如水一般潺潺流出,丝毫不受身体表演干扰。这种身体与脑袋完全分开处理表演的能力,是过往训练带给他的礼物。

而在念博班时,老师也观察到陈彦斌 Fangas Nayaw不同于科班舞者的表演特性。他习惯在移动中打开空间的跨度、找到可以施展的缝隙,在限制中找到发展的弹性。他认为这和过往网球的训练有极大的关联,除了球场上的准备动作需持续移动保持弹性,运动员更是因应竞技的求胜需求,而在同样的身体训练基础下,力求发展出能略胜对手一筹的细微火花,与表演者追求的标准身体规格不尽相同。运动员的训练让他习惯移动、快速调整出招,在遇到障碍时能立即调整心态与重心,变换策略再出招,保有见招拆招的弹性。

因此,即便是在同样的框架中遇到障碍,陈彦斌 Fangas Nayaw发现自己不会执著硬要撞开现况,「我会先停下来,先找找有没有缝隙或别条出路。这也是我的创作一直跨媒材与跨领域的原因,我想用别的规则做同一件事,看能不能长出不同的结果。」从传统剧场到美术馆,开放场域到虚拟实境,他始终在尝试的,是将身体表演搬进不同的规则之中,再从新的框架去思考,试著长出新的表演与编创模式。透过不断地拆招、想新招,为同一个起跑点的表演找到突破的火花。

《Demi-Ami, 亚人阿咪使》(陈彦斌 Fangas Nayaw 提供)

松动观众的专注力,保有吸收的弹性

后来的陈彦斌 Fangas Nayaw投入大量身体训练课程,什么都上,什么都学,渴望找到更多身体的可能,增加脑中可以编创的素材。2022年台湾美术双年展,他应邀创作了《Demi-Ami, 亚人阿咪使》,邀请两名跑酷表演者合作,以国立台湾美术馆的公共空间为剧场,透过极限运动的身体能力,打开空间的观看幅度。

「只要安全过得去,他们就愿意尝试。」他将这视为优势,透过排练的过程刺激跑酷表演者的身体,在对方也同意被刺激的状态下,一起开发身体表演的更多可能。「这有点像是教练跟选手的关系,我们认可彼此的专业,他们不会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用身体回应指令,这对我来说轻松很多,可能性也更大。」而这次的创作也让他更加确定,只要能在规则中玩出一点新东西、稍微破框一点点,就能带给观众惊喜。

陈彦斌 Fangas Nayaw观察到,剧场中观众的时间被框住,身体不自由,专注力受限,吸收也有限。反倒是球赛给予观众很大的自由,人们可以吃东西、聊天,当人的专注力是流动时,既可以放松、也可以快速进入紧张的状态,「有休息,才能消化更多东西。」

随著参与式与沉浸式剧场兴起,他也尝试将这样的特性放进演出中,松动观众在剧场中的专注力,保有吸收与休息的弹性,也让创作者想传达的讯息,能在更自由的状态中被观众好好地收下,「一场比赛可以期待的失误、惊喜,是远超过一场表演能够量化的,而我想把这种体感放进剧场体验中。」

陈彦斌 Fangas Nayaw(陈彦斌 Fangas Nayaw 提供)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3/26 ~ 2025/06/26
Authors
作者
数位全阅览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