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卫》中饰演汪精卫的李家德(中)与舞者们。(国光剧团 提供)
戏曲 不求为汪精卫翻案

「武」「舞」交织抒情美学 《精卫》重新理解争议人物

2025台湾戏曲艺术节:国光剧团X翃舞制作《精卫》

2025/4/26~27  14:30

台北 台湾戏曲中心大表演厅

革命者?政治家?国贼?

这是汉学研究者杨治宜在《汪精卫与中国的黑暗时代:诗歌.历史.记忆》一书中的3个章节,其实也是历史人物汪精卫的3个人生阶段与定位。

由于历史往往是「胜利者」、「当权者」的立场,而汪精卫在1940年在(当时的入侵者)日本的支持下成立政府,让「汉奸」、「国贼」成为他在教科书中被一笔带过的形象。但杨治宜重新梳理了历史与事件,也包含汪精卫书写的诗歌,用史学、诗学、记忆学3种方法论来解读他的争议性,甚至是回应该时代。这本书的出版,也让国光剧团艺术总监王安祈在行过书店橱窗时,意外见著,因而发展出《精卫》这部舞剧。

跨界舞剧,借此表现人物的内心幽微

《精卫》的起点是「舞剧」。

去(2024)年3月国光剧团春季公演,书法家董阳孜看到武生李家德在《长坂坡、汉津口》与《挑滑车》里的扎靠表演后,认为这样的武功不能只被戏曲圈欣赏,向国光剧团提议「跨界」合作,特别提到现代舞,以及已在国际间享有名气的翃舞制作;同时,介绍了李家德与编舞家赖翃中交流,并希望发展出舞剧作品。

乐见其成的王安祈,本想用《霸王别姬》作为文本,「让李家德京剧的唱念做打,加上现代舞者这两套语汇、两套身体一起碰撞出火花。」不过她随即打翻自己的念头,认为用现成的剧本与表演,套入跨界元素,是对舞者的不敬。王安祈认为:「对于跨界,我都很谨慎,先打好几个问号。我就在想,要跟现代舞跨界,这个人物、或是他的题材是非常内心的、非常幽微的,甚至这个主角自己都未必能回答得很精确。」这样的内心状态才能运用现代舞进行更为抽象的表述。

不过,当时的王安祈仍没找到最合适的题材,直至同年7月看到杨治宜的新书,让她灵光一闪,「汪精卫在乱世中的抉择,自己都说不清,我觉得他是个内心复杂、幽微到极点的人物。」人物决定后,这本书成为《精卫》最主要的参考书,而王安祈也发现自己的先生其实收藏了很多汪精卫的书,「我觉得在冥冥中召唤出了这个人物。」

从书籍里,从历史里,王安祈翻找出了汪精卫,只是如何改编、是否翻案又是下一道难题。

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广告图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舞台剧精采片段抢先看广告图片
《飞行的荷兰人》的8个不可不知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汪精卫与精卫鸟

出生于1883年的汪精卫,本名汪兆铭,曾谋刺清朝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判终身监禁,翌年因辛亥革命获释。他当时已担任孙文的秘书及文胆,随孙文筹划革命,于撰文鼓吹革命时以「精卫」为笔名,并在行刺失败后,写了歌咏精卫鸟的诗:「衔石成痴绝,沧波万里愁」。后来起草与执笔孙文遗嘱时,亦改用汪精卫,成为他流传后世之名。

孙文逝世后,汪精卫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民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行政院院长、国防委员会主席以及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等职,始终是蒋中正的主要政治对手之一。其人生的转折点,是1938年12月发表《艳电》宣告响应日本首相近卫文麿的声明,被国民党开除党籍和一切公职。隔年,蒋中正国民政府宣布他为汉奸。1940年,汪精卫在华东和华北的日本占领区建立汪精卫国民政府,直至日本投降前9个月病卒。(吴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