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聂光炎手稿。(国立台湾大学图书馆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凝视聂光炎──穿越,集体狂飙的剧场岁月(二) 聚焦.凝视.聂光炎

在剧场里生活,学习

我只是一个在剧场里作设计的,可以说是终日躲在大世界的小角落里,闷声不响讨生活的人。工作是在「幕后」,是在「光影的暗处」,所以凡是有人让我站出来,「现身」说几句话,我就会窘,很不自在,说不出个什么多大的道理来;何况,我一向认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语言,作为一个设计者,该说的,能说的,会说的,应该是在自己的设计里头,在别的地方说话,总是差了一截。

是的,偶而我也到外面「教教书」,上上课,可是那纯粹是业余的「活儿」。实比不上学者专家们,他们能够滔滔不绝,高声唱出成本大套的理论。我不行,不会。我所能提供的,无非是一些工作上的经验,学习过程中的一点小心得,说不上「学问」。如果说,对朋友们还有点意义的,也只是我坦白道出,自己所犯过的毛病,所弄砸过的事情。真要说什么深奥的技法,绝招儿,我是没有的。自来我就喜欢简单,朴素,爱那些根本的,搞最最基本的东西。

《乐典01 ─ 马水龙》CD广告图片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编按:聂光炎不仅是为台湾当代剧场奠基的剧场设计者、教学者,也是一位勤于笔耕、向不同受众读者沟通「表演艺术」和「剧场设计」到底是什么的写作者。在「凝视舞台」特展中,策展团队自聂光炎曾发表在报章媒体的专栏文章、授课讲义、演讲笔记、学生书信等手稿文件中,精选15篇文章陈设于展场中。这些从过去向未来发送的文字,呈现了聂光炎不同时期的工作经验、设计面向、阅读思考、美学观照;此次专题企画特别选录其中一篇〈在剧场里生活,学习〉,提供读者窥见聂光炎在1980年代末期(从文中线索可知本文写作时间应落在1987年10月国家两厅院落成后)如何通过文字,向大众传达一位「活在剧场中」的资深工作者是如何感知表演艺术,以及当年的台湾剧场生态。(文字 邹欣宁)

Authors

作者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