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全球大小影展,获奖无数的狠剧场,去(2024)年上半年才带著作品《穿越雾中》拿下法国新影像艺术节(Newimages Festival)最大奖,下半年又获日内瓦国际影展(Genev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邀演《放开你的头脑》。当产业众人正惊叹于产量的丰沛与多样化时,今年5月,周东彦与狠剧场团队、老班底创作成员又即将于台中国家歌剧院发表新作《自由游戏—XR身体音乐计划》。
同样是带有群众参与企图的作品,《自由游戏》让部分观众成为台上奇景的一环,在XR多样化的指令给予下,与专业舞者及声音影像团队,共同为台下观看者谱写一出当下性强烈、每一场次皆难以复制的演出,在狠剧场迈入第12个年头的时刻,开启剧场阅读与科技对话的新座标。
周东彦不想定义《自由游戏》,虽创作脉络与《放开你的头脑》一脉相承:由群众观赏VR影片自然而然形成的排舞游戏延伸而来,在新制作上,则更关注群体在空间里的合作关系,以及全知未知带来的资讯落差趣味。但就观演关系、体验设计与媒材规划上,《自由游戏》的复杂与精致度都足以被视为单一独立作品看待。
硬要归类为XR反而稍显局促,或许更近似于虚拟实境与剧场的混血产物,带著VR领域幻境与真实模糊边界的特色,又具备剧场手工质感以及观看/被观看的展演性格,而领衔创作的周东彦与狠剧场团队则像是是新科技媒体领域的好奇博士生,研究著媒材的极限与多样性,不断向前推进,一层层地探讨在这样高门槛演出底下,自由所能开展的社会镜像能够走到何方。

有选择,是自由的
《自由游戏》英文名「8 Degrees of Freedom(八度自由)」脱胎自XR展演里惯用标示三维空间中移动自由度的「DoF」(注),8与数学里的无限符号「∞」相似,并蕴含东方八卦概念,也是团队在尝试利用科技激发人们行动、做出选择时,在游戏里暗藏的对观众的提问。
不安于直觉式一个指令一个动作的互动方式,也不喜欢直白地说明游戏目的,《自由游戏》从购票开始,就提供想参与的人们选择的可能:想成为涉入台上演出的头显配戴者(VR体验席),或是好好看著演出如何发生的观赏者(一般席)。VR体验席的观众必须提前到场暖身暖心,培养出足够的玩兴与表演动能,演出开始后,他们将独立面对眼前的幻象世界,可能有一些虚拟的机关可触碰,或有些张力大的场景足以激发行为。该如何应对?要不要被机关的反应牵著走?许多行动的决定权都在体验席的观众身上。
「戴头显的人会很忙,他们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To Be or not to Be 』。」周东彦轻松描述这个巨大的概念,仿佛参透世事的高僧,对于观众在台上脱序的可能,也并不担心。「做群众参与,创作者就必须准备好接受各种可能性,这次的动机本来也不是要所有人做一模一样的事⋯⋯所以作品发展中的每一个选择,都建立在观众有差异、无法完成,或是不想完成的可能性上,每一个游戏都有非常大的自由度。」

资讯落差让XR无比迷人
周东彦对于情节的爆雷也很自在,带著作品世界游走实验,他观察会有不少观众会在放下头显后积极地想「对答案」,想确认自己是否有错过了些什么,当然也会出现悠哉享受、不追求「看够本」的体验者,由于认定XR的核心就是观众体验,因此他试图把XR里最迷人的脑袋与现实的体感落差,扩大为本次表演参与者与一般观众之间的资讯落差,进而找到悬念得以存在的空间。
在发展的过程里,团队不断平衡头显内外的观赏趣味,在全知与未知之间细腻调配比例,积极摆荡观众心情。为了确认两区的参与者都能充实有感,VR设计团队、声响与音乐设计廖海廷、肢体编排与编舞洪翊博等团队成员,每一位都参与了指令的建构与规划。狠剧场云端资料库里密密麻麻的实测影片,忠实记录下《自由游戏》虚拟实境叙事线与现实时空叙事线双线共语的复杂度,以及远较一般剧场作品密集数倍的排练劳动。

剧内剧外,创作就是游戏
访问当下距离进剧场尚有两、三周时间,每一段游戏都仍处在开放的状态。「我最后想要画一棵树,我想像那可能会有点像天灯,大家可以写下自己的愿望或一个名字,写下来的东西最后都会飞到树上,承载著众人的心愿与痕迹。」周东彦分享。
没有想过要做群众参与,却被媒材与作品带著走了好远。在访谈中,除了清楚感知狠剧场团队每一步设计背后的深思熟虑,以及持续在媒材中刺探科技与人类行为模式对话可能的野心,每次的演出,也都像是为他们的论文增添新的实验数据。《自由游戏》关于自由讨论或许层次繁多,但伴随游戏而来的创造力与愉悦场景,更像是这个踏踩极限的团队工作写照。长远观之,《自由游戏》或许会是一个精采、完整而复杂的中途站,但崭新的展演形式与难以定义的作品归类,已然为下一个新作品添油加火。
注:「DoF」,Degrees of Freedom。通常仅止于头部摆动观赏的为「3DoF」,能在空间里移动游走的则为「6D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