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老汇改编好莱坞电影以降底观众对陌生制作的不安感,连海报设计都模仿电影,图为《捉神弄鬼》音乐剧版海报。(取自网路)
纽约

百老汇渐渐「好莱坞化」 倾向商业也愈趋保守

`

在台湾不时会听到要创建台湾的百老汇的声音,但如果在商言商,百老汇剧场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是的,以时报广场为中心的百老汇商区看似人潮汹涌,也是所有观光客都一定要朝圣的地方,但演出的作品平均只有四分之一能够回本,这个残酷的现实,可以从观光客都知道买折扣票的TKTS票亭看出,每天电子屏幕上满满的折扣票,都是一个个没有满座的剧院。一家天天都有打折商品的店,应该不能说是生意兴隆吧?

百老汇生意难做,原因是成本高,从场租、人工、原物料、到市场宣传费用,在纽约都要高于其他地方,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是一个创意产业,而好的创意难求,创作者殚精竭虑的成果不见得一定能让观众认可。为了吸引观众的兴趣,百老汇愈来愈有好莱坞的走向。

《小教父》音乐剧版宣传视觉,也与原电影海报很像。(取自网路)
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广告图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舞台剧精采片段抢先看广告图片

百老汇好莱坞化最明显的征兆就是邀请影剧界明星来挂头牌,吸引想沐浴在明星光环下的追星族。本季最闪亮的星光是丹佐.华盛顿、杰克.葛伦霍和乔治.克鲁尼,前两人合演的《奥泰罗》及后者的《晚安,好运》,都创下近千元美金的门票纪录。其他登场的明星还有基特.康纳(Kit Connor)、基伦.考克金(Kieran Culkin)、吉姆.帕森斯(Jim Parsons)、凯蒂.荷姆斯(Katie Holmes)等。但不是所有明星都有剧场魅力,男团成员尼克.强纳斯(Nick Jonas)就摔了一个跟斗,被认为是《最后那5年》(The Last Five Years)不好看的主要理由。但即使如此,这部戏还是几近满座,可见得追星族不受剧评影响。

另一个好莱坞化的征兆是改编电影或其他已经打出名号的作品及名人传记,这是因为纽约以外的观众接触不到新制作的资讯,对于没听过的制作往往却步,所以改编既有电影是最保险的。当前这样的制作就有《阿拉丁》、《Boop!》、《捉神弄鬼》(Death Becomes Her)、《哈利.波特及被诅咒的孩子》、《MJ》、《怪奇物语:第一个影子》(Stranger Things:The First Shadow)、《小教父》(The outsider)等,完全原创的剧作可说是逐年递减。

好莱坞化让百老汇愈来愈商业取向,艺术走向也就愈来愈保守,形成恶性循环,这是美国剧场界的难题。

《悲惨世界》10个不可不知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6/07 ~ 2025/09/07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