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老汇改编好莱坞电影以降底观众对陌生制作的不安感,连海报设计都模仿电影,图为《捉神弄鬼》音乐剧版海报。(取自网路)
纽约

百老汇渐渐「好莱坞化」 倾向商业也愈趋保守

在台湾不时会听到要创建台湾的百老汇的声音,但如果在商言商,百老汇剧场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好的生意。是的,以时报广场为中心的百老汇商区看似人潮汹涌,也是所有观光客都一定要朝圣的地方,但演出的作品平均只有四分之一能够回本,这个残酷的现实,可以从观光客都知道买折扣票的TKTS票亭看出,每天电子屏幕上满满的折扣票,都是一个个没有满座的剧院。一家天天都有打折商品的店,应该不能说是生意兴隆吧?

百老汇生意难做,原因是成本高,从场租、人工、原物料、到市场宣传费用,在纽约都要高于其他地方,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是一个创意产业,而好的创意难求,创作者殚精竭虑的成果不见得一定能让观众认可。为了吸引观众的兴趣,百老汇愈来愈有好莱坞的走向。

《霸王虞姬》交响组曲CD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