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街角巧遇到生命对话——佛莱德.赫许与钢琴的漫长修行
第一次听到佛莱德.赫许(Fred Hersch)作品,是1991年12月在东京某家小唱片行。那年冬天很冷,开完会后气温降到接近零度。为了赶快回到旅馆,一走出车站就小跑前进。
在某街角听到一阵像是比尔.艾文斯(Bill Evans)和图茨.蒂勒曼斯(Toots Thielemans)一起演奏的音乐;那声音如此美妙,让人忘却寒冷,不由驻足聆听。以当时对爵士乐浅薄的认知,虽然有点疑惑,但还是认为应该是两位大师合作的专辑《契合》(Affinity)。没想到一曲结束后,居然听到盖瑞.伯顿(Gary Burton)和艾文斯的合演!这下有趣了,马上确知这绝对不是那张专辑,而是某张从未听过的作品。
循声取径,找到家很小的唱片行;店主为了招睐客人,大寒天却开了点窗,让店里的乐音得以流到街上,果然引来客人。
询问后才知,这个演奏得酷似艾文斯的音乐家就是赫许,前一年日本唱片公司「爵士城」(Jazz City)邀他录制发行了一张向艾文斯致敬的作品《艾文斯本质》(Evanessence)。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也是对他的第一印象:比艾文斯更艾文斯的钢琴家。
之后几年,陆续听了赫许向孟克(Thelonious Monk)致敬的独奏,以及用三重奏和大乐团编曲演奏史崔洪(Billy Strayhorn)作品的专辑,才知道,第一印象是错的,赫许是什么都会的超级高手!
进入21世纪后,一些人(例如我)突然听不懂赫许的新作品了,总觉得他弹奏的旋律常常变得极为复杂,像是一团找不到脉络的线。后来读了一些他的自述和访谈,原来是因为他非常喜欢弦乐四重奏的形式,喜欢让多个声部既独立又互补,演出时,往往心分二用,甚至三用,同时在两三个声部即兴演奏!这种强悍的演奏能力,即使在天才辈出的爵士乐坛,也极少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