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身体剧场《最后的隧道》
2025/10/26 14:30
台北 国家两厅院实验剧场
《最后的隧道》是TAI身体剧场于2025年秋天艺术节上演出的作品,发展自团长暨导演瓦旦.督喜于《PAR表演艺术》杂志上发表的同名极短篇小说。尽管脱胎自既有文本,舞作本身仍能独立观之,而在演后座谈中,与谈人更言:在这里,身体不再是传达欲传达的意象或文本的「媒介」,而是所有发生的「场域」。整出舞作扣合太鲁阁族的创生神话,以人从石缝中迸出的场景为始;然而,塑胶袋构成的舞台与服装,却营造了非常冲突的「末日感」,让原本的创生意义持续衍生,予以观众在灾难中幸存、向死而生的联想可能。
舞作一开始,五位舞者挤在塑胶袋布幔内的狭小空间,用轻微的晃动搭配灯光设计出的火光摇曳之氛围,构建隧道场景,呈现创生前一切都仍混沌未知的状态。而后,舞者逐一从隧道中惊蹦出来,他们从蠕动滑行到直立,再到奔跑冲撞,既像婴孩降生于世,也像一段生物快速演化的进程。5具身体或分离、或贴合行进,让观者恍然感觉他们的意识状态亦在个体与集体间徘徊不定,时而分裂、时而相融。
从混沌到苏醒,舞者们的身体与意念逐渐变得强烈、明晰,模糊的关系中有一种暗潮涌动,阶级与权力的壁垒缓慢浮现。透过背伏的动作,与追捕、扑杀的行动,个体苏醒并反叛;而在匍匐和被牵引、拖行的状态中,我们也仿佛看见一场极为原始的权力消长。舞作演出到中段,原本只有中间吊起,两边垂于地板上的,山洞形状的塑胶袋布幔被悬吊、撑起,模拟出在地壳的剧烈运动下将这个世界打开的画面。随著舞台变化,舞者们的身体动作也舒展开来,力量愈来愈强,姿态更愈发凌厉起来。最后,塑胶袋构成的山谷轰然倒塌,里面的光条裸露出来;而在光条中的光芒如血光缓缓流逝、黯淡下去,剧场陷入一片黑暗。那条将人与土地生命相系的脐带,在人类主体意识的生成,以及社会阶级的形成中,断裂、脱落,将我们与自然彻底地分开。
舞者的身体语言固然令人惊艳,《最后的隧道》中最让人难以忘却的,却是那设计得既自然又精微的声响。除了塑胶袋随著舞者动作相互摩娑而产生的沙沙声作为舞作的背景音,中间的奔跑场景里,舞者们更以光裸的足为槌,以胶感的剧场地板为鼓面,敲出从迟缓到急骤的段落。配合舞者的吼声、吟唱,或其他类似鸟鸣或蛙虫的声音,生物与非生物的响声都被融合进了舞作里。舞作行至中后,舞者们纷纷闯入阶梯般向上高起的观众席,透过吹气让口唇震动塑胶袋,产生刺耳嘹亮的声音,透过这个仿佛遥相沟通的景象,整座剧场瞬时幻化成广袤的山脉与谷地。
最后,令人惊喜的是,《最后的隧道》中融入了偶戏的元素:舞者以钓竿操纵一不规则的纸片,使其翩翩飞浮、盘旋于舞台与观众席上空。加上恰到好处的灯光与纸片本身的反光材质特性,这个银闪闪的飞行物如同幻觉、鬼魂或有其他种可能性的灵体,在舞者们的追逐、抓取与撕扯间,以一个其实极为虚幻和脆弱的姿态,操控了这群生物,主导了他们意图,使人联想到人生在世,那些浮华虚妄的欲念和幻望,是如何控制了我们自身,揭示人类即便自视文明、先进的生物,仍逃不脱那原始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