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鄭淑瑩

發表文章 113 篇
  • 「佛朗明哥女神」瑪麗亞.佩姬。
    舞蹈新訊

    瑪麗亞.佩姬 舞台建構「佛朗明哥烏托邦」

    曾被西班牙媒體譽為「佛朗明哥女神」、「優雅又充滿爆發力」的瑪麗亞.佩姬,自四歲起接受佛朗明哥舞蹈啟蒙,十五歲便取得專業教師資格,以火熱奔放的舞姿,以及令人瞠目結舌的快速跺步,征服國際舞壇,被視為當今唯一能與踢踏舞后金伯莉相抗衡的佛朗明哥舞后。 瑪麗亞.佩姬的創作特色,在於巧妙結合舞台、戲劇、舞蹈多重元素,以視覺效果強烈的舞劇方式,帶領觀眾領略佛朗明哥的火熱魅力。此次來台演出的舞碼,包括經典舞劇《佛朗明哥共和國》,瑪麗亞在舞台上建構心目中的佛朗明哥烏托邦,隨著舞者的肢體節奏,代表舊政權的黑白燈光及老舊唱片音樂逐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歌手的現場演唱,象徵自由與和諧的新文化誕生。 另一演出創作《戰前之歌》,靈感來自敘述西班牙政權箝制人民言論思想的記錄片,以多變的編舞及跨文化的音樂曲風,反映國家動盪的歷史。其中一段幕拉開後,坐在舞台中央深槽的瑪麗亞緩緩起舞,宛若維納斯自貝殼中誕生,無限情感及力道盡在她不斷環繞的雙臂中展露無疑。(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0期 / 2005年06月號
  • 簡文彬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不要自抬身價,也不要妄自菲薄!

    成立已十九年的國家交響樂團,自八月一日起正式成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一員,也擁有了法定的地位。面對樂團的新紀元,本刊總編輯盧健英與資深樂評人楊忠衡,在新樂季的一開始,深入專訪這位國家交響樂團成立以來最年輕的音樂總監簡文彬,談樂團的未來與規畫。

    文字|楊忠衡、盧健英、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王心心在《胭脂扣》中扮演一個煙花女子,對一向形象十分良家婦女的她是一大挑戰。
    特別企畫 Feature 讓南管化身時尚

    王心心 要做南管音樂舞劇的品牌領導

    「誰說南管不能跟『現代』畫上等號,這次的『王心心作場』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王心心說,南管在古代是時尚,在現代也可以是時尚,多方面的跨界嘗試,還有定位清楚的票房策略,是讓南管歷經千年依然如新的活命丹。

    文字|鄭淑瑩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兩廳院變藝術主題樂園?

    「親子抱抱動動動」帶你一探舞台奧秘

    舞台上的演員突然憑空消失?音樂廳的管風琴到底多高?兩廳院的後台,還有多少好玩神秘的機關?迎接暑假來臨,兩廳院即將變身藝術主題樂園,於七月每周日及八月二十一日上午,舉辦共六場「親子抱抱動動動」活動,邀請父母與孩子大手牽小手,揭開後台神秘面紗,暢遊重重機關奧秘。 活動內容分為二部分,先以活潑生動的導覽介紹,帶領親子進入藝術劇場,詳細說明兩廳院的建築歷史、舞台奧秘,及觀眾席機關設計;而後由劇場專業人士帶領爸媽與孩子一起「玩身體」,透過簡單的肢體律動課程,開發觀察力及想像力,活動結束後至兩廳院摩斯漢堡、福華軒等餐廳用餐,可享優惠折扣。 活動時間約二小時三十分鐘,兒童適合年齡為六至十二歲,即日起開放親子兩人一組報名,費用660元。報名表可至兩廳院服務台領取http://www.ntch.edu.tw/下載,洽詢電話(02)33939868。(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1期 / 2005年07月號
  • Cesc Gelabert《黃金比例Ⅰ》
    舞蹈新訊 新舞風 十月開始吹

    西班牙獨舞家Cesc Gelabert拉開序幕

    新舞臺「2005新舞風」即將於十月登場,由當今西班牙最重要的男性獨舞家Cesc Gelabert所帶來的《黃金比例Ⅰ》、《黃金比例Ⅱ》揭開序幕。在巴赫十二平均律的音樂下,Gesc Gelagert一人縱橫全場,將身體內在精力的流動,轉化為令人驚艷的舞蹈形式,隨著音樂探索每處肌肉關節的律動可能性,精簡動作卻充滿專注力量,連藝術總監林懷民都讚之為「王者之舞」。 接棒演出的以色列「平頭舞團」(Inbal Pinto Dance Company)則帶來充滿天馬行空想像的《蠔華馬戲團》,有芭蕾舞伶跳起掌上舞,還有黑衣巨人、以及造型滑稽多變的舞者,節奏緊湊,彷若魔法世界令人著迷。壓軸演出的則為法國重量級舞蹈大師喬瑟夫.納許與法國奧瑞安舞蹈劇場帶來的《歲月的玩笑》,演繹匈牙利作家Geza Csath不得志的一生,濃烈道盡人生滋味。(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拉法葉.亞吉拉佛朗明哥舞團《卡門》
    舞蹈新訊

    愛恨交織的激情之舞

    卡門,一個危險的名字,彷若西班牙熾熱耀眼的陽光,美艷令人難以抗拒。來自西班牙首屈一指的拉法葉.亞吉拉佛朗明哥舞團,將以三十五位舞者、現場樂團、歌手的大型編制,將愛恨淋漓交織的《卡門》舞作,原汁原味搬上舞台。原著小說文字下的戲劇張力,轉化成強烈的佛朗明哥節奏及肢體,濃烈情慾的挑逗衝擊,帶給觀眾視覺與內心的沸騰感受。 拉法葉.亞吉拉本人曾榮獲「英國奧利佛獎」與「美國芝加哥傑森獎」的最佳編舞家頭銜,具有深厚的芭蕾及佛朗明哥舞底子。在《卡門》舞作中,他將西班牙大廣場、監獄、酒吧等原著場景呈上舞台,煙草工廠的打鬥陣仗、卡門誘惑軍官的情慾之舞,以及鬥牛場上的悲劇結局,一幕幕扣人心弦的場景,巧妙融合佛朗明哥傳統音樂及滄桑低沉吟唱,更突顯出鮮明的西班牙背景及神韻。(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雪映.殘紅》
    舞蹈新訊 體育學院舞團與國台交合作

    《創世紀—沒有文字的故事》展現多元舞風

    台灣體育學院舞團二○○五年度巡迴公演《創世紀沒有文字的故事》,與同樣根源台中的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再次攜手合作,以蕭斯塔可維奇、比才等動人樂曲,發展出七支風格截然不同的舞作。巡演活動十月底從台中出發,於十一月初起巡迴台北、中壢、彰化、高雄等地。 此次演出由該系教師黃建彪、黃鈞偉、鄧桂複領軍、分別負責編舞、音樂創作以及擔綱演出,樂團部分則由張佳韻擔任指揮。七支舞碼風格皆異,除了《月神》、《風動.群起》以及《沒有文字的故事》等新編舞作外,《曙光之前》、《摯愛一生》的音樂分別選自蕭斯塔可維奇絃樂四重奏第八號及比才著名歌劇卡門;《雪映.殘紅》及《洋娃娃的獨白》則選自本土流行歌曲〈龍的傳人〉、〈情人的眼淚〉、〈月亮代表我的心〉等,充分展現多元精采的創作風貌。(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參與巡演的藝術團體合影
    藝術節新訊

    表演藝術 下鄉陪大夥過冬

    今年冬天的台灣很「藝術」!北自基隆、南到屏東,甚至遠至金門、澎湖離島,走出家門到各地的文化中心或戶外廣場,就能欣賞免費的表演藝術演出。由行政院文建會所舉辦的「2005表演藝術巡演」,以「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為號召,多達三十四個藝術團隊參與演出,類別涵蓋現代戲劇、舞蹈、傳統戲曲,音樂,預計走遍二十五個縣市,創造八十場的演出紀錄,邀請全民共鄉藝術饗宴。 文建會目前正執行「新十大建設國際藝術及流行音樂中心計畫」,積極催生建置北部的板橋大台北新劇院、中部的大都會歌劇院,以及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這回的年底表演藝術巡迴活動,正是硬體設施完成前的宣傳推廣。記者會上,文建會副主委洪慶峰表示:「藝術不只要有硬體建築,還要有觀眾的積極參與。」擔任主持人的羅北安也開心分享歷年下鄉的經驗:「走入鄉鎮等於是在播種,讓更多孩子認識表演藝術。」 「藝文作伙 台灣尚讚」活動十月底在台北縣政府縣民廣場開幕起跑,由傳統戲曲及音樂節目打頭陣,演出團隊包括台北曲藝團、小西園、廖文和布袋戲、秀琴歌仔戲團、朱宗慶打擊樂團、采風樂團等;十一月再加入舞蹈及戲劇類演出,陣容包括金枝演社、紙風車、屏風劇團、舞鈴劇場、台北民族舞團、風之舞形舞團等。詳細場次節目單可至各地7-11便利商店及文化中心索取。(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5期 / 2005年11月號
  • 舞蹈新訊

    探戈舞劇Forever Tango 舖演探戈發展史

    曾經入圍東尼獎最佳編舞,創下百老匯最長探戈舞劇演出紀錄的阿根廷「永恆的探戈」舞團,再度來台獻上經典同名舞劇Forever Tango。在藝術總監路易.布拉佛(Luis Bravo)領軍下,二十六名舞者以狂放熱情、優雅感性兼具的豐富肢體,傳達出對祖國家園歷史的思念吶喊,敘述探戈如何從風化區發跡,進而流傳至上流社會,成為拉丁民族的驕傲代名詞。全劇由廿多個不同的小節目串聯而成,即興揮灑的節奏舞步,愛恨交織的情愛故事,充滿激情洶湧的戲劇張力。 Forever Tango的現場音樂也很有看頭,以充滿憂鬱、渴望音色的阿根廷傳統手風琴abandoneon,演奏皮亞佐拉、賈岱爾等探戈大師名曲;目前全世界僅有二百名懂得演奏abandoneon的樂手,「永恆的探戈」舞團內便幸運地擁有四位。而阿根廷國寶級歌手Carlos Morel闇啞低沉的嗓音,更為舞作平添濃厚的鄉愁色彩。(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6期 / 2005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特別企畫 Feature

    即興精神,八種風格

    從花街柳巷的低俗旋律,到中產階級的品味象徵 從快樂搖擺的送葬音樂,到混血融合的爵士變種 從紐奧良爵士、搖擺大樂團、咆勃爵士、酷派爵士、自由爵士、融合爵士到當代爵士。 綜觀爵士歷史,即興精神永遠不死,八種風格各自表述 在這個屬於爵士的季節,本刊為讀者們找來爵士老鳥引路 十個天才問題、五十位你不可不知的爵士樂手、四十張爵士達人私房推薦碟 讓讀者掌握每個年代的爵士樂手、背景和風格,快速入門成為爵士達人 兩廳院的夏日爵士派對,今年四組超重量級的爵士人馬齊聚台北 樂迷不用跑到紐約,也可以親身感受現場與樂手聲息相通,原汁原味的爵士音樂 在音樂之外,關於爵士與文學,爵士與電影,爵士與城市,爵士與音樂劇 讓你發現原來生活中,爵士無所不在! 不管你愛爵士的理由是什麼,一旦愛上了,給我爵士,其餘免談!

    文字|本刊編輯部、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 堅持藝術的追尋,或是轉業另尋春天?離開了校園,表演藝術新鮮人的挑戰正要開始。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問題篇

    附:產業、校園多交流 讓人才及早起跑

    根據經濟部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與推動計畫」的預估報告,到了二○○六年,台灣音樂與表演藝術產業的人才供給數量將達二千二百零三人,但實際上的需求推估量只僅二百三十六個職缺;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有飯吃,意謂學校不斷釋出畢業生,產業規模卻未同步成長。 放下身段,路會更寬廣 面對這樣的統計數字,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執行長溫慧玟建議,不妨調整心態,路將更寬,「很多人一旦無法實現舞台夢想,便轉頭離開,其實是人才的浪費,可惜了一身絕學。」從事藝術行政及相關教學,也可以是理想的實現及延續。萊比錫音樂經紀執行長黃星瑩也說,具有專業音樂背景的人才,轉戰藝術行銷或經紀絕對佔有優勢,「但切記要放下台上的身段,學習團隊分工與人際溝通。」 另外,中國市場可能是未來的就業趨勢,「大規模的劇院硬體建設紛起,許多的國際團體也選擇到大陸巡迴演出,對台灣學生是很好的就業契機,不過有一個前提,優異的雙語能力不可少!」國際工作經驗豐富,現任兩廳院演出技術顧問的林家文,建議有志往對岸發展的舞台監督人才,要在英語上多下工夫,才能同時在中國人及香港人的競爭下脫穎而出,邁出國際舞台的第一步。 建立資訊平台,加強產學交流 而面對藝術界總是嚷嚷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畢業生也哀嘆找不到工作的產學斷層現象,則有賴於完整就業平台的建立。目前擔任表演藝術聯盟理事長,同時也是朱宗慶打擊樂團擊樂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的劉叔康,便提出成立「表演藝術資訊平台」的構想,在表盟網頁上設立公開的交流平台資料庫,整合表演藝術團隊營運、補助、求職、求才訊息,以達到有效的就業謀合。 溫慧玟也呼籲,學界與產業之間應該加強交流,不妨將其他產業的「企業求才說明會」、「建教合作」等方式套用進來,一方面讓實務界走入校園,創造「儲蓄人才」的機會;另一方面則給學生及早接觸實務的機會,從實作中了解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有時間去調整心態或副修其他課程,在時間點上先起跑,為就業作準備。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以熱情原味的民族舞蹈與豐富紮實的舞台經驗,走遍世界六十多個國家。
    舞蹈新訊 歡樂瑰麗的東歐舞藝

    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

    成立有半世紀之久的斯洛伐克「路尼加舞團」(The Slovak National Folklore Ballet-Lucnica),以熱情原味的民族舞蹈與豐富紮實的舞台經驗,走遍世界六十多個國家。舞台上色彩鮮豔的傳統服飾、歡愉豪邁的節慶舞蹈,搭配傳統民族樂器現場伴奏,淋漓盡致展現東歐歡樂瑰麗的藝術風貌。 東歐民族舞蹈多以節慶為主,氣氛熱情激烈,節拍複雜舞步多變,並常配合大量手腕及手臂動作,群舞時更顯活潑澎湃;舞團名稱「路尼加」一詞在斯洛伐克語即為「花團錦簇」之意,說明舞團的傳統與歡樂特色。《紐約時報》曾讚許:「路尼加是一支絕無僅有的舞團,年輕舞者以令人的高超技巧表現絢麗多變的精采舞碼。」 身為斯洛伐克共和國的官方藝文大使,路尼加團內舞者個個皆是頂尖樂舞高手,舉手投足散發無比魅力,多年來為舞團伴奏的「魔鬼小提琴」九人樂團屆時也將以傳統木笛、德西馬琴等民族樂器現場伴奏。(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舞蹈新訊

    點子鞋踏入第三屆 新生代編舞亮麗上菜

    高雄城市芭蕾舞團「點子鞋Dance Shoe」演出邁入第三屆,今年依舊以鼓勵新生代創作為目的,邀請六名成長於南部的六、七年級編舞者一展身手,為芭蕾創作注入更多新方向。甫從英國倫敦當代藝術舞蹈學院取得碩士學位的董桂汝,作品《地底下的故事》以現代芭蕾描述失去陽光的內心孤獨;現任「稻草人現代舞蹈團」藝術總監羅文瑾的《放.心》訴說人生悲歡離合,透過舞蹈撫平傷痛。 曾獲二○○二年「舞躍大地舞蹈比賽」優選的鄭梅筠,作品《殤》描繪人與人心靈之間的遙遠距離;蔡博丞的《回憶錄》記錄著稍縱即逝的生活片段,學著珍惜所有。同樣是台北藝術大學應屆畢業生的陳柏文、張藍勻,以新世代眼光出發,分別創作探討男女關係的《♂♀》,以及從小孩視線高度看世界的《娃娃國》。(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8期 / 2006年02月號
  • 「舞獨有三 偶加伊—參之舞」,四段舞作皆由三名舞者作十五分鐘的呈現。
    舞蹈新訊

    「舞獨有三」 演繹三人行的掙扎無奈

    妳、我,再加上一個她,難解的三角習題搬上舞台,依舊是衝突、落單,還是能創造出新的和諧?繼去年的「舞獨有貳雙人舞創作展」後,稻草人舞團這回以「2+1」的三角關係出發,巡迴演出新作「舞獨有三 偶加伊參之舞」,四段舞作皆由三名舞者作十五分鐘的呈現,以敏銳豐富的拆解方式與編排結構,演繹三人行的掙扎、隱瞞、無奈。 風格深受德國舞蹈劇場影響的鍾穗香,作品《三人行,必有我「失」?》思索三角關係究竟是「眾樂樂」,還是孤單的開始?近來備受矚目的七年級新秀周書毅,帶來改編契訶夫經典作品《三姊妹》的新作《窗》,轉化文字意象為動人肢體。表演經驗豐富的董怡芬,作品《外表外》利用伸展台上的迅速變裝,延伸出「不斷拋棄再尋找」的人生過程;舞團藝術總監羅文瑾的作品《背後》,訴說三角關係的表面和平下,始終刻意隱滿著彼此看不到也說不出來的秘密。(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熱舞繽紛》團內高手包括英國業餘拉丁舞冠軍、波蘭公開賽冠軍、世界十項舞蹈競賽冠軍等,帶領觀眾暢遊每個年代的舞池。
    舞蹈新訊

    《熱舞繽紛》 藝術與時尚的舞蹈派對

    來自英國的《熱舞繽紛》Burn the Floor是一場結合藝術與時尚的舞蹈派對,十四對全球國標舞大賽得主,在九十分鐘節目裡,大秀恰恰、扭扭、曼波、莎莎、迪斯可、佛朗明哥、街舞、踢踏舞,光是舞步服飾就讓人大飽眼福,再加上精采劇情、多變的舞台設計燈光,以及融合古典、搖滾、爵士、音樂劇的配樂,每一場景都牢牢抓住觀眾的目光。 《熱舞繽紛》構想源於英國歌手艾爾頓.強的一九九七年生日宴會,會場中十六位舞者帶來的精采拉丁舞表演,吸引澳洲製作人哈雷.麥德可夫的目光,於是開始向全球舞壇招兵買馬,展開世界巡迴,二○○二還曾受邀至坎城影展表演。目前團內高手包括:英國業餘拉丁舞冠軍、波蘭公開賽冠軍、世界十項舞蹈競賽冠軍,以及創下二十一項世界舞蹈優勝紀錄的冠軍夫妻檔,高手過招張力十足,帶領觀眾暢遊每個年代的舞池。(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動藝舞蹈劇場探索愛情面貌的作品《情.約》。
    舞蹈新訊

    皇冠藝術節 端出兩道舞蹈好菜

    第十二屆皇冠藝術節春天登場,繼徐堰鈴執導的《三姊妹》後,六月再陸續端出兩盤舞蹈好菜。由香港演藝學院一群志同道合畢業生組成的「動藝舞蹈劇場」,帶來探索愛情面貌的作品《情.約》,配樂使用大量港、台、日、韓的流行歌曲,歌詞內容恰與肢體形成反諷效果,以舞蹈來傳遞愛情中不可言喻的微妙情緒反應,荒誕誇張的手法,引發觀眾微笑共鳴。 身為地主的「舞蹈空間舞蹈團」,則由兩位優秀舞者陳凱怡、鄭伊雯領軍,集結舞蹈、京劇、體育各方好手,轉化腦中的天馬行空想像,共同創作出《快樂鳥日子》,以日常生活事件作為動作發展元素,再把小劇場改造成監獄、火場、隧道等空間,在充滿限制、危險、未知的環境中,經歷一連串充滿驚奇有趣的故事,挑戰身體動作極限。(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寶島風采》將古老雜技結合舞蹈、音樂、劇場,演出一幅幅充滿台灣人文風景及逗趣生活的片段。
    舞蹈新訊

    融合雜技與戲劇 《寶島風采》演出台灣人文風景

    兩度巡演大洋洲,由一群平均年齡十六歲的台灣戲專綜藝舞蹈科學生所擔綱的《寶島風采》,四月即將榮譽歸鄉,為鄉親父老展技演出。不同於傳統的雜技演出,《寶島風采》融入了豐富生動的戲劇元素,將古老雜技結合舞蹈、音樂、劇場,演出一幅幅充滿台灣人文風景及逗趣生活的片段。 《寶島風采》中八個節目各具特色:年輕學生們扮成可愛的公雞及蚱蜢,在〈草螟仔鬥公雞〉的熟悉旋律中,大展穿、跳、翻、滾等技藝;以客家傳統迎親嫁娶為題材的〈喜宴〉,親友雙方的鬧酒較勁,則用足上技藝來助興呈現;〈原鄉傳奇〉中原住民傳統歌舞加上倒立、疊羅漢動作,俐落動作充滿了速度感。 〈打火英雄〉以消防隊員為故事主角,用椅子頂代替雲梯,完成驚險救援任務;〈一家之主〉的醉酒丈夫返家遇見惡妻,兩人以轉碗耍盤相互較勁。〈台灣風情畫〉以本土民謠組曲搭配高蹻特技,〈大地〉則展現柔美的女子軟功;最後的〈鷹揚萬里〉結合了原住民舞蹈與腰腿倒立功夫,詮釋對森林守護神的景仰。(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0期 / 2006年04月號
  • 《城市灰姑娘》是一段現代女人尋找內心自覺的舞劇。
    舞蹈新訊

    等待實現夢想的女人 三十舞蹈劇場《城市灰姑娘》

    擅長以知性思維詮釋女性經驗的三十舞蹈劇場,改編灰姑娘童話,將時空拉至現實城市,訴說一段現代女人尋找內心自覺的舞劇《城市灰姑娘》。蠻橫霸道的後母、姊姊角色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場更激烈的成就競賽,不斷地比高比美、比強比魅、比學歷能力,還要穿梭兼顧於家庭公司之間,身處芸芸眾生,女人的夢想就是什麼?何時能夠成真? 編舞家吳碧容與張秀萍當初挑上「灰姑娘」的文本改編,動機非常單純,想藉由這個麻雀變鳳凰的經典童話,反映社會媒體對於女性慾望的塑造。然而隨著舞作一路抽絲剝繭下來,她們發現灰姑娘的角色原型,講的就是自己及現代社會每一個默默無聞的女人故事不是天才,但卻一直很努力,等待機會、期望實現夢想的故事。舞台上或許沒有王子蹤影,但卻道足女人的心靈感受。(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59期 / 2006年03月號
  • 《戲劇原理》以荒誕幽默的手法,道盡戲劇與生活的關聯性。
    戲劇新訊 人生處處是戲劇

    《戲劇原理》 解悶救台灣

    甫獲亞洲劇場中心(Centre for Asian Theatre)「2006年國際易卜生學術研討會暨劇場藝術節」之邀,前往孟加拉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黑門山上的劇團,即將推出新作《戲劇原理》,請來「全民大悶鍋」當紅電視喜劇編導謝念祖跨刀,以荒誕幽默的手法,道盡戲劇與生活的關聯性,講述人生當中處處充滿戲劇,如何能從配角成為主角。 舞台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員們,正準備接受表演課程的魔鬼訓練,招搖撞騙的班主任異想天開,把教室變成了遊樂場,「夢幻劇」迷宮、「亞陶」大怒神、「莎士比亞」海盜船、「櫻桃園」射靶場,各式各樣的驚奇挑戰一一出現,伊底帕斯王成了爆料高手,茱麗葉不再獨鍾羅密歐,心想也許下一個男人會更好。觀眾隨著演員一票玩到底,看看戲劇到底如何帶來和平、解救世界、解悶救台灣?(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2期 / 2006年06月號
  • 《白素貞》是台灣本土原創自製的歌舞伎製作。
    戲劇新訊 繼《曹七巧》後,劉亮延再度推出「花痴劇場」

    《白素貞》 演出台語版歌舞伎

    剛結束雲門流浪者計畫的年輕導演劉亮延,在日本旅程中寫下長詩〈白娘子鹽漬道成寺〉,交由詩人魚果翻譯,將以民歌樂府的台語形式呈現,推出台灣本土原創自製的歌舞伎製作《白素貞》。獨挑大樑的王世緯(清照茉莉),曾受全日本最年輕歌舞伎宗家千鶴美扇的個別指導,將在《白素貞》中進行一場旅程與認同的自我思辯。 劉亮延去年的擬京劇作品《曹七巧》入圍第四屆台新藝術獎表演藝術類 TOP 9,《白素貞》延續一貫的「花痴劇場」風格,同時也是他與詩人魚果、服裝設計李育昇、舞台設計吳耿禎成立「李清照私人劇團」的創團作。劇中將藉由白素貞由蛇練成人,清姬由人變成蛇,都受愛慾之苦的故事寓言,提出台灣人要如何變成日本人或中國人的獨特見解。(鄭淑瑩)

    文字|鄭淑瑩
    第163期 / 2006年07月號
123456下一頁

免費訂閱PAR電子報,獲取更多藝文資訊!

*通過遞交此表格,即表示您接受並同意已閱讀本網站的使用條款,私隱政策和個人資料收集聲明。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電子報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

  • 澳門

    新興粉專「我不𠝹櫈」讓看戲觀眾大鳴大放

  • 書信體

    場面調度I

  • 特別企畫 Feature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源自於斯、生根於斯,望向在地的未來

  • 攝影手札

    時間地敘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