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彼得堡愛樂 疫下開展百年樂季
創立於一八八二年的俄國天團聖彼得堡愛樂,在疫情下為該團的第一百個樂季揭幕,九月廿五日的開幕音樂會也因此安排了線上直播,讓全球樂迷觀看,在副藝術總監阿雷席夫的指揮下,呈現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與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一號交響曲。在白色與棗紅色為基調、貴氣典雅的聖彼得堡愛樂協會大廳中,座無虛席,觀眾戴著口罩欣賞,興奮之中,也微露些許傷感
創立於一八八二年的俄國天團聖彼得堡愛樂,在疫情下為該團的第一百個樂季揭幕,九月廿五日的開幕音樂會也因此安排了線上直播,讓全球樂迷觀看,在副藝術總監阿雷席夫的指揮下,呈現了拉赫瑪尼諾夫第三鋼琴協奏曲與蕭斯塔可維奇的第一號交響曲。在白色與棗紅色為基調、貴氣典雅的聖彼得堡愛樂協會大廳中,座無虛席,觀眾戴著口罩欣賞,興奮之中,也微露些許傷感
面對疫情影響、帶來巨變的表演藝術環境,中國境內交響樂團如何因應?位於偏遠西北的西安交響樂團,利用地利之便,在秦嶺山脈六個獨特景區舉辦雲上音樂會,一方面推廣音樂一方面也展現壯麗風景,爭取到贊助支持也收得行銷之利,可謂三贏;位於首都的北京交響樂團則在新任藝術總監李飈帶領下,以線上線下方式,跨界跨境思維,為樂團拓展新的空間,與天津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合作演出,不僅增強了北交的活動能量,亦為北京樂壇帶來新局面。
在疫情橫掃全球下,世界也因之改變!歐洲多個從春夏迄今的音樂節、藝術節,雖然場館被迫關門而取消現場演出,但也延伸出線上演出的特別企畫,讓音樂的力量不受時間、空間的阻隔,透過電腦螢幕穿透各地人心。這也可能成為音樂世界的新常態,而在5G網路世代,線上演出的音樂時延問題解決,全球同步演奏音樂成為可能的情況下,是否亦會產生新的音樂作品與新的美學?看來,這正是今日作曲家的全新挑戰!
二○二○年是貝多芬兩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年,大灣區(編按)四個重要城市的旗艦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地都以貝多芬作為樂季節目的主題,這當然是因為樂聖的管絃樂作品在音樂史上具有難以匹敵的地位,在技巧上和內容精神上都至高無尚,但更重要的是因為貝多芬的音樂,直到今日非僅在大灣區、在世界各地仍擁有龐大的「鐵粉」,是票房的保證,這才是各大小樂團都爭相演奏貝多芬的真正原因。將貝多芬打造成為「無敵巨匠」的現象,亦可見出樂團要設計叫好叫座的節目的不容易和急切性。在這種情況下,且看看這四個樂團的貝多芬專題的具體設計,亦可見出各個樂團的心思所在。
密密麻麻的樂季節目,看起來什麼都好想看,但時間有限、分身無術,如何精挑,怎樣細選,真是讓人可以困擾個幾天幾夜!本刊特邀六位國內外賞樂達人,分享他們非看不可的新樂季三檔演出,幫你畫出重點,選出今年的「絕不錯過」!
近期的幾個演出如城市當代舞蹈節的《證言》,香港藝術節的蘇黎世芭蕾舞團《安娜.卡列妮娜》、勅使川原三郎的《崔斯坦與伊索德》與中國國家京劇院《帝女花》,剛好都用了「拼貼融合」的手法。不管是從文學、歌劇轉化為舞蹈,或是將粵劇轉化為京劇,「拼貼融合」的手法用來轉化不同的藝術形態會是一種有效的手法,不過,這卻絕非是萬應靈丹,如以這四個製作來看,效果亦是各有不同。
從俄羅斯作曲家齊爾品邀請魯迅撰寫《紅樓夢》歌劇劇本為起始,到去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英語歌劇《紅樓夢》,可說是遲了八十年才圓了這場歌劇夢。該劇今年三月在香港藝術節亞洲首演後,隔半年後的九月終於回到《紅樓夢》誕生的中華大地,先在小說背景的北京舉行了中國大陸的首演,接著到湖南長沙、湖北武漢,共演出了六場,同樣大受歡迎,但演出前後也引發了大量爭議,從使用語言到內容架構,都引發討論。
珠三角周邊被規劃為「大灣區」發展,區內四大城市的旗艦樂團在九月開始的新樂季,亦各展示出求變以求增強競爭力的態勢。但每個城市的發展過程都必然會形成一種文化傳統,如何能在傳統中去蕪存菁,沉澱出文化實力來力爭上游,便成為各個樂團面對的挑戰。
〔台灣〕 麵包傀儡劇場硏習會招募學員 爲培育社區劇場領導人才,麵包傀儡劇場推出「補天計畫」,由彼德.舒曼和兩位資深團員負責編、導、演、設計、製作等方面的指導,同時創作一齣大型傀儡劇《補天》。 硏習期間爲一九九四年的一月廿二日至二月七日,爲期十七天(不含二、三月份的巡廻演出)。硏習會地點在台北市。招募對象:劇場工作者、敎師、學生、社工等,男女老少不拘。 核心學員四十名需經面試甄選,另見習學員的人數不拘,不需甄試,有興趣者請塡具簡歷、照片寄「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86巷9號1樓425環境劇場」。洽詢電話:(02)301-4070。 (編輯部) 〔大陸〕 台灣系列名劇演出 由台灣中國戲劇藝術中心、上海話劇藝術硏究會、上海現代人劇社共同合作,首次在大陸策劃組織台灣舞台名劇的系列演出,向大陸觀衆介紹數十年來台灣戲劇的成就和藝術特色,將由兩岸雙方携手合作演出。 系列台灣名劇演出的首批劇目,經兩岸戲劇專家的審定,選擇台灣作家馬森的《花與劍》和新一代戲劇作家郭強生的《給我一顆星星》這兩部舞台劇,演出時間爲今年十一月至明年元月,除在上海演出外,還將赴北京、天津參加「中國小劇場戲劇展演曁國際硏討會」,以及前往南京、武漢、福州、成都等大都市巡演。 首批兩部劇作搬上大陸舞台,所需製作費總計爲十五萬人民幣,將仰賴兩岸的藝術界和企業界贊助,並毎年定期推出新戲。 (編輯部) 首屆中國相聲節 由文化藝術局、中國曲藝家協會等聯合主辦的第一屆「中國相聲節」,十月廿五日在安徽省合肥市揭幕,爲期一周。 這次相聲節是國家級大型表演藝術活動,來自各地的廿四代表隊的卅五段相聲作品,集中展現了當前相聲藝術發展的形勢。而日本、法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等地同行也應邀參加觀摩交流活動。 (蕭勇)
〔台灣〕 皇冠推出舞蹈夏令營 皇冠舞蹈工作室推出「舞蹈夏令營」,分別硏習芭蕾(由美國的Joseph Levinson指導),現代舞(由香港的彭錦耀及美國的Thomas Warfield指導)及舞蹈風格(紐約大學的敎授Marcia Siegel主講,羅曼菲擔任翻譯),上課時間由7月4日開始,詳情請洽716-8888。 (編輯部) 〔大陸〕 女子交響樂團籌組 爲了迎接一九九五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大陸將組建中國第一支女子交響樂團,這是日前著名女指揮家鄭小瑛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正式發佈的消息。據她介紹,這個樂團擬在原「愛樂女」室內樂團的基礎上成立,編制暫訂爲一百人。鑒於目前女子管樂人才缺乏,現已委託中央音樂學院有關專家公開招收學員並進行培訓。樂團成立後,還計劃與台、港女指揮家張培玉、葉詠詩及兩地婦女樂團開展交流與合作。 (蕭勇) 北京鋼琴大賽加緊籌備 訂於九月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國際鋼琴比賽,近日已確定評委會及入圍選手名單,共有十三位來自世界各地的評委以及四十七名選手──從二十五個國家(地區)的一百五十四位報名者中篩選出,包括台灣的顏華容和林瑋琪。 (蕭勇) 小澤征爾的出生地 經中日雙方共同査考,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的出生地最近在瀋陽發現。小澤於一九三五年九月一日生於瀋陽,父親是牙科醫生,一九四一年全家返回日本。尋訪自己的出生地,是小澤多年的願望;在深入調査後,現已確認位於瀋陽和平區人民體育場附近的一座建築物是小澤的出生地。目前這裡保存完好,正式掛出「世界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出生地」的銅牌。小澤及家人於五月上旬應邀到瀋陽,重訪故里,這期間他還指揮瀋陽交響樂團舉辦了音樂會。 (蕭勇) 國際舞蹈院校舞蹈節</st
這次所選三個向大家推薦的節目:《大兵的故事》、白建宇鋼琴獨奏會、浦契尼歌劇之女英雄記事簿,都是從節目能為大家帶來「新的感悟」出發。
編鐘作為兩千多年前的古代樂器,當年演奏的是怎樣的音樂,已不可知,亦已不可能重現,在這種情況下,期待我們的作曲家能將之視為是「現今」的樂器,以之來展現現代人的感情,採用現代的手法為編鐘尋找「新聲」,將之賦與全新的音樂生命。
這次香港藝術節邀來義大利歷史悠久的聖卡洛歌劇院,帶來三套節目以饗樂迷。其中喜歌劇《呷醋丈夫》是現代新製作,是不折不扣的胡鬧喜劇,音樂輕鬆,歌曲演唱難度也不高,情節中亦無戲劇性高潮,透過導演羅西在服裝布景、道具與演出調度等等非音樂因素上出奇招,方能讓觀眾順利觀賞到終了。
音樂上能見出新意的是在紫禁城三希堂的一幕,演乾隆皇帝的男中音巫白玉璽與演張容的老生唐文華的「對手戲」,前者渾厚而帶有鮮明美聲歌劇唱腔的歌聲,與後者沉厚蒼勁的老生腔韻,相互輝映,而無絲毫齟齬。
NSO真的確知需要的是什麼?確知樂團的定位了嗎?以近幾年多次觀賞NSO的節目,和長期「保持距離」的觀察,答案還是應該肯定的。問題只在於所需的正確嗎?定位對嗎?那就必須要在具體的策略推行時作出調整,這個策略調整的基礎,便在於樂團的領導層,必須要具備「知己知彼」的能力了。
這五首結合了西洋樂器的箏樂室內樂作品,儘管手法不同,內容相異,但都能展示出新的視野、新的空間,呈現出現代都市人在現今生活中的感受,一種新的音樂感覺;無論是古箏,還是西洋樂器,都只是作曲家手中用以表達個人情感與觀點的工具,不同的民族文化色彩都未有著意運用其中,更多的已是一種國際性、都市性、現代性的音樂面貌。
〔台灣〕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硏習營 國立藝術學院舞蹈系將於八月十五日至九月九日舉辦一個年輕編舞家的暑期硏習營,系主任羅曼菲邀請了台灣、大陸、印尼等國的編舞家一起相互切磋,並在最後發表他們創作的新作品。 (編輯部) 暑期說唱藝術硏習班 喜愛說唱藝術的朋友有福了。成團已十年的漢霖說唱藝術團於今夏暑期舉辦相聲藝術硏習班,並邀請了大陸三位名嘴──「相聲二趙」趙振鐸、趙世忠及竹板快書大師梁厚民一同來傳道授業,從認識竹板、認識相聲到說唱的種種藝術內涵及絕活都有精采的講解,有興趣者請洽該團(02)708-2270。 (編輯部) 合唱藝術硏討會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台北藝術家文敎推廣基金會承辦的83年度合唱藝術硏討會,將於八月一日至四日假台北市立音樂圖書館展開爲期四天三夜的硏習課程。 此次硏討會,特別邀請了大陸著名的合唱指揮家楊鴻年與會,就合唱音響平衡、音準等問題發表硏究報告,並於晚間指導台北藝術家合唱團示範合唱的練唱過程。 (編輯部) 〔大陸〕 王洛賓遭譴責 近一個時期,大陸媒體就「西部歌王」王洛賓「出賣民歌」一事進行抨擊。上海音樂學院硏究員戴鵬海在《人民音樂》雜誌上撰文〈民歌豈能出賣!?〉,首先發雖。該文援引王洛賓與晏茜茜(台灣凌風公司法律代表)的合約書後指出,民歌是千百年來我們祖先的集體創作,是全民共享的精神財產。他認爲,〈靑春舞曲〉、〈達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等都是民歌,王洛賓不過是收集、記譜、整理、改編者,並非創作者。事態目前仍在發展中。 (蕭勇) 中央音樂學院首位台籍碩士 中央音樂學院培養的琵琶專業碩士硏究生林靜慧,六月八日晚在北京音樂廳舉行
在戲劇市場化越發將戲劇變成「消費品」之時,劇場詩意性、文學性日漸消淡,舞台「粗口」成風,喜劇鬧劇充斥,在官能性、娛樂性掛帥的情況下,如何去增加香港劇場的多元化?如何去讓詩意性、文學性的戲劇繼續存活?甚至應該去探討消費性、市場化的戲劇製作,是否可以同樣保留戲劇的詩意性、文學性?
〔大陸〕 首屆曹禺戲劇奬頒發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評選的第一屆曹禺戲劇文學獎頒獎大會最近在北京舉行。十四個劇目獲此榮譽,包括戲曲《山情歌》、《鐵血女眞》、《甲申祭》,戲劇《結伴同行》、《水下村莊》,歌劇《張騫》,兒童劇《瀟灑女孩》等。曹禹先生因病不能出席大會,但他表示希望該獎的評選要評出水準、評出威信、評出特色,產生積極的社會影響,推動戲劇事業的繁榮。據了解,曹禺戲劇文學獎今後每兩年評選一次,強調劇本的舞台性、文學性及思想藝術水準。 (蕭勇) 《樓上的瑪金》突破「封殺」 上海最負盛名的前衛劇作家張獻的新劇《樓上的瑪金》,特別邀請著名影星王志文及劉威主演,每場演出均門庭若市,三百個座位座無虛席,門票被炒高到二百元人民幣,光二十多天就回收十二萬元成本。 這齣轟動上海的話劇,敍述一位台灣商人穿梭於海峽兩岸,身處於兩個不同世界,而帶出了現實生活中兩種特殊人物──商場女強人和陪酒賣笑女人的特殊生態,對人性、性愛、金錢、道德作出無懼的剖析。此一「敏感」題材,被上海有關當局明令採用「新聞封殺」手段處理後,在大衆媒體上消失,但透過不同管道聞風而至的觀衆反而更多。 (周凡夫) 北京故宫計畫演出《杜蘭朶》 十一月初在澳州悉尼成功推出的露天大型歌劇《杜蘭朶》Turandot'今年三月將巡迴新加坡、台灣、漢城和東京,同時並計劃在北京的故宮上演,但估計需要兩年的準備期,因此大約要到一九九七年才能實現。 這次製作採用八十五公尺寛,四十公尺深的舞台、計二千支燈光、二千套服裝、二百五十人的合唱團、一百一十人的樂隊、四十五名芭蕾舞者、四十五個兒童、三百五十位臨時演員、二千名演員,外加九位獨唱家,飾演社蘭朶公主的是匈牙利女高音Eva Marton,飾演卡拉富子的是義大利男高音Lando Bartolino,柳兒一角則由澳洲的女高音Rosamund llling飾演。 計劃到北京故宮上演的製作規模,估計
一九九四年香港藝術節即將開鑼。經過二十多年來的經營發展,香港藝術節已建立起「名牌」的形象地位,成爲香港一年一度盛事。雖然今年發生經費刪減的情況,但香港藝術節的節目安排,仍極富國際化、多元化、進取性的世界文化色彩。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