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是貝多芬兩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年,大灣區(編按)四個重要城市的旗艦交響樂團,不約而同地都以貝多芬作為樂季節目的主題,這當然是因為樂聖的管絃樂作品在音樂史上具有難以匹敵的地位,在技巧上和內容精神上都至高無尚,但更重要的是因為貝多芬的音樂,直到今日非僅在大灣區、在世界各地仍擁有龐大的「鐵粉」,是票房的保證,這才是各大小樂團都爭相演奏貝多芬的真正原因。將貝多芬打造成為「無敵巨匠」的現象,亦可見出樂團要設計叫好叫座的節目的不容易和急切性。在這種情況下,且看看這四個樂團的貝多芬專題的具體設計,亦可見出各個樂團的心思所在。
「港樂」雙季突出總監魄力
香港管絃樂團推出「貝多芬250」系列,音樂總監梵志登由新樂季踏入二○二○年開始,橫跨兩個樂季,帶領「港樂」演奏樂聖交響曲和協奏曲全集;二○二○年率先送上五套節目,由郎朗演奏第二鋼琴協奏曲拉開序幕,開場曲是《艾格蒙》序曲,壓軸是第一交響曲。半個月後則會邀來當年以神童形象登上國際樂壇的鋼琴大師布赫賓德(Rudolf Buchbinder,港譯畢比達)演奏第一鋼琴協奏曲,同場樂團並會演奏第二交響曲和《雅典的廢墟》序曲。第三套節目包括《蕾奧諾拉》第二序曲,和最為人喜愛的第五交響曲。同時邀來兩位香港音樂家合作,鋼琴家張緯晴和樂團演奏迴旋曲,女高音鄺勵齡則在《啊,不忠的人》中擔任獨唱。
第四套節目以《費黛里奧》序曲開場,再加上第三《英雄》交響曲,和第三鋼琴協奏,擔任獨奏的是冰島鋼琴家奧拉臣(Víkingur Ólafsson)。月前到訪香港的日本失明鋼琴家辻井伸行(Nobuyuki Tsujii))會在第五套節目登台,和樂團演奏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樂團則演奏第四交響曲。如此設計,明顯地要突出梵志登的過人魄力,至於下一樂季是否仍會全是他執棒,尚待公布下一樂季時才會知道了。
「澳樂」套票促銷「愛.貝多芬」
澳門樂團舉行以「愛.貝多芬」作為紀念樂聖的系列音樂會,在這個樂季中演奏貝多芬全套交響曲第一至第九號,同樣邀來布赫賓德和樂團於兩場音樂會中演奏樂聖全套五首鋼琴協奏曲,於明年七月廿四及廿五日作為樂團樂季的壓軸閉幕盛事。首晚演奏第二至第四號,次晚演奏第一和第五號,布赫賓德並採用當年貝多芬常用的身兼指揮獨奏方式演出。樂團特別推出「愛.貝多芬」套票,在今年十二月卅一日前,可用優惠價$880(澳門幣)選購五場貝多芬專場音樂會,並可優先登記免費領取額外三場音樂會門票,此一「賣大包」促銷設計,顯然是面對澳門市場較小的行銷手法。
趨勢觀察
四大樂團各有「難念的經」
除了忽視本地作曲家作品的批評,欠缺提拔扶助本地音樂家,過往亦曾一度是「港樂」面對大量批評壓力的課題。畢竟名家名曲仍是票房的保證,為此,四個樂團在新樂季中都邀來好些名家演出好些經典名曲。不過,「港樂」仍安排了好些「港產」樂手合作,至於深圳和廣州兩個樂團,亦邀請了好些中國樂手(但卻不一定是深圳、廣州培養的人才)合作。以此而觀,澳門樂團亦安排了好些中國音樂家,但澳門培養成才的卻絕無僅有(只有近年獲邀合作的廖國敏、國瑋昆仲是來自澳門的人才),這亦不會感到奇怪了。其實,像王羽佳、王健、郎朗等,早已從「中國大陸」舞台走上國際樂壇,成為國際視線中的名家大師了。
話說回來,新樂季面對的主要壓力,已非來自推動本土創作和扶助本地音樂家的批評,四大樂團在演藝市場競爭激烈下,爭取更多資源已成為主要壓力來源。表面看來,「港樂」的資源應較充裕,但「廣交」顯然更能調動各方面的資源,除了樂季音樂會,還會舉辦馬友友「當家」的廣東國際青年音樂周、樂團論壇、直轄訓練培養的廣州青年交樂團、少年樂團,還有特別製作、節慶音樂會、周日音樂下午茶、樂聚星期三、草坪音樂會,還有中學教師指揮培訓班等。
作為「廣交」大掌櫃的團長陳摯便坦言,「廣交」現時最欠缺的是資源不夠。其實,任何樂團都會有這種感覺,但陳擎特別加以強調的原因,作為旁人亦會感覺得到,這是因為這些年來,「廣交」的多元發展速度有如高鐵,要推動的計畫更是一浪接一浪,這種資源不夠的感覺便自然強烈了。
對於被戲謔為「窮得只剩下錢」的澳門,直轄於澳門文化局的澳門樂團,或許不會有這種經費上的壓力,更多的卻會是澳門的市場太小,人口只有那五、六十萬人(連同流動人口),在觀眾有限的情況下,如何留住優秀樂手的壓力可能更大。相對地人口較香港還多的深圳,如何提升觀眾水平外,怎樣在官方樂團的框架中爭取更多空間,和爭取更多資源發展便同樣重要。
最後回到作為「龍頭」的香港管絃樂團,現時面對的卻應是近年來最大的「醜聞」和最困難的時期。樂團五月間在全無任何跡象中逼使藝術策劃總監林丰自己辭職不果,寧願賠上六位數字的補償金,即時將之解僱,此一「疑案」,至今只有林丰單方面接受媒體訪問,透露其遭遇的不公義對待,樂團當局儘管面對強大壓力,事發至執筆時已兩個多月,仍沒有作出任何公開交代;這對剛於四月間才新上任的行政總裁霍品達(Benedikt Fohr)和林丰本人來說都極不公平。現時各方矛頭更指向樂團董事會主席劉元生,更有人指「若不全面私有化港樂,便應向納稅人交代」。
其實林丰事件只是冰凍三尺的結果,事件更清晰地暴露了「港樂」存在多時的董事局管理層問題,在現時的情況下,策略節目的舵手,節目製作組織者突然被炒,新樂季節目的推行會遇上甚麼困難,當會是「港樂」最讓人懸念和擔憂的事(附記:林丰是本人的表外甥)。(周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