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緯
劇場、教育、文字工作者。持續思考劇場與社會、不同社群的關係,關注參與式展演、戲劇介入、特定場域表演。
-
多倫多
國民音樂劇在地重製受歡迎 加國版《Come From Away》延長檔期
距離紐約僅一個半小時航程的多倫多,整年仍不間斷地上演多部在百老匯熱銷的音樂劇,《Come From Away》便是其一。這部劇被譽為加拿大人的驕傲,劇本內容改編自911事件被迫降落在加拿大紐芬蘭島(Newfoundland)甘德鎮(Gander)的38架飛機、7000名乘客與小鎮居民互動的故事,演繹加拿大人的善良與慷慨,雖然因過於正面的人物刻板形象而被批評,但仍成為首部在百老匯上演逾1600場的加拿大原創音樂劇。 《Come From Away》由加拿大音樂劇創作者夫妻檔Irene Sankoff和David Hein共同創作,他們於2009年在多倫多推出首部音樂劇《My Mothers Lesbian Jewish Wiccan Wedding》,劇場製作人Michael Rubinoff看了之後便邀請他們以911發生在加拿大的真實事件創作這齣音樂劇,並加入自2011年啟動的加拿大音樂劇計畫(Canadian Music Theatre Project,CMTP),在接下來5年的孵化期程中,《Come From Away》順利被百老匯Junkyard Dog Production公司看中,自2017年展開它長達5年的百老匯定目劇演出,並獲得東尼獎最佳音樂劇導演獎及其他獎項。
-
戲劇
看戲解謎 異地共感
繼《她門的秘密》(後簡稱《她門》)後,新加坡實踐劇場再度推出結合劇場、電影與解謎遊戲的作品《解密美術館:遺失的百合》(後簡稱《解密》),將於4月4日至4月18日連續兩週的夜晚於線上開演,第一章〈揭開大幕〉、第三章〈重現天日〉需選擇觀賞場次,第二章〈尋索開始〉則自行在線上虛擬空間探索,並隨解謎進度能與角色即時互動、獲得更多線索,成功破解並找出寶藏的觀眾還有機會贏得獎金!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電玩再升級,這次要成為藝術品!?
這次的好哲凳很特別!講座於2021年11月19日在兩廳院開講,由兩位共同主持電玩podcast《按下任意鍵》的哲學作家朱家安、身兼插畫家與影視編劇的厭世姬,帶領與會者分享喜愛的電玩,現場除了學生之外,也有電玩podcaster、愛好者,針對電玩討論其共同點,再從理解藝術的視角切入,以「電玩是藝術嗎?」為題,探討電玩為什麼是、如何是藝術,進一步思考藝術是什麼。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從思索定義中,找到「藝術」
在學校裡,我們學習音樂、美術、表演藝術等不同形式的藝術,但我們想過「什麼是藝術」嗎?此次的好哲凳系列講座於11月10日在成功高中開講,由哲學作家朱家安帶領學生思考「什麼是」是什麼,再由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林斯諺逐步解析定義藝術的不同方式。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假期中,與表演藝術相遇
青少年是人生自我探索成形的重要階段,而劇場作為一個虛擬真實的場域,正好可以提供這些年輕人可以透過身體訓練、故事扮演來揮灑想像,也可在過程中學習人際溝通合作等能力。不少地方政府皆透過與表演團隊的合作,辦理讓青少年在假期參與的藝術營隊,相關院校、場館單位也紛紛耕耘此一區塊,以培養未來的藝術種籽,都讓青少年的自我探索有更多的可能、讓青春更顯多彩。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放下劇場包袱 在線上創造觀劇新體驗
新加坡實踐劇場《她門的秘密》
面對疫情的捲土重來,新加坡實踐劇場將原本線上與實地並進的懸疑作品《她門的秘密》,全面轉為線上,除加入更多技術打造臨場感,更吸引不少海外觀眾參與,並且善用線上展演不受限於時空的特性,讓觀眾可以用更多時間參與與交流。導演郭踐紅樂觀表示,在線上做劇場不是取代劇場,創作者放下對劇場的包袱,從中學習、創作,而團隊也在新形態的展演中,跟觀眾一起找到參與的方式。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胖子有問題,或是社會有問題?
國家兩廳院打開與青年的對話,讓劇場不只是表演藝術的展演平台,重探劇場的公共性,從青年的生活經驗出發,成為促進哲學思辨的場所。今年第二場「好哲凳」系列講座由哲學作家朱家安主持,邀請林昱君(Amy)、謝莉君(馬力)以「這世界對胖子公平嗎?」為命題,於2021年4月16日在南港高中展開討論。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
著眼於近年來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高度機構化,以及獎補助機制、平台的成立,及地方場館的策展轉型,系列講座的第四場以「委製、獎補助機制的生態網絡」為題,邀請身兼創作者和團隊營運者的汪兆謙、黃翊與黃思農,與國家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分享在委製創作、獎補助爭取及與公部門合作策展等經驗與挑戰、歷程與心得。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一)
除了作為表演空間,國家兩廳院也自許成為為產業創造對話的場域,從3月下旬開始的「NTCH Salon劇院沙龍:劇場.議場」,第一個系列以「思辨機構」為題,邀請產業裡的各種角色開啟對話,用各自的立場闡述,檢視、思考藝術機構在文化生態裡的公共任務,在時代快速的演進中,各機構又該如何轉型。 此系列首場的題目為「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邀請蘇品文、洪千涵、許哲彬與鄭伊里4位藝術家,分享自己在與場館或機構合作創作的經驗中,對自己與機構角色的看法與思考。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實景篇
仍舊矗立的繁華之後 城市地標危樓導覽指南
聽說過這樣一則都市傳說嗎:「每個火車站前都會有一棟破爛的舊大樓!?」其實在台灣,不管是不是在火車站前,不少曾是城市地標的住商大樓,走過繁華、經過災厄,在時間之流的衝激下成了人們口中的廢墟鬼樓,充滿傳奇色彩。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大樓的前世今生,以及可能的未來
-
特別企畫 Feature
王正源:跨入AI時代,劇場設計師得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
AI透過運算技術,讓電腦能完成許多過去被認為要由人類處理的工作,因為快速的開發和累積大量資料,AI被期許能處理更複雜的任務,包括生產內容、決策、甚至是藝術創作,不同領域的工作者都面臨「被取代」的議題。而戲劇,各個部門獨立創作、靈感來源取自生活,也互相配合、常需要溝通討論,這一門因人、為人而存在的藝術,如何回應AI所帶來的影響? 劇場影像、燈光設計,同時也在大學任教的王正源,位於產╱學之間,除了習慣的創作流程與模式,也因應未來趨勢、教學需求而調整自己的工作型態,對他來說,應用AI技術於劇場設計,就是已經在發生的事。 AI真的很方便,因應需求不斷進化 關於AI,大家最有感的應該是2022年11月問世的ChatGPT。 以往要與機器問答,需要透過專業人員或程式語言,而OpenAI使用的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模型,讓每個人都能直接跟這類的程式溝通。王正源形容:「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魔法師,只要像跟朋友聊天那樣、給它一個字串,就能馬上獲得一張依據你的描述產生的圖片。」這種生成式AI被廣泛運用,有別於傳統的分辨式AI,輸入A、獲得對應的B,生成式AI可以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數據,例如輸入文字就可以獲得圖像的DALLE、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程式。 生成式AI還能處理文本、聲音等媒材,包括正在封閉測試階段的Sora,就是OpenAI最新開發的AI模型,能自動生成有角色、動作、符合主題、複雜場景的1分鐘影片。而這也不是首例,之前就已有Meta的Emu Video和Google的VideoPoet。「這些技術只是個開端,NLP、生成式AI只是通往最終狀態的橋梁。」王正源說,現在更多人在討論AGI(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它未來的最終形態可能會是一個思考跟判斷能力貼近、甚至超越人類思考的有靈魂無機物。 談起AI的實際應用,王正源的學生、設計師友人也都有在工作中接觸到,尤其是年輕族群很積極認識這些程式。「如果從工作情境來看,蠻具體的是有一些影像類的素材會直接透過AI工具生成。」他提及,一位設計師可能熟悉特定幾種風格或技法,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幣街訪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我們喜歡的OOO(一)
文化部於2023年針對18至21歲青年發放成年禮金1,200點文化幣,作為藝文消費折抵使用,鼓勵年輕世代參與藝文產業。而青年們究竟把這份成年禮用在哪裡呢?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幣街訪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我們喜歡的OOO(二)
忍者翁(國立中正大學學生) 文化幣花費於表演藝術比例:0% 其實我真的很想用文化幣,可是卻因為家人的關係,沒辦法領出來用,超級可惜。在這件事情上,我和我哥都經歷了「想領、想偷領、放棄」的三段心情轉折。想領的原因是因為我很喜歡收集全套的原文故事書,而且也想買日文檢定的教科書,但這些書都不便宜,所以才想用文化幣來購買。只是家人認為,如果領文化幣需要用到健保卡當成身分認證方式,覺得哪邊怪怪的,於是用「免費的最貴」之類的話當理由,極力阻止我們。雖然聽不太懂家人的說法,也只能接受。我們曾和家人交涉過、甚至想偷領,但想到家人會用「好啊,你們長大了,要領就領啊」之類的方式來情勒,就覺得為此和家人的關係有摩擦,好像很不值得,就只好放棄了。
-
特別企畫 Feature 文化幣街訪
錢沒有不見,只是變成我們喜歡的OOO(三)
楊啟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學生) 文化幣花費於表演藝術比例:100% 以我來說,目前使用掉的文化幣都是拿去看劇場演出,總共看了3場演出,分別是唱歌集音樂劇場《今晚,我想來點》、C MUSICAL《伊底帕斯》、故事工廠《倒數婚姻》。其實在剛開學的時候,我有想過拿文化幣去購買課本,但後來想說購買劇場的青年席,只需要花費300元文化幣就能夠買到1,200元、1,600元以上票價的位子;但用文化幣購買其他東西,就像是禮券,只能換到同額的商品。再加上花費文化幣還有回饋,就可以愈買愈多。像我現在買了3部劇場演出,文化幣還剩下差不多900元。
-
特別企畫 Feature
給高中生的課外藝術練習
除了已編入學校制度的「社團課」之外,青少年還能前往哪裡揮灑對藝術的想像?本刊蒐集全台9項課外練習場,高中生請走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練習變成熟,創齡計畫大挑戰!(上)
3年後,我們會成為更成熟的大人嗎?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3年後,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我們的社會福利政策、跨世代溝通乃至於面對自己每天都在變老的心態是否夠成熟了呢?劇場作為搬演生活、討論議題、挑戰自我的場所,一起來看看,在台北之外,還有哪裡可以讓我們練習變成熟!
-
特別企畫 Feature
練習變成熟,創齡計畫大挑戰!(下)
3年後,我們會成為更成熟的大人嗎?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3年後,台灣將成為「超高齡社會」,我們的社會福利政策、跨世代溝通乃至於面對自己每天都在變老的心態是否夠成熟了呢?劇場作為搬演生活、討論議題、挑戰自我的場所,一起來看看,在台北之外,還有哪裡可以讓我們練習變成熟!
-
特別企畫 Feature Timeline
2020-2021 表演藝術「線上」大事記
2019/12 上旬,湖北省武漢市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爆發新型肺炎。 31日,中國向WHO通報武漢出現27起原因不明的肺炎病例。 2020/01 7日,WHO宣布發現新病毒,將其命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11日,中國宣布首起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21日,台灣出現首例確診病例。 23日,中國宣布武漢市封城。 28日,台灣針對中國(不含港澳)旅遊疫情警示提升到第三級。 31日,WHO宣布,將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2020/02 2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高中職以下學校延後2週開學、制定「防疫照顧假」。 6日,實施「口罩販售實名制」,7天限制購買2片。 6日,實施並逐步擴大邊境管理政策,過去14日內曾入境或居住於中國(不含港澳)的一般外籍人士,禁止入境;自中港澳旅遊返台之國人須居家檢疫14天。 16日,台灣出現首起死亡案例。 20日,教育部宣布停課標準。 25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三讀通過。 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從二級開設提升到一級開設。 2020/03 2日,紙風車劇團推出線上劇場《紙風車返校日》,徵求1分鐘影片,獲選者可獲得3,000元生存金,並於線上平台播出。 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晚間公布澳洲籍音樂家確診案例,此案曾於2月28日、3月1日在國家音樂廳參與演出,相關空間關閉並進行消毒,與個案接觸之相關單位取消近期演出、其他人員進行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亦於同日公布最新之《公眾集會因應指引》,藝文活動主辦單位須依指標進行6項風險評估,並擬定防疫應變計畫,始得辦理活動。 12日,WHO宣布,COVID-19是「全球大流行疾病」(Pandemic
-
特別企畫 Feature
10個現象,回探這一年的台灣表演藝術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依常規運行的世界,也迅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防疫有成的台灣,在上半年的封閉警戒後,成為全球少數能回歸日常的國度。在回顧過往一年的此刻,我們也觀察到不同與往年的變化與發展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的行動 漫步與導覽
散步,從生活開始 島內散步
作為一個規劃行程的「旅遊」品牌,「島內散步」思考的是如何讓參與者更熟悉我們腳下這片土地,重點就在「生活」無數的生活產生歷史,進而形塑出文化,藉著兩個小時左右的散步,我們走進生活、認識生活、了解生活,進一步看見生活之外的樣貌,從現在回顧過往,深入了解我們賴以為生的此時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