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正源(劉璧慈 攝)
特別企畫 Feature 給麻瓜的AI使用範例╱劇場篇

王正源:跨入AI時代,劇場設計師得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

AI透過運算技術,讓電腦能完成許多過去被認為要由人類處理的工作,因為快速的開發和累積大量資料,AI被期許能處理更複雜的任務,包括生產內容、決策、甚至是藝術創作,不同領域的工作者都面臨「被取代」的議題。而戲劇,各個部門獨立創作、靈感來源取自生活,也互相配合、常需要溝通討論,這一門因人、為人而存在的藝術,如何回應AI所帶來的影響?

劇場影像、燈光設計,同時也在大學任教的王正源,位於產╱學之間,除了習慣的創作流程與模式,也因應未來趨勢、教學需求而調整自己的工作型態,對他來說,應用AI技術於劇場設計,就是已經在發生的事。

AI真的很方便,因應需求不斷進化

關於AI,大家最有感的應該是2022年11月問世的ChatGPT。

以往要與機器問答,需要透過專業人員或程式語言,而OpenAI使用的自然語言處理(NLP,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模型,讓每個人都能直接跟這類的程式溝通。王正源形容:「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是魔法師,只要像跟朋友聊天那樣、給它一個字串,就能馬上獲得一張依據你的描述產生的圖片。」這種生成式AI被廣泛運用,有別於傳統的分辨式AI,輸入A、獲得對應的B,生成式AI可以創造出原本不存在的數據,例如輸入文字就可以獲得圖像的DALL·E、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程式。

生成式AI還能處理文本、聲音等媒材,包括正在封閉測試階段的Sora,就是OpenAI最新開發的AI模型,能自動生成有角色、動作、符合主題、複雜場景的1分鐘影片。而這也不是首例,之前就已有Meta的Emu Video和Google的VideoPoet。「這些技術只是個開端,NLP、生成式AI只是通往最終狀態的橋梁。」王正源說,現在更多人在討論AGI(通用人工智慧)的發展,它未來的最終形態可能會是一個思考跟判斷能力貼近、甚至超越人類思考的有靈魂無機物。

談起AI的實際應用,王正源的學生、設計師友人也都有在工作中接觸到,尤其是年輕族群很積極認識這些程式。「如果從工作情境來看,蠻具體的是有一些影像類的素材會直接透過AI工具生成。」他提及,一位設計師可能熟悉特定幾種風格或技法,如果遇到不擅長的種類,就有外包或找其他人合作的需求;但現在第一個尋求協助的對象會是生成式AI,直接在工具上嘗試產出成品、或可以加工的半成品,而未來,連一段較長、完整的影片都能直接交給AI。

王正源分享自己在創作時常用的Stable Diffusion,它類似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應用程式介面)原理,相較於其他相同功能的程式使用雲端運算、需要將資料上傳到系統雲端才能獲得結果,Stable Diffusion是免費的,可以跟模型一起下載到電腦裡,根據你提供的文字及需求進行運算、產生相應的變化及結果。它能搭配GAN(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生成對抗網路)讓系統檢驗自己預計產生的結果是否符合你提供的文字訊息,形成一種匹配的過程,而GAN技術現在也被其他軟體作為擴充功能使用。這些軟體經常搭配不同的視覺互動軟體(如Touch Designer)使用,透過調整參數能直接控制結果,但多數人還是將AI生成的圖像作為素材,而非直接當作最終成果。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王正源的AI使用心法

  • 思考設計師的角色定位:在AI的協助下,設計師不只是創作者,同時也有如策展人與製作人的身分,工作內容轉向為統籌規劃,為了要能有效與團隊成員(助理、動畫師等)或AI溝通,設計師要更善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能在各種素材中找到可持續發展的AI生成物,或繼續溝通的方向。
  • 持續與AI溝通,探索更多共作的可能:從核心概念出發,設計師尋找精確的關鍵字,像構建心智圖一樣拓展自己的想法,進行分類和排序(這步驟也能由AI代勞),也有助於AI從廣泛的數據庫中提煉出合適的素材,形成符合期待的作品。設計師也可以藉由AI輔助,嘗試摸索程式語言,有助於進行跨平台應用。
  • 讓AI作品能擁有「想像」的美感:AI追求的通常是能提供最符合指令的結果,所以設計師在溝通過程中,也要思考如何避免讓AI產生太具象的圖像,又能符合創作主題與部分「人性」,所以也有設計師是將AI生成的圖像作為起點,這種半成品的狀況既不會讓AI說得太多,也能透過設計師的加工,賦予作品更多「想像」的可能,達成真正的共創。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