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田育志

以文字為生,喜歡聽故事,也喜歡用文字把聽到的故事寫出來。平時不是在前往採訪的路上,就是人已經在採訪現場抄筆記;不採訪的時候,會窩在家中各個角落寫稿,或是出沒在咖啡廳靠窗的座位上。

發表文章 11 篇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演員

    郭耀仁 接受自己,在表演裡溫柔發光

    攤開故事工廠歷年來的宣傳海報,在演員名單中必定有著這麼一個名字郭耀仁。曾經1個月的4個週末裡,他都跟著故事工廠登台,大多數時間雖扮演綠葉,但總能讓觀眾記得他的角色。其實,表演最初不在他的規劃,反而更像表演找上門來,自己也沒有放棄。近20年下來,在舞台上活過不同人生,戲外則將這些收穫與養分分享給表演課上的學生。此刻,郭耀仁已經能在表演上安身立命。

    文字|田育志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16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工作者

    洪健藏 直面恐懼,把自己安放在舞台上

    耕耘劇場10多年,你我或許都在舞台上看過洪健藏的身影,有時他是操偶師,有時他是《解憂雜貨店》裡的魚店音樂人余克岡、是《十殿》裡的警察忠明、是《Re/turn》裡的市議員湯境澤。一番對談下來,從小喜歡動手做東西、又喜歡上台的洪健藏,忽然恍然大悟:「原來我想做物件劇場都是有跡可循的!」更特別的是,這次在物件劇場《THE浮浪貢OF龍興46》裡,他不演別人了。

    文字|田育志
    官網限定報導  2022/04/05
  • 佇遮 ê 門道

    馬慧妍:劇場勞動條件低落是現實硬傷

    才華可以當飯吃嗎?意外走上編劇之路,來自澳門的馬慧妍一字一句地摸索文字、劇場工作的專業所在,也在重重的現實考驗中,引入專業外援,尋找文字工作者的身心健全之道。

    文字|田育志
    第344期 / 2022年01月號
  • 林昱伶(左)與簡莉穎
    特別企畫 Feature

    大慕影藝:學習各自產業的優點,讓1加1大於2

    一位是在影視產業耕耘多年,以《做工的人》、《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潮流的戲劇製作人、投資者;一位則是台灣劇場的鬼才編劇,《新社員》、《服妖之鑑》等作更是話題不斷、票房保證。2020年,大慕影藝執行長林昱伶邀請簡莉穎加入大慕影藝擔任內容總監,並啟動「找樣造劇」計畫,透過影視與劇場的跨界合作,期望能培養更多說故事的好手,並創造能多元轉譯的IP作品,替兩個領域注入一股新的養分。

    文字|田育志、蔡詩凡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僻室
    特別企畫 Feature

    疫情之中,我們的工作方法

    我們討論團隊的工作方法時,往往會試著從他們的經驗累積、主事者風格、機緣巧合等因素裡找到「準則」當然,這個準則會隨著各種特殊情況,找尋各種因應之道。於是,從2020年初開始影響世界情勢的COVID-19疫情,打亂了團隊們好不容易成立的工作方法,必須在混亂裡有所應變。 那麼,這些以創作、製作為主的團隊如何回應疫情時代,又怎麼看待這段可能停滯的時間,並找尋「疫情下的工作方法」?他們或許重新檢視過去、開發線上作業、盤點現有資源、維持創作能量、開發全新形式等,這些方法在這8組團隊無法如常的日常裡施展

    文字|黃馨儀、張慧慧、吳孟軒、齊義維、田育志、吳岳霖、吳峽寧、Terry Lin、蔡詩凡
    第341期 / 2021年09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殿堂之外,酒館內的爵士練功坊

    在20世紀早期,發源於紐奧良的爵士孕育於城市酒館的喧囂,時至今日,酒館依然是樂手們的街頭學校,他們在此會友、學習與成長。對爵士演奏家來說,絲絨般的絃樂、黃金般的銅管不是賣點,最重要的,就是大家一起玩的精神。趁著微醺的氛圍內跟著音符搖擺之際,樂手們拿起樂器使出全力,夥伴們輪流接力各顯神通,止不住手癢的隨時可以加入一起Jam。在哪裡立足演奏,哪裡就是舞台! 有別於殿堂級大舞台的演出高門檻,小巷內的酒館主人們多半秉持打造沙龍的開放精神,歡迎所有愛樂者,致力消泯樂手與聽者的距離,營造玩家們能在此打磨技藝,更自在地拋接樂句,進行音樂探索的非典型演出空間。酒館,不只是樂手的秘密基地,更是他們的練功坊。

    文字|張慧慧、田育志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周翊誠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劇場編導周翊誠 這個時代,更要找到觀眾為何進劇場的意義

    雖然念戲劇系但沒修過一堂導演課,周翊誠還是因緣際會地走上了劇場編導的道路,但也走出一條與在地連結、貼合社會歷史脈絡、玩轉非典型劇場形式的殊異之路。一如許多創作者的焦慮,「為什麼要做舞台劇?」、「為什麼觀眾要在串流興起的現在踏進劇場?」同樣困擾著周翊誠,但憑藉在環境劇場中的歷練,他嘗試以關注「觀眾體驗」來面對這份心急,也相信加入更多新元素,才能支撐劇場繼續留下來。

    文字|田育志、林韶安
    第339期 / 2021年05月號
  • 座談現場。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製作及策展思維與實踐

    策展人藍貝芝、音樂策展人林芳宜與身在機構內的演出企劃部門主管林亭均與會,就策展的定義、不同領域的策展差異與經驗、獨立策展人與機構合作的磨合,與機構內對策展的關注重點等,進行經驗分享與思考。

    文字|田育志、林韶安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Alive》海報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封不住人心深處的信仰 從影視作品到內心的探索指引

    這一場疫情,讓許多人體驗了封閉在宅的生活,也讓人有時間、有機會去思索身在其中的心情與意義。透過與上述經驗相關的影視作品,我們回探那心底深處的癥結:「心底的信仰是什麼?」逃出空間或回返空間,都是你的信仰、你的選擇

    文字|田育志
    第338期 / 2021年03月號
  • 今年「白晝之夜」的主要場地: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特別企畫 Feature

    一夜的閃電迸發 打開城市想像 「白晝之夜」在南港

    來到第五屆的台北「白晝之夜」,今年發生的地點選在南港,以「南港通電」為主基調,藝術總監林昆穎提煉出南港這個區域的「匯聚」特性,並針對南港站至昆陽站之間廊道的六個選址,分別規劃與各場域原有氛圍相呼應的表演,此外也邀請團隊呈現「游擊式表演」,藝術家會將當晚所見的風景、人群,轉化成即時創作的表演。這樣的形式剛好與今年的主題不謀而合,觀眾唯有來到現場,才能親炙藝術家與南港此地在一夜甚至是數年醞釀的能量與綻放。

    文字|田育志、林韶安、陳九旭
    第334期 / 2020年10月號
  • 故事工廠《我們與惡的距離》舞台劇版排練現場。
    焦點專題(二) Focus

    選擇改編台灣原創IP 論壇形式邀觀眾一起反思 故事工廠X《我們與惡的距離》

    除了原創作品,故事工廠已有《一夜新娘》、《小兒子》與《偽婚男女》等IP改編經驗,執行長林佳鋒認為和不同領域的搭接,代表故事工廠這個品牌是被認可的,而藝術總監也身兼編導的黃致凱也指出,劇團主要選擇台灣的原創IP改編,這回選擇改編《我們與惡的距離》,也和文本的當代性有關。由於原作的議題特性,黃致凱將以論壇形式呈現,讓觀眾投票決定劇情發展與結局,期待藉此在觀眾心中撐出反思的空間。

    文字|田育志、林韶安
    第333期 / 2020年09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