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從小說走到影視改編,原著小說家柯映安也成為編劇團隊的一員。故事內容源自一場死亡,但隨著主角劉知君在涉及命案、毒趴、性愛交易等交錯複雜的社會事件裡抽絲剝繭,後來揭露更多的,是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前」的內幕。
從性騷擾的事件,一路發展成政商勾結的共犯結構
影集《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開播隔天,開發故事的鏡文學總經理董成瑜在臉書上發文寫下一切的開端,是她聽聞同公司娛樂線資深記者段子薇的職場經驗後,認為裡頭關於娛樂界和政商界牽扯出的社會新聞,很有機會能發展成充滿細節的職人劇,於是找來當時仍在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就讀電影創作學系碩士班的柯映安合作,將故事撰寫成小說先行出版。
「最初主要是以子薇姐的採訪生涯作為田調重點,確定主角要設定成八卦週刊的記者之後,也訪問過幾位娛樂記者,觀察他們的作息,或是平時在跑新聞的工作模式。」柯映安聊起小說創作時期的田野調查,在職人劇的框架下,《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在媒體工作者的日常裡牽扯出跑新聞背後的黑暗面,「田調裡也有討論到女記者遭遇性騷擾的事件,這不僅僅是子薇姐的遭遇,成瑜也有分享類似故事。」在以女性為主的娛樂組裡,因為性別而遭受冒犯並不是個案,這也成了《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的小說裡貫穿故事的主要事件。
只是在下筆過程中,遭受性騷擾甚至是性侵的對象,成了小模、女明星,「我其實沒有覺得女記者跟女明星有多大差別,在那些犯罪者眼裡,他們都是可以交易的『物品』。」柯映安語氣直截了斷,無關職業,女性在這類遭遇裡都難逃被物化的命運。而涉及演藝圈潛規則的內容,柯映安則是參考2016年鬧上新聞的「W Hotel小模命案」,將現實世界發生的毒趴、用藥過量致死的悲劇,轉化成書中情節。
小說成書後的一年,確定拍成影集,柯映安接續加入編劇團隊。回想劇本開發階段的設定,和小說最大的差別,是對於男性犯罪者的犯案手法,有了更詳細的著墨與設計,「小說裡沒有很明確的一條線來處理壞人怎麼勾結在一起,又怎麼利用娛樂圈洗錢,甚至是性侵、犯罪。」為了描寫出更明確的官商勾結,編劇團隊先後訪問社會組與調查組記者,希望從他們跑新聞的經驗裡,獲得更實際的建議。
「我們有討論過,希望這是一則可以動搖國本的事件。」官商勾結程度可大可小,如何從一個小模被潛規則的事件,一路拉到有更高層級的政商涉入其中,柯映安說這是劇本撰寫時的一大難關。為了能讓故事中的影視大亨能和市長有所勾結,編劇團隊一度考慮要將事件設定為虛擬世界中的數位犯罪,但礙於諸多挑戰,最後還是回到官商勾結裡最大宗的利益來源——「土地」,社會上有頭有臉的大人物因為土地而牽扯在一起,最後都成了犯罪事件裡的共犯結構。

眼睜睜看著真實上演的犯罪事件,比劇本內容更加荒唐
另一方面,編劇團隊也拜訪檢察官,為犯罪細節進行田調,「我們想要知道哪些做法是真的算犯罪,比方說戲裡的男明星高佑霖如果是現場目擊者,並非殺人兇手,那在法律上該如何界定罪刑?」柯映安愈說愈細,喜歡看人嗑藥後的荒腔走板,就像《魷魚遊戲》裡那群VIP的行為舉止,算犯罪嗎?還有設置隱藏攝影機偷拍,跟把偷拍影片散布出去,罪責孰輕孰重?向檢察官一一確認這些問題,才讓劇情的撰寫能有所本。
當然無論是檢察官或新聞記者的分享,都比不上實際參與者的經驗,「也有訪問出席這類飯局的女生,形式可能是遊艇趴,或是被帶上私人飛機直接飛出國;還有訪問一些老闆,並不是說他們是花錢的那一方,只是這些人比較有機會『聽說』私人招待所的環境會長什麼樣子。」不同於小說架構,劇本花了更多心力在釐清與琢磨犯罪的事實經過,柯映安誇飾地說,劇本大概改過800個版本,才終於定稿拍攝。
而在劇本開發的3年裡,韓國N號房事件與台灣#MeToo事件相繼爆發,同樣成為編劇團隊參考的真實案例來源,「如果『創意私房』再早一點被披露的話,我們可能會有更多素材,讓戲裡的犯罪事件更寫實一些。」說起創意私房論壇裡的影片內容,柯映安依舊難以想像,居然會有要求未成年女性拿著證件在私處前拍照的手段,「眼睜睜看著真實事件比劇本更荒唐,我想是我們這些編劇都不夠壞吧!」柯映安的語氣無奈中又帶點反諷,都怪自己人太好,想不到也寫不出如此令人髮指的犯罪情事。

即使徒勞無功,依舊要選擇做些什麼
隨著影集的釋出,小說跟著改版上市,柯映安在書末的後記裡寫著這麼一段話:「我們反覆地在問,知君想為姵亭翻案的動機是什麼?我們希望可以在影像化的過程中,把這個重要環節更具體地展現出來。」於是主角劉知君從小說裡是死者林姵亭的同期記者,變成影集裡出身調查組的前輩;柯映安承認,影集裡劉知君動起翻案念頭的那一瞬間,不單單只是為了朋友、為了心中的正義,有一部分的動機,是想著或許這新聞做得好,能有機會再重回調查組記者的榮光。
「在田調的過程裡,我也會感覺到,正義感不是記者唯一的追尋,就像我身為創作者,在得知一個社會事件的時候會見獵心喜,因為我知道這寫出來會很好看。」柯映安並不覺得這是純然的壞事,看著記者興致勃勃想要挖掘事件發展,追逐獨家報導帶來的成就感,那種上癮的快感,她認為這也是一種人格特質的展現。
再說回劉知君這個角色,柯映安在小說裡設定的,是為了好姐妹林姵亭的死亡,憑著情感衝動而投入查案的記者;改編成影集後,劉知君先是自私、接著才意識到自己想保護林姵亭在死後不受污名,「即使在劇本上做了這麼多設計,但很神奇的地方是,飾演劉知君的演員林予晞,最後詮釋出來的人物性格,對我來說更接近小說的版本。」柯映安說,這與好壞對錯無關,只是不同的選擇罷了。
就像問起柯映安,《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裡劉知君奮不顧身地追查案件,到最後真相是重要的嗎?或者是說,真相大白就是一切的終點了嗎?柯映安想了想,誠實答道,她更想傳達的,是「選擇」;即使知道付出再多都可能徒勞無功,但劉知君依舊選擇要翻案。
無論是小說、影集或是真實世界,柯映安都曉得潛規則和性侵這類的事件,或許有當事人願意站出來讓事件曝光,但檯面下還有多少人承受如此痛苦的經歷,真的無人知曉;只是這當中總要有人選擇做些什麼,即使力道薄弱宛如蝴蝶的一次振翅,都有機會在未來捲起一陣撥雲見日的風。

柯映安
編劇、作家,創作內容包括影視劇本、漫畫劇本、小說。創作內容涵蓋愛情、喜劇、奇幻等,編劇作品獲得數項獎補助,包含:拍臺北劇本首獎、電影優良劇本獎優等。分別以劇集《動物園》、電影《旺的Girl》入選金馬創投會議。近期影劇作品有《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彈一場完美戀愛》,並著有同名小說《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和《權力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