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Online News官網限定報導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蔡柏璋

發表文章 11 篇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工作者蔡柏璋的「讀」書術

    在有聲書的聲音表演裡遇見每個人的獨特

    幾年前有機會接觸到有聲書《鬼地方》(小說作者陳思宏)的錄製,自此開啟我對聲音演繹的另一種想像。原以為讀有聲書跟劇場裡「讀劇」沒什麼兩樣,應該不是件太難的差事,殊不知整個錄製過程算是折騰(磨練)了許久。最主要的幾個原因在於: 聲音錄製的媒介與聽眾之間的關係 舞台劇的聲音訓練過程中,常被老師們提醒:不要因為過於仰賴麥克風,就沒有了投射,如果聲音本身是虛的,喇叭再怎麼擴大聽起來還是弱的。當時並沒有特別意識到,麥克風是雙面刃,它會放大優點,同時也會放大缺點。而且每支麥克風呈現出來的音色,以及與聲音演員之間的化學作用都是不同的。因此,朗讀者如何建立與麥克風之間的關係,會是有聲書聲音表演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麥克風能夠放大你聲音裡面許多細緻的表現,即使只是輕輕的氣音,或者是呼吸聲,在只有聽覺的前提之下,都會有頗強烈的指涉性及戲劇效果。另一方面,麥克風也逼迫你去調整原本習慣的投射方式。簡單來說,如果用平常在舞台上習慣的投射方式錄製有聲書,結果可能會慘不忍睹,因為聽眾與聲音之間的關係,往往是極為親密的(尤其很多人都是帶著耳機聽),好似有人在你的耳朵旁說話一般。如何在這樣「親密的範圍」內,用適當的聲量,依舊呈現不同力道的起承轉合,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舞台上我們常說,演員內心糾結到無以復加,如果觀眾沒有感覺,這個表演就是沒有效果。在沒有視覺的輔助前提下,我們更要把聲音本身視為一個身體的行動、一個舞蹈的流動。我自己戲稱有聲書必須要建立一種「聽感」,雖說這個聽感的審美和標準因人而異,諸多眉角仍仰賴表演者重新去思考和定義;舉凡有些破音字到底該念「正確」的,還是念大家習慣聽的(念ㄞˊ症還是ㄧㄢˊ症呢?),也是我們常常陷入糾結的地方。 聲音掌控度的高度要求 錄製《鬼地方》的過程中,我最常被錄音師提醒的一件事就是「口水音」。這種聲音往往是表演者自身多年累積的舊習慣,也是我在錄製有聲書之前從未察覺到的。口水音在純然聽覺的環境下會被突顯出來,就像是一個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清脆響聲,雖說後製要修掉也不是不行,但出現太頻繁,還是會被要求避免。 其他例如送氣的爆破音及喉擦音(ㄆ、ㄊ、ㄎ、ㄏ)也是我的罩門之一。在舞台上,演員口

    文字|蔡柏璋
    第347期 / 2022年07月號
  • 大衛.包貝認為每一個人心中,都像波姬亞一樣,住著一個怪物,這一個怪物源始於我們,同時也具備吞噬我們的能力。
    焦點專題 Focus

    溫和內斂下,流著反骨熱血

    本月受邀至國家戲劇院的《烈愛.波姬亞》,破紀錄地創下去年法國內地巡迴最多場次的劇場作品之一,令人驚訝的是,巡遍全法,唯獨不進巴黎城內。「我其實不是那麼喜歡巴黎,藝術圈裡瀰漫著太多做作虛偽的氛圍。」大衛嘴角昂揚,淡淡地說著。「我特別喜歡在非制式的場域和空間與觀眾對話。」他說。「況且,如果巴黎人那麼想要看我的戲,就『出城』看嘛!」大衛調皮地說。

    文字|蔡柏璋
    第276期 / 2015年12月號
  • PAR表演藝術
    企畫特輯 Special 對臺南文化中心的期許

    卅年後,我希望……

    面對下一個卅年,你期待臺南文化中心有怎麼樣的面貌?我們訪問了在地的表演藝術工作者、藝術教育者、資深觀眾與附近商家,讓他們說出他們對臺南文化中心的未來想像,一幅生氣蓬勃的文化圖景,燦然展開

    文字|蔡柏璋、林信宏、張秀琴、顧哲誠、吳思鋒、佟孟真
    第261期 / 2014年09月號
  • 陳武康、周書毅
    藝次元曼波 HEART to HEART

    跳舞兄弟 分進合擊

    三月底的某日上午,陳武康和周書毅,兩人穿著「打歌服」,在兩廳院記者會前,在太陽花盛開的季節裡,在南海路的星巴克見面。初聞「1+1」演出訊息,看到這兩張臉擺在一起,直覺根本就是「票房保證」,這可是當今台灣舞蹈界兩大金童啊! 我們算是舊識,四年前和武康合作驫舞劇場的《我》,正式踏入舞星行列(咦),和舞蹈結下不解之緣;雖未和書毅正式合作過,但總和他有種契合,多方涉略的他,常與我彼此交換領域的見解和心得。這場訪談,與其說是工作,倒不如說是逮到一個好機會,讓我們三人在百忙之中,得以偷閒來敘舊閒聊。

    文字|蔡柏璋
    第257期 / 2014年05月號
  • 排練中的阿提斯劇院演員。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在理性節奏下迸發

    特爾左布勒斯相信,在排練中,身體絕不能呈現成熟的結果,而必須是一種正在掙扎、蓄勢待發、準備萌芽的狀態。而他也對節奏有強烈的要求,特爾左布勒斯相信所有的形式都來自於節奏。節奏有一種理性的核心,即便是最抽象的形體,極短瞬的動作,都是基於一種理性的規則。

    文字|蔡柏璋
    第243期 / 2013年03月號
  • 《七號樂章》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俄國劇場導演

    克里莫夫 奇幻造景顛覆劇場想像

    身兼畫家、設計、教授和導演四職的迪米崔.克里莫夫,是俄國劇壇急速竄紅的導演,他以戲劇張力十足、視覺意象豐富的表現方式,在劇場中打造超越語言的觀賞經驗。克里莫夫的每個製作都像一個巨大的無底洞,深深擄獲住觀眾的注意力。在他的作品裡面,有一種原始的共通性,將每一個不同文化背景的觀者緊緊串連在一起。

    文字|蔡柏璋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迪米崔‧克里莫夫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人物專訪

    克里莫夫:導演就是要建構一扇讓人興味盎然的窗戶

    筆者有幸透過莫斯科藝術劇院院長牽線,結識了克里莫夫並相約見面。克里莫夫非常準時,跟一般的俄國人不太一樣。他與我約定五點半,五點卅分一到,他本人便從遠方飄逸著灰白色的長髮,風度翩翩地走進來。 沒有任何一點架子,溫文儒雅的氣質讓人如沐春風。我們走進國王劇院(Kings Theatre)的貴賓休息室, 由於適逢愛丁堡首演過後,我們便從劇評的討論聊起: Q:你在意劇評嗎? A:(笑)很不幸地,非常在意。 Q:你會因為評論的關係而調整戲的內容嗎? A:不會。(停頓)喔對了,今天的訪問我會比照戲裡面的狗,Venya,接受英國媒體訪談的邏輯:「是、不是、還好。」(停頓,學狗叫)汪汪!(大笑) Q:(笑)從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或陽光劇團的莫虛金(Ariane Mnouchkine)的創作脈絡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早期的作品比較風格化、晚年作品回歸平淡。從二○○二年開始擔任導演之後的這十年,你覺得自己在創作過程中有任何轉變嗎? A:一開始當導演的時候,我只要抓到一個方向,便會很開心地想要順著走,就好像你踏上滑雪板站穩之後,便緊抓不放。但是現在我比較喜歡邊進行排練邊改變遊戲規則。從前我會直線性地引導觀眾進入我的作品,現在我喜歡迂迴地非線性引導(手在空中比劃著)。 Q:演員在你的作品裡面扮演什麼樣角色?你平常是怎麼跟他們工作的? A:非常重要。至於怎麼和他們工作,實在很難形容,就好像要你形容怎麼跟老婆相處一樣。一段關係裡面,你們的互動和行為會不斷地改變。例如在婚姻裡,是愛在牽

    文字|蔡柏璋
    第240期 / 2012年12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劇場私回憶/2005.蔡柏璋

    那時年紀小,第一次在外面做戲。 場館的設備有欠周慮,導致某位工作人員受了傷,進醫院縫了好幾針。 內憂外患都還忙不過來,便接到一個神秘會談邀約:關於該設備所造成的人員傷害後續處理。 「關於這整件事情,我們希望可以私下解決。」 場館派出頗具身分地位的大哥前來處理。 「你也知道我們場館的大老不希望把事情鬧大。」大哥認真地看著我稚嫩的雙瞳。「你們年紀都還小,我建議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畢竟如果你們未來還想在劇場界混,還是小心一點。」 一心懷抱著闖蕩台灣劇場界的夢想,面對這樣溫和的恫嚇,著實嚇壞了。 「要是因為據理力爭,惹火大老,未來沒有辦法在劇場界立足,怎麼辦?」我怯懦地想著。天秤上擺盪著「劇場前途」和「道義勇氣」。 事後選擇了道德勇氣。多虧友人請到知名八卦週刊記者現場跟拍報導。場館自知理虧,馬上有誠意地負責後續。 我當時沒有guts,我自己知道。 我會永遠因為腦中曾經閃過那「為名而妥協」的想法而自責。隨著年齡增長,我深深理解,一個沒有guts的人,是沒有資格用劇場這麼神聖的場域來和觀眾對話的。 回歸一個人該有的勇氣和價值,才是所有創作的根本。 三十歲了,我心裡想著。

    文字|蔡柏璋
    第239期 / 2012年11月號
  • 特別企畫 Feature

    蔡柏璋:希望你遇到更多莫名其妙的人事物

    「他先以精湛的演技引起觀眾的注目,繼而以導演的身分混出點名聲,可我從未想過他會以新世代編劇之姿崛起於劇場界,嚴重影響到我的地位」資深編劇紀蔚然這樣形容他。蔡柏璋,七年級前段班的編導演全才,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不到卅歲,即先後以《K24》和《木蘭少女》登上國家劇院,成為七年級劇場創作者中,作品最具票房魅力的新銳編導。 從《K24》,《QA》到《木蘭少女》,蔡柏璋的作品在看似通俗的故事情節和戲劇架構中,總有新世代另類的切入觀點和思考角度,大量無厘頭幽默的對白和瘋狂快速的喜劇節奏,以不具威脅性,舉重若輕的溫和姿態探索生猛犀利的議題,成功抓住都會族群的看戲品味。在形式上,從美國電視影集得到靈感,連演六小時的《K24》,以百老匯音樂劇風格重新詮釋中國傳統故事的《木蘭少女》,皆是試圖研發劇場演出的全新品種。 即將在誠品春季舞台連演十八場的《Re/turn》是蔡柏璋在步入而立之年前的作品,也是他出國進修前的最後一個作品。六個角色、三種關係加上六個開放式的結局,蔡柏璋翻轉時空逆寫人生,透過親情、友情、愛情交織的多面向習題,探索生命的失落與擁有。若能穿越時空,希望回到哪段過去?又想改變什麼?在《Re/turn》中,蔡柏璋自承心境上還有偏好風格上的轉變,期待觀眾看到他的另一種可能。(廖俊逞)

    文字|蔡柏璋、廖俊逞
    第220期 / 2011年04月號
  • 戲曲

    月老許諾,年齡不是問題 《再世情緣》演出難得一見的歌仔戲「老少配」

    台灣的野台歌仔戲團裡,「春美歌劇團」的歌仔戲名小生郭春美擁有戲迷無數,俊美的扮相,據說男女通吃,無不拜倒。而其所領軍的「春美歌劇團」,成立三年多來,一直試圖在歌仔戲的題材與曲調上進行現代與傳統間的融合,並不斷嘗試突破,每次的作品都十分有話題性。 繼《鴛鴦遺恨》、《恨鎖天倫夢》深獲好評後,此次推出新編的愛情浪漫喜劇《再世情緣》便融合時事,由電視歌仔戲名編劇江佩玲將「老少配」的話題引入劇中,可說是歌仔戲界的一大創舉。 劇情描述一對前世無緣的夫妻雲卿與月梅,新婚之夜因為雲卿的驟然離世,讓月梅痛不欲生,月老於是許諾兩人「前世夫妻‧後世相會」;十八年後,雲卿投胎轉世,縱使夫妻對面不相識,但唯一不變的是月梅信守能與雲卿再重逢的堅定信念,也帶出本劇獨特的老旦與小生的老少配情節。 這次製作,也是向來以外台演出為主的該團首次的劇場售票演出;該團行政經理劉佩玲表示,由於該團今年入選為文建會扶植團隊,有較充裕的資金來支援此次製作,該團也希望藉此測試票房實力,若反應良好,也不排除未來巡迴加演。 掌中偶唱南音,溫雅細膩古味濃 《觀音收五百羅漢》請出人瑞級藝師來「復古」 相對於北管的熱鬧通俗,南管疏淡含蓄的音樂性格,更能贏取老者和文人雅士 的心。亦宛然掌中劇團這次所推出的年度大戲《觀音收五百羅漢》,便是以曲風 舒緩優雅的南管古樂為表演主軸,搭配老藝人們濃厚的泉州鄉音。在劇本方面,則透過中國傀儡戲大師黃亦缺的協助,取得早期南管布袋戲劇本重新編腔演出,希望能讓觀眾領略南曲的典雅細膩。 亦宛然主演的黃先生表示,《觀音收五百羅漢》為亦宛然首度嘗試南管布袋戲的演出,為了更真實呈現南管古樂的動人全貌,這齣年度大戲特別邀請多位平均年齡七、八十歲的資深藝人同台演奏,其中年事最高的高達九十二歲。有鑒於歷史文化的流逝以及保存工作不易,想要一睹南管布袋戲優雅動人之處,這次演出是個難得的機會。 老戲穿新裝,召喚年輕人 台北新劇團「新老戲」要老少通吃

    文字|施昱伶、鍾翼如、蔡柏璋
    第137期 / 2004年05月號
  • 賽門.麥克伯尼是一個對工作嚴謹又要求嚴格的人,但私底下又像是一個小孩子般任性可愛。
    話題追蹤 Follow-ups

    玩得自在開心 重新認識自己

    上個月帶領《春琴》來台演出的英國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尼,也趁此次訪台,應兩廳院之邀,為台灣的劇場工作者進行一場工作坊。出語珠璣不斷、創作觀點獨特的麥克伯尼,在工作坊中提供了什麼獨到密技?本刊特邀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擔任此次工作坊翻譯的新生代編導蔡柏璋,為讀者寫下他的第一手觀察。

    文字|蔡柏璋
    第217期 / 2011年01月號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