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米蒂亞》(© Mihaela Bodlovic 愛丁堡藝術節、藝穗節 提供)
四界看表演 Stage Viewer

創作能量尚待恢復 走出疫情挑戰再起(下)

2022愛丁堡藝術節與藝穗節觀察

獨角戲競爭激烈 在音效設計開發卓越表現

由於演出與住宿成本驚人,獨角戲一直是藝穗節常見的形式(演工作人員愈少愈好),除了本來就很受英國人歡迎的Stand-up comedy外,獨角戲演出非常仰賴好劇本和好演員來吸引觀眾進場。官方統計2022年共有來自63個國家、3334個節目在愛丁堡上演,競爭之激烈,可見一班。

今年我最推薦的獨角戲《害怕不祥之事降臨》(Feeling Afraid as if something terrible is about to happen),是由劇作家桑多斯(Marcelo Dos Santos)所作,也是夏日劇場(Summerhall)全數售罄的演出之一。劇本由英國知名喜劇演員巴涅特(Samuel Barnett)出演。雖然只是講述單純的約會經驗,但本劇的設定就已經立見高下:試問,當一個喜劇演員終於遇上真命天子,但這個人偏偏有一個致命的缺陷:他無法大笑,因為只要一笑,他就有可能會死掉;渴望愛情卻也熱中於喜劇事業的演員,該怎麼辦呢?這個劇本不僅挑戰了喜劇演員生命中最大的成就與脆弱,更輕盈地玩弄美國人與英國人之間的文化差異,整場演出笑聲不斷,毫無冷場,巴涅特高超的演技和節奏感完全撐起了這個精采的文本。

綜觀今年欣賞的幾部獨角戲,雖然大部分文本不見得有突出之處,但都有一個共通點:音效設計上的卓越與精準。這是過往比較少見的,如喜劇演員麥可法森(Patrick McPherson)的新作《龐大》(Colossal)探討當代的愛情觀:從第一次約會到最後分手的簡訊,從不顧一切的投入到最後的粉身碎骨,在他揣摩不同場景和角色時,燈光、音效與不同方向的音場整合切換,可以說是秒秒到位,完全彌補了台上只有一個演員的空虛感,更讓觀眾身歷其境。值得一提的是,即使這是齣非常「直男觀點」的戲,創作者在描繪自己情史時,仍不忘加了一位生理男性在其中。感覺未來探討當代情感的戲劇,「性別與情慾的流動」會是一個新的趨勢與走向。

由跨性別藝術家瑪里布蘭卡(Daniel Mariblanca)所創作的《71個身體,1支舞》(71 BODIES, 1DANCE);靈感取自71位分別來自挪威、瑞典、丹麥與西班牙跨性別者的生命經驗及故事,希望能透過藝術來喚醒大眾對跨性別社群的關注,以及提升該社群的能見度。透過多元的存在,這個舞作創造了更多欣賞不同美感及引發慾望的可能性,是今年的舞作中令我印象頗為深刻的作品。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