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Milestone/弘一大師

從人間藝術到出世苦修──談李叔同的一生

李叔同生於淸光緒六年(1880),舊曆九月二十日。父親李筱樓,爲遜淸進士,祖籍浙江平湖。世代在天津經商,落籍天津。李叔同出生時,父親已六十八歲。母親王氏,爲李筱樓第五房妾,時年十九歲。李叔同五歲時,父親逝世,開始隨母親背誦詩詞格言。

李叔同在一個非常傳統中國文人式的教育中長大。六歲讀玉曆鈔傳、百孝圖、返性篇、七歲攻文選。八、九歲從墊師莊先生讀孝經、毛詩、唐詩等。十歲、十二歲讀四子書、古文觀止。十二、三歲開始習訓詁、爾雅、説文解字,並臨摹篆帖。十七歲從天津名士趙幼梅學詞、又從唐敬嚴學篆刻金石,已在中國傳統文人的領域全面有所涉獵。

李叔同完成傳統中國文人的教育的同時,西學也已經開始衝擊中國,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政變,康梁變法失敗,中國在保守與激進間拉鋸。李叔同這一年十九歲,南遷上海,刻有「南海康君是吾師」一方印,表明個人心志。

十九歲遷居上海,二十六歲東渡日本留學,在上海的七、八年,李叔同意氣風發,一方面入南洋公學,接受新思潮的洗禮,成爲蔡元培的得意弟子,另一方面加人南社,與文人以詩詞往還,贏得江南文人間的美譽,李叔同有「二十文章驚海内」的自述。

李叔同在傳統與新思潮、保守與革命之間有强烈的矛盾。在上海的一段時間,他一方面有「破碎河山誰收拾」的哀痛呼叫,另一方面,流連風月,廝磨金粉,與坤伶楊翠喜,老妓高翠娥,名妓謝秋雲,歌郎金娃娃,都有詩詞書畫投贈,他也數次粉墨登場,票演舊劇中的褚彪,黃天霸。

淸末民初,在苦悶局勢的中國知識份子,大多一方面期待嚮往變局,但同時又無力於面對變局,便往往在激情與頽廢、理想與幻滅,人世與出世之間矛盾搖擺。李叔同也是時代敏感者必然的結局罷。

光緒三十一年(1905)李叔同母親去世,他奉母靈柩歸葬,決定東渡日本,填有一闕「金縷曲,留別祖國」:「披髮佯狂走,奔中原,暮鴉啼徹,幾行喜抑……」

東渡日本,李叔同入東京上野美術學校西畫科,爲中國接觸西洋近代人體寫生、油畫技法的第一人。他又在課餘學習西樂、小提琴、鋼琴、樂理,並嚐試利用歐洲曲調旋律填入中國詩詞,成爲中國早期流行歌曲的重要創作者,他創作的〈送別〉、〈夢〉、〈憶兒時〉至今仍是中國近代音樂中受大衆歡迎傳唱不絕的作品。

李叔同在近代文藝史上另一種要的貢獻是在旅日期間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新劇團體──春柳劇社。李叔同在南洋公學時已對西洋文學戲劇有所接觸,春柳劇社曾改編《茶花女》、《黑奴籲天錄》等西洋文學名著,李叔同並反串女角,飾演茶花女及艾美柳夫人。

春柳劇社成員曾孝谷,歐陽予倩後來都對中國近代戲劇有很大影響。

我們可以説,中國近代文藝史的第一頁,論及繪畫、音樂、戲劇,都不能不追溯到李叔同,他可以説是中國近代文藝史的揭幕者。

李叔同於宣統二年(1910)結束日本學業回國,在天津工業專門學校教圖畫。

民國六年,辛亥革命成功,李叔同從天津到上海,填滿江紅一首:「看從今,一擔好山河,英雄造。」

民國二年李叔同任浙江第一師範圖畫及音樂科教員,引進人體模特兒寫生,教授鋼琴,在西洋藝術教育的引介上也是近代史上的先行者。學生中有豐子愷、劉質平、曹聚仁、王平陵……等。

李叔同於民國七年(1918),三十九歲時在杭州虎跑寺落髮出家,法號弘一,結束他光華燦爛的前半生。從此絕口不談文藝,刻苦修行,僅以書寫佛經爲職志,晚年書法爐火純靑,成爲近代書法一大家,常書「慈悲喜捨」四字。

民國三十一年(1942)十月十三日,弘一大師圓寂於福建泉州,最後遺偈爲「悲欣交集」四字。

在舊新交替的時代,李叔同一方面繼承了最好的中國文人傳統,另一方面又綰結了西方的藝術思潮,構成他個人影響深遠的各種形式藝術的涉入,但他又選擇了出家一途,似乎仍然找回東方式的美學領悟,使文藝提昇成個人生命的修行罷。

 

文字|蔣勳 作家、東海大學美術系副教授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弘一大師的傳奇」講座

11月21日(星期六)午1:00  午4:00

國家音樂廳演奏廳

主講者:蔣勳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