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良興(北市國樂團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封面故事 COVER/大陸篇

中國大陸國樂之現況

二次京滬旅行隨想

到上海的第二天,我的老師馬聖龍先生和顧冠仁先生(作曲家,現任上海民族樂團團長)、龔一先生(琴家)等即來家看望我。我順便找了陸春齡先生(南派笛子大師)、潘妙興先生(柳琴與箏家)、周成龍先生(作曲家兼副團長),曾加慶先生(二胡名曲〈山村變了樣〉、〈趕集〉等作曲者)等一塊吃飯。談話之中各人充滿著對國樂現狀的不滿,但又那麼富於信心。他們說起,近些年來國樂受到流行音樂不小的衝擊,在到處講錢的社會環境中顯得脆弱不堪。他們舉了個例子,比如說上海民族樂團曾把瞿春泉、馬聖龍、閔惠芬、兪遜發、龔一等合成一台精彩節目,結果總共才來了二成觀衆。上海音樂廳領導說:你們今後最好少來表演,你們多來,我們營利很少,職工發不出獎金,那我們沒法過日子……。民族樂團的大師們啞然。此時還能說什麼?我到後不幾日,由民族樂團籌備數月的一場重量級音樂會在交通大學舉辦,還是這幾位大師出場,那次總算觀衆坐了一大半。我悄然地進場,看到記者們忙前忙後,電視錄相機緊張地現場錄影,但遺憾的是,節目的質量並不如八十年代了。好幾個演奏者還不時地探頭看台下呢。過後我與兪遜發幾位朋友宵夜中問起,爲什麼演出時大家似乎都沒安下心神來,顯得什麼都無所謂?兪說:「現在大家的心思已不在事業上了。好的走了不少。你,王昌元、簡白墉都離團去美國、香港,年輕好的走了一批。留下的人首先應付的不是練琴、演出,而是要設法賺到能應付日益飛漲的生活費用。」我也爲之感歎。一級演員每月的薪水是二百元人民幣,加上所有生活津貼,才三百元左右。而一家以三口計的家庭每月最基本開銷就要花七、八百元以上。閔惠芬是位強人,我心底佩服她。她堅強地與病魔纏鬥了六、七年,仍然還是談笑風生。她一九八四年得了黑色素癌,半年裡連續開了五刀,卻堅強地站立了起來,她向世界宣稱,我要拉琴,我什麼都不怕,我要上台演奏,死也要死在舞台上……。此後,她在國內巡迴演出、講學、錄音、錄相,又到東南亞、香港等地演奏。在她的琴聲中,又增加了一層堅毅和力量,竟然奇蹟般地活下來,並且什麼補葯都不服了。她用她的勇敢戰勝了病魔。眞爲她高興。這日她還親自上街買了菜,下廚做了一頓十分豐盛的上海菜招待我。原來的上海民族樂團「五虎將」(閔、兪、湯、王昌元、簡白墉)現已分成三地,難得相聚,使人流連忘返。

老一代國樂家衛仲樂先生雖仍在,但已臥病多年。我所尊敬的老師張子謙先生、吳景略先生(古琴大師)、李遷松先生、孫裕德先生、楊大鈞先生等已相繼過去,而今仍活躍在國樂界的有北京林石城先生(琵琶浦東派傳人)、南笛王陸春齡先生、趙松廷先生,他們至今還活躍在大陸和世界的舞台上。林石城先生近些年寫了好幾本琵琶曲集和訓練書集。如《養正軒琵琶譜》、《琵琶十三課》等經典著作。陸春齡先生出了《笛子吹奏法》、《笛子曲集》等書,而且還與馬聖龍先生、周皓先生(二胡)、周惠先生(揚琴)合作灌錄了江南絲竹八大曲的CD。趙松廷先生不僅到處講學演奏,而且還敎出了如詹永明這種水準的笛子演奏家。他們的日程比年輕人還緊張。勁頭絕不比年輕人差呢。我祝願他們健康長樂。

一九八七年與一九九二年在滬隆重舉辦了全國江南絲竹的比賽。第一屆的第一名讓北京的中央音樂學院師生隊奪得,上海丟了面子。那次陸春齡先生與吾兄湯良德(二胡)、湯良洲(琵琶)、周惠先生的臨時組合表演,獲得了滿堂彩。一九九二年九月的第二屆江南絲竹比賽,幾個業餘的絲竹樂隊在會前的演奏生動極了,他們沒有一點造作,每一句都是那麼貼切、平實、悅耳,心裡舒服極了。但大會一開始,似乎又讓我從甜夢中醒來。因爲主持人在一一介紹領導和給錢單位的代表,而十多位國樂大師都在台上第二排坐冷板凳,始終沒人介紹他們。使人不平。

十年裡,北京成立了琵琶全國學會,林石城先生任主席,並出一份通訊。相繼在四川、上海等地也成立了琵琶學會。單上海的琵琶學會就有一百多位,還評出了一、二、三級琵琶演奏員。交流活動十分活躍。上海的古琴社由龔一任社長,每個月活動一、二次,幾個月舉辦一次琴會友活動,都憑業餘愛好。北京的琴社由吳文光任社長,經常推展演奏和琴歌活動。

每二年一次的「上海之春」已大不如從前了。這個活動一九五九年起每年的五月份盛大舉行,每年有大量新作品、新人湧現。文革中停了十年,之後恢復,改爲二年一次。各個參與單位都傷透腦筋,所以越來越沒有光彩了,不知何時再能大步前進?

上海民族樂團一九九二年十月的四十年團慶演出活動,只有閔惠芬、龔一、孔慶寶(笛子)撑局面。雖然瞿春泉、馬聖龍的指揮水平一流,但不齊整的大樂隊已失去了原有的高水準。上海音樂學院國樂系近十年來幾乎沒出過全國一流水平的演奏家,除了陸先生和李民雄的吹打絲弦五重奏外,別無特色節目,據說也有他們的難言苦衷。近些年來敎育經費奇缺,每年畢業的學生幾乎有一半分不出去。招生的名額年減,應考學生更水準日下,學校和敎師雖想了各種辦法,但最後總以無奈吿終。

目前在大陸國樂界最賺錢的是一批著名的國樂演奏家,他們每年在國外的演出和香港來學者的學費收入,幾乎有四、五千美元以上。相等於十個正敎授的收入。另一收入就是錄音、錄電視劇、電影,新興的就是到各大飯店伴宴、伴舞,收入也可觀。

到北京,發現變化很大,高樓多了,衣著多了,吃的多了,錢也多了,但人心的純度少了,正統的國樂幾乎見不到了。據說每年上海要把百分之九十的利潤上繳北京,全國各省市都大同小異,無怪乎北京發展是特別快了,但發展國樂的錢卻越來越少。我想看幾台國樂音樂會,打聽的結果,一星期之內全北京的中央民族樂團(劉文金團長)、中央廣播民族樂團(彭修文指揮)、新影樂團、中央院、中國院無一場演出。親友說:「許多民衆都在賺錢之餘去酒吧、卡拉OK或舞廳,或者坐在家裡聊天看電視,眞正愛好國樂的聽衆也成不了氣候。」

二次回大陸,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中國的國樂已流傳幾千年,雖然這幾十年做了許許多多有益的工作,如整理挖掘了幾百首傳統樂曲,出版了廿八大集的《琴曲大成》,十五卷的國樂篇,琵琶各流派的演奏譜,譯奏了唐代敦煌琵琶譜,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新作品,出現了流傳百世的幾代演奏大家……但我想今後要做的事更多更多,我們要在傳統的基礎下,敢於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用我們的毅力、決心逐漸掀起一個接一個的浪潮。

綜觀世界之中國國樂,大陸的人才濟濟資源豐富;香港的中規中矩;新加坡的欣欣向榮;台灣的素質好、上進心強;加上在日本、歐洲、北美的國樂家逐漸與西方爵士流行音樂、交響音樂的交流、融合,中國的國樂是大有前途的。試想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成了一個富強的統一的強國,我們國樂界的朋友應該攜手並進,互相交流,互相幫助,爲開創國樂的新局面而奮發、努力。

附註:四十多年來,在大陸先後成立了數十個民族樂團和數百個民族樂隊。其中較爲著名的有上海民族樂團(歷任團長有何天奇、龔一、顧冠仁等,主要演奏家有:孫裕德、張子謙、陸春齡、項祖英、馬聖龍、閔惠芳、王昌元、兪遜發、湯良興、簡白墉、龔一、瞿春泉、楊惟等);中央民族樂團(歷任團長李煥之、劉文金等,主要演奏家有秦鵬章、王鐵錘、丁魯峰、徐正音等);中央廣播民族樂團(指揮彭修文,主要演奏家有:王國謹、張韶、簡廣易、兪良模、何樹風、王靜等);北京電影樂團(主要演奏家有:劉明源、湯良德、王范地、夏仁根、項斯華、范上娥等);山東濟南前衛民族樂團(主要演奏家有胡天泉、張長城、原野、王惠然、王紅藝、劉漢林等)。這五大民族樂團長期來在大陸影響巨大,各領風騷。除此外還有:中央歌舞團、中央民族歌舞團、上海電影樂團、長春電影樂團、上海歌劇院、東方歌舞團中的民族樂隊也各具其鮮明的特色。

 

文字|湯良興 旅美大陸琵琶演奏家

劇場未來式廣告圖片
四界看表演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我自十三歲當了職業演奏家,到一九八六年底離開中國大陸來美國,二十多年之中的甘苦,永遠銘記在心。在相隔四年後從美國返回大陸途中,往事浮想連翩……。

記者們忙前忙後,電視在緊張地現場錄影,但節目的品質遠不如八十年代了。好幾個演奏者還不時地探頭看台下呢。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