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家屯立寨之後,屯軍帶來江南的農桑和文化,由假面戲發展而成的地戲,旣是演習武藝,也是農隙娛樂。此次來台演出的「三國」和「精忠」地戲隊在安順一帶極富盛名,曾多次獲獎。
詹家屯,又名詹官屯,是貴州安順市郊的一個自然村寨。它座落於城東三十六公里處的舊州鎭南邊。全寨二百七十八戶,一千三百餘人。若以男性公民爲主,全是漢民族。近幾年因自由婚嫁而摻雜有布依、苗、彝、仡佬等民族。這一帶坡地起伏,溪河縱橫,梯田錯落,素有安順糧倉之稱。其農作物以稻爲主,間種玉米、高梁、小麥等,並在園邊地角趕季節種蠶豆、豌豆、靑菜、白菜、蘿蔔等菜蔬。
詹家屯由於距中心城市較遠,經濟發展完全依托農業的豐歉。過去,這裡以榨油聞名四鄰,全寨有油榨小作坊二十多處,全年乒乒乓乓響聲不斷,騾馬成隊往貴陽商行運輸。能有此盛況,據說還得力於風水先生的點撥。詹家屯所在地原名困牛穴,山勢猶如臥牛。某年,一風水先生過此見其地形脈象奇特,點出此地只有打鬥方能發跡。爲了越打越發,小作坊就越打越多了起來,有錢人家也逐年加多。如今時過境遷,財勢和權勢已成過眼烟雲流水落花,機榨代替了手榨,乒乓聲隨歷史的風雲飄走了。
詹家屯以三大姓爲主,詹、曾、葉三姓占了全村十來姓人戶的三分之二多。三姓的始祖,來自安徽徽州的詹嗣宗,江西南豐的曾德一,河南應天府的葉信祿,皆是明朝初年奉旨入黔而來。其時,曾德一任征遠將軍,詹嗣宗任征遠副將軍,葉信祿任參軍官之職,隨帶二十四姓兵卒屯兵於困牛穴土坡上。在這「汪洋大箐」環繞的山坡上,建起了一座炊烟繚繞雞啼狗吠的自然村寨。(編注:滇黔之地稱大竹林曰箐)
詹家屯立寨之後,來自江南的屯軍不僅帶來先進的農桑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也帶來江南的文化植根在這片石頭世界裡。正如《續修安順府志》所記,爲了不廢武事,強身健體,以防當地少數民族的反亂,「乃有跳神戲之舉」。於是乎,曾經活躍江南的假面戲,在屯堡村寨重展風姿,搬演歷代爭戰故事,旣是演習武藝又是農隙娛樂。在詹家屯「三國」戲組留存的地戲譜上有這樣一段記述:「《三國神書傳》家族詹曾武師、神頭各代家傳。衆兒孫須知:……洪武十八年,我詹達、曾珉密傳家族武藝,防止反亂,爲了密而不宣,以跳神爲名,傳藝是實。家族神,祖傳藝,非跳神之故也。」這段記述歷史的眞實性雖然有待考究,但是對於詹家屯地戲乃至安順地戲的源流,却留下一點尋踪的痕迹。從「家族神,祖傳藝」慢慢發展形成了今天的地戲。
詹家屯有兩堂地戲。一堂「三國」,一堂「精忠」。三國地戲隊以詹、曾二姓爲主,精忠地戲隊以葉姓爲主。初時,三國地戲隊是跳《三下南唐》,後來覺得此書不熱鬧,跳起來不上勁,明末時改跳《三國》,至今已達三百來年。在他們心目中總覺得書上描寫的皆是馬上將軍,有硬功夫,一個個全憑眞本事打下江山創下偉業很合口味,而且劉關張等人物講忠義,更値得崇拜信仰。無怪乎,演員一旦頂上關羽面具,就不得亂說亂講口出流言,可見其尊崇之虔誠。精忠地戲隊原跳《三下河東》,又稱楊家書。後覺得書中損兵折將太多,而且在新春開頭就哭啼啼悲切切,太不吉利,故而改跳《岳傳》,至今也有百來年了。
何以「跳神」?神者,書中人物也。封神榜上姜子牙所封人物是神,秦瓊、尉遲恭等人物也是神,關羽、岳飛更是神中之聖。中國人喜歡報喜不報憂的心理需要,不忍心看見自己喜愛的英雄悲劇結束的心理情愫,在同樣崇尙佛事的詹家屯村民心目中同樣根深柢固。他們也始終信守着「《三國》不跳走麥城,《岳傳》不跳風波亭」的不成文信條。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只跳前《三國》,前《岳傳》。這樣,使心目中的英雄人物顯赫輝煌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與平衡,又在威風八面的喊殺聲中過上一個熱熱鬧鬧祥和吉瑞的春節。
在安順方圓一帶的三百多堂地戲中,詹家屯的「三國」和「精忠」地戲隊有相當的名氣,多次應邀赴外村演出。在恢復地戲演出後的調演中還獲得過第一名和優秀獎。一九八九年參加上海國際藝術節獻演,大受海內外人士讚譽。
文字|帥學劍 貴州省安順地區文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