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尙佛事的屯堡村民,把地戲中的英雄視爲命運的主宰,祈福納吉的祭祀儀式,自然就成爲地戲中的一部分了。
安順地戲是留存的一種古老的民間戲曲,在其戲劇本體中就包容着諸多的祭祀因子。當劇中人物被罩上「神」的光暈後,崇尙佛事的屯堡村民在把地戲看作節慶娛樂的同時,也把劇中英雄視爲自身命運的主宰者。稼禾的豐歉、村寨的平安、人畜的興衰旣依靠科學技術也依賴神靈護祐。如此,祈福納吉的祭祀儀式就自然地構成地戲的組成部分了。
安順地戲中的祭祀儀式有如下幾種:
一、開箱
演出前的儀式之一。包括四項步驟:
1.請神。在開始跳地戲的當天(一般是年初二),將前一年演出結束後封存於「神櫃」內的面具從存放處抬出,安放在佛座或神龕或院內或寨門前。櫃前設供桌,擺設香燭、糖食、果品、刀頭、雄雞、豆腐、米飯、酒茶等供品。在選定的時辰,或由戲班負責人(俗稱「神頭」)率領該劇主要人物(只能是正將),或由德高望重的長輩老人代表全村,在供桌前焚香點燭叩拜,念開箱祝禱詞,敬請本戲的衆位神靈(只請正將不請反將)下界來到人間。
2.敬神。念完開箱詞後隨即開櫃請出正將面具,按次序排列在供品後面,由神頭或寨老念敬神詞,祈望衆位神靈護祐村寨萬事如意永隆永昌。念畢,用活的紅公雞一隻,將雞冠掐破(此稱「小撿」,若剁下雞頭稱爲「大撿」),邊念點雞詞邊用雞血點櫃頭、櫃脚等處。其詞也無非是「雄雞點櫃脚,富貴榮華子孫多」之類祈禱村寨吉祥富裕之意。
3.參神。點雞完畢後由村中婦女參拜衆神,或念祝詞或頌佛經。
4.頂神。參神完畢後由神頭或寨老呼名穿上戲服的演員上前來頂戴面具。先帝王,後文臣武將。演員頂戴之前,須先「打素壇」,將柏樹枝燃燒,或將燒紅的煤塊放入一盆凉水中,借烟氣、水氣上竄時,演員從上面跨過藉以冲掉人身上汚穢之氣,以免對神不敬;再用盆中水淨手,恭恭敬敬接過面具戴上。
二、參廟
演出前的儀式之一。演員頂神後,劇中主要「神靈」(正將)要在正將元帥率領下,到村廟、土地廟去參拜廟神,有如過往官員拜謁當地州官,以示禮貌。
三、掃開場
演出前的儀式之一。地戲演員參廟後,敲鑼打鼓來到演出場所,此時場中空地已圍成圓場。先由兩個小童跳進場子,邊打花扇表演邊唱掃場詞。其意是兩小童奉玉皇大帝旨意,來到人間慶賀新春,邊打掃敎場以利衆神馳騁保護村寨,邊說賀詞祝賀村寨發財發富。這個儀式將演出前的淸場賦予了神話意義。
四、掃收場
正戲演完後的儀式之一。一般由六位正將、兩個小童、和尙、土地來進行。和尙來自峨嵋山,土地來自南天門。整個儀式主要由和尙、土地來主持。他二人互相盤問來歷,互相逗樂打趣,獲得觀衆的陣陣笑聲,使嚴肅的儀式摻入了喜劇的色彩。之後,和尙、土地唱掃場詞,有的地方加念佛經。其意是將一切好的掃進來,把一切壞的掃出去,護祐村寨風調雨順、淸吉平安、家庭祥和、六畜興旺。
掃完場,由元帥點兵,土地押陣,在鞭炮聲中繞場一周後,走出村寨幾十公里處卸裝,回寨。有的地方,面具還要用戲裝包裹使其不外露,以示神靈不回頭直達天庭。
五、封箱
這是地戲結束的儀式,包含二步驟:
1.敬神。演員從村外卸裝回到寨中後,或在戲場或在面具存放處安放一門板,將全部面具排列其上,正將排上邊,反將排下邊,仍以各色祭品安放於面具前,燃點香燭,焚燒紙錢。由神頭或寨老念敬神詞,酬謝諸神的辛勞和施福。之後,村裡有求願的、還願的男男女女,抬來自家的祭品敬供於衆神面前,叩頭燒紙錢,許諾祝禱。
2.封箱。村民敬完神後,由神頭或寨老上前焚紙念封箱詞,請神歸位。然後將面具一個個小心翼翼地放入神櫃內。
六、辭別與送別
地戲班應邀到外村演出所行儀式。
1.辭別。在選定黃道吉日出發的當天,演員全身披掛,頭戴面具,在主帥率領下,鳴鑼擊鼓,浩浩蕩蕩往水井、橋、祠堂、寺廟、風水樹、寨門、土地廟等處一一辭別列祖列宗和把關神靈。
2.送行。戲班辭行完來到村口,村中父老在寨門口設桌擺酒,爲遠征的衆兵衆將「神」送行。由寨老唱送行詞,祝願軍隊得勝班師回村。衆將領酒三杯,上馬出征。
七、接風與參拜
地戲班應邀進入鄰寨時舉行的儀式。
1.接風。戲班到達外寨後,外寨父老要在村口設案接風,以示對人與「神」的敬重。由當地寨老敬酒祝詞,主帥上前領禮,表示感謝。
2.參桌。參桌猶如猜謎。是根據所演劇目或劇中人物,或選擇應時應景的吉祥事物,在桌子上用實物擺成謎面。如:跳《三國》,桌上放一個馬籠頭,一枚銅錢,謎底即喩指「曹操潼關遇馬超」;桌上放五顆穀子一盞燈,謎底即喩指「五榖豐登」。參桌出謎稱之「闖門錘」,是考驗地戲隊有無水平的一種方法。一般要設三至五張桌子,有的戲班曾碰上設十二張桌子之事。能參,則表示地戲班懂禮規、有水平,會得到好的款待。
3.參拜。戲班參完桌後,要在寨中參井、參廟、參橋、參樹、參祠堂、參寨門等。其唱詞大意皆是祈望神靈護祐之意。參拜完後,戲班下場掃場演出。
八、開財門
這是地戲演出期間,有的人家修房建屋、遠出求財、門庭不吉等,就禮請戲班上門爲主家舉行開財門的儀式。有的戲班面具存放於人家戶,也上門爲主家開財門。有的戲班則把此儀式納入正式演出前的儀式之一。
「開財門」是由主帥率六人或八人(包括兩個小童)來到主家通說吉利。鑼鳴鼓響中來到主家門前,主家大門緊閉,先由小童上前念「踩財門」詞,再由主帥上前唱讚賀主家開門大吉、財源滾滾、貴子高登頌詞,一道道大門就在「好話多說」的讚美中打開。
在「開財門」時往往加上「參桌」。一是增添歡慶色彩;一是借桌上物謎多說主人家喜歡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一團和氣、永子永生」等好話,讓吉利「神氣」籠罩在主人家房宅屋宇,而主家也絕不會吝惜給戲班利市錢的。
九、送太子
此儀式在衆多民間戲劇中皆有。這是中國「不孝有三,無後爲大」傳統觀念所衍生而成。那些沒有生育、沒有男孩的夫婦,期盼膝下有「床頭騎竹馬」的嬌兒,於是把地戲中樊梨花陣前產子、長坂坡趙雲救阿斗等有關兒子的情節視爲先兆而期以應驗。在地戲演出期間,無子的家庭禮請戲班上門「送太子」。在一片讚歌祝禱中,一木頭刻製的小兒就來到主人家,先和其「母」共床一日,再供奉於主家神龕上,享受着人間烟火,祝禱其能轉世人間。若主家果眞得子,要重禮酬謝戲班,還願送還木頭「太子」。據傳,六十多年前一大戶人家「送太子」後果得麒麟,禮送某戲班每人一塊幾兩重的銀牌呢!
十、架馬和開光
爲面具藝人雕刻地戲面具時的儀式。
1.架馬。當藝人被禮請至某村坐堂雕刻面具,要選定適宜動斧的吉日,掛上魯班祖師神位,燃香點燭,用活公雞「小撿」祝詞敬獻,架上馬凳,放上木頭,砍上一斧以示開工。第二天,專心實意投入全部面具的雕刻。
2.開光。面具雕刻完上彩後,「神」還未來到人間。雕刻藝人選定吉日將所有面具陳列於神龕前,舉行「開光」請神儀式。用活公雞一隻「小撿」後將雞血一一點在每個面具上,邊點邊念長篇開光詞。經這樣神聖的儀式,一面面木製面具才賦有了「神」的聖靈,才能去完成村民所祈求希冀的目的和任務。
以上所述,是地戲中的祭祀儀式。從中可見,地戲旣有金戈鐵馬的故事引人入勝,又有神秘宗敎儀式的福祐功能,它存在於經濟文化相對比較落後的農村就不奇怪了。正因如此,也才保留了令人驚詫而內涵豐富的一個古老劇種。
文字|帥學劍 貴州省安順地區文聯主席
參桌實例
金官屯地戲隊應邀赴伍家關演出《粉粧樓》後回到金官,村民於寨口迎接神兵神將回營,設案參桌。第一個謎面是一個銅鑼和一個月餅。謝元軍師上前唱答:
一輪紅日照乾坤,
元帥領兵轉回程。
衆位老幼來迎接,
寨前擺酒迎尊神。
羅家父子團圓會,
金官家家更歡騰。
不知猜得對不對,
高抬貴手留下情。
第二個謎面是雞蛋一個,水果糖數顆。謝元軍師唱答:
一張桌子四角方,
桌上擺得有名堂。
羅元被困韃靼國,
羅家遭難走四方。
平完番邦奏凱歌,
韃靼終究要降唐。
羅家父子團圓會,
不知猜得當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