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藝術
專欄 Columns 專欄

東西方文化的橋樑 賀周文中七十大壽

周文中因爲積極致力於藝術交流,令我們惋惜他二一十年未能專心作曲,但也慶幸他那鍥而不捨的幹勁,使東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誼,多一層瞭解。

周文中因爲積極致力於藝術交流,令我們惋惜他二一十年未能專心作曲,但也慶幸他那鍥而不捨的幹勁,使東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誼,多一層瞭解。

今年四月一日,紐約的文藝界將在麥金音樂廳(Merkin Concert Hall)舉行一場盛大的音樂會,獻給一位華裔音樂家周文中。這件事雖不能稱爲絕後,但肯定可以算作空前。原來今年是周敎授的七十大壽,一個專門爲此而成立的委員會已經籌劃多時。著名的小提琴家史坦(Isaac Stern)是該會的榮譽主席。委員中不乏樂壇名人,如巴比(Milton Babbitt)、卡特(Elliott Carter)、克魯姆(George Crumb)、舒勒(Gunther Schuller)、武滿徹等四十六位。

台灣首次聽到周文中是一九五○年代末,美國指揮家強生(Thor Johnson)帶來他的管弦樂曲《山水三品》(Land-scapes)。新象也請他專程來作過講座。然而,總的來說,大多數人對這位名列所有音樂辭典、並爲多篇論文主題的華裔作曲家的作品和貢獻仍然頗爲陌生。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的作品不多。

周文中的貢獻有四個方面。首先,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作曲家,他融合了東方哲學思辨和西方理論技巧的作品,早已受到世界樂壇的肯定。著名的作家且斯(Gilbert Chase)曾說:「他的作品所達到的美學成就可以和偉大的中國畫家、詩人和書法家的不朽名作並論。」其次,他長期任敎哥倫比亞大學作曲系(也任硏究所副所長),造就了一批作曲人才,其中有的已晉身國際樂壇。第三,他在推廣新音樂上不遺餘力,包括創設現代音樂中心、指導出版現代音樂有聲資料、參與成立美國大學作曲家學會、國際現代作曲家學會、太平洋音樂節等等。而最使他揚名的則是第四點,即一九七八年開始爲了「促使十二億人彼此了解」而成立的「美中藝術交換中心」。這個中心在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前引介了許多美國和中國大陸雙方文藝人士的互訪,協助得獎電影《從毛到莫札特》的拍攝,安排米勒話劇《推銷員之死》在大陸上演,促成眾所矚目的台灣與大陸兩岸作曲家之紐約相會。最近,他們又開始了保護雲南少數民族文藝的計劃。由於這些卓越的貢獻,他受到洛克菲勒三世的獎狀。

當然,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奔波和辛勞,尤其和大陸官僚打交道更常令他受氣受苦。但最大的犧牲莫過於作曲生涯的間斷。自從一九七○年代起他就少有作品問世。拖了二十年之後的一首大提琴協奏曲最近才完成。還好,當他的近作《峽谷迴響》(Echoes from the Gorge, 1989,打擊四重奏)和《風掃高峯》(Windswept Peaks, 1990,混合四重奏)首演時,寶刀未老,佳評潮湧。

有貢獻就會有犧牲,有犧牲就會有收穫。雖然我們惋惜他二十年未能專心作曲,但也慶幸他那鍥而不捨的幹勁,使東西方世界增一份友誼,多一層瞭解。現在他已功成身退,在紐約這場特殊音樂會謝幕之後,希望他能如自己說過的:「我希望從此之後以全部的時間作曲。」終究他給大家的太多,給自己的太少了。

 

文字|韓國鐄  北伊利諾大學音樂系教授、國立藝術學院音樂系客座教授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