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伊是義大利指揮四大天王中最年輕一位。(Decca 提供)
特別企畫 Feature 特別企劃/樂團與指揮

加冕的樂聲 荷蘭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

荷蘭的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是歐洲三大樂團之一,原名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樂團百週年慶時,女皇特頒「皇家」封號,正式成爲荷蘭的首席文化代表。

荷蘭的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是歐洲三大樂團之一,原名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三日樂團百週年慶時,女皇特頒「皇家」封號,正式成爲荷蘭的首席文化代表。

雖說是百年文化老字號,能代表樂團傳承的主要指揮也不過三位──孟格伯(Willem Mengelberg, 1895〜1945)、范拜努(Eduard van Beinum,1945〜1959)及海汀克(Bernard Haitink, 1961〜1988)。當樂團跨入第二個世紀時,新任指揮夏伊(Riccardo Chailly)走馬上任,舉世的目光立刻集注到三十五歲的年輕指揮身上,大家好奇地看他如何延續光輝的傳統。

年輕正是傳統

其實孟格伯接掌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時是個年方二十四歲的無名音樂家,范拜努出任孟格伯助理時年剛滿三十,而海汀克第一次指揮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時也不過才二十七歲。所以精挑細選一位有潛力的指揮,讓他和樂團一起成長是音樂會堂管弦樂團的傳統,夏伊能夠在眾多指揮中被「看上」,證明他是一位根基深厚、身心健全、做事有效率、音樂性高的指揮,假以時日,可能也是一代宗師。

一八八八年阿姆斯特丹的音樂會堂落成,爲了提供市民定期交響樂演奏會,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宣吿成立,並以音樂會堂爲家,至今超過百年。這座音樂廳的音響極佳,世上排名屬一屬二,樂團首任指揮是凱斯(Willem Kes,1888-1895)。凱斯這位創團先鋒爲後世立下一些音樂會規矩:遲到不准進場,演奏中途不得飮用食物,不得喧嘩或交頭接耳等。他很仔細認眞地排練樂團,據說在當時這算得上是破天荒的創舉。一八九五年凱斯另有高就,格拉斯哥的蘇格蘭管弦樂團付他更高的酬勞,他辭職欣然上路,指揮一職傳給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孟格伯,從此開啓音樂會堂管弦樂團的光榮歷史。

孟格伯奠下基石

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得以從地方性樂團躍登爲與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鼎足而三的世界級大樂團,孟格伯厥功至偉。孟格伯訓練樂團極端嚴格,好像操練軍隊一樣,一個命令,一個動作,百人樂團變成一個人的意志延伸,供他使喚。孟格伯是浪漫派大師,音樂極爲煽情,指揮技巧高超自由,驅使樂團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高興就讓音符駐足,旋律線條圓滑地像條鰻,滑溜過來,又滑溜過去,把你的心弄得團團轉。(聽他指揮馬勒第五交響曲的稍慢板,一個接一個的弦樂滑音,看你是否消受得起。)

馬勒的音樂最對孟格伯的胃口,音樂會堂管弦樂團在他的調敎之下成爲作曲者最屬意的樂團,經常客演阿姆斯特丹,對孟格伯平時的努力,給予最高的肯定,並將第五及第八〈千人〉交響曲題贈給他,孟格伯因此逢人便說:「馬勒說,我指揮,他放心!」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成爲舉世三大馬勒樂團,另兩個爲馬勒親任指揮的維也納愛樂及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孟格伯另一個得意的事情是理査史特勞斯將交響詩〈英雄的生涯〉題獻給他及音樂會堂管弦樂團,這是令他名留靑史的莫大榮耀。〈英雄的生涯〉成了他最常指揮的史特勞斯曲目,每演一回,就可以驕其聽眾,作秀一番,他和史特勞斯眞可稱得上是一對氣味相投的知交。孟格伯留下兩個〈英雄的生涯〉錄音,一是一九二八年與紐約愛樂,一是一九四一年和音樂會堂管弦樂團,除了史特勞斯本人,大概再沒比這更權威的錄音吧!

荷蘭有三、四百年沒出過大音樂家,孟格伯的成就是他們的驕傲,人民尊他爲國寶,可惜他晚節不保,二次大戰時與納粹合作,還糊裡糊塗地跟著喊「希特勒萬歲!」,戰後被判禁足演出,放逐出境。一九五一年解禁令頒佈前夕在瑞士鬱鬱以終。這樣的結局是荷蘭人心中永遠的痛!

孟格伯下台以後,樂團指揮由他的副手范拜努接任。范拜努和他的前輩個性上剛好是兩個極端,他屬於內向謙和型,深得團員及聽眾的敬愛。他擅長布拉姆斯、布魯克納及法國管弦作品,樂團在他手中承續孟格伯的優異傳統,國際聲望保持不墜。但是范拜努却於一九五九年四月的一次排練中猝逝,留下一個好樂團考驗荷蘭的下一個年輕指揮。

海汀克以平穩見長

海汀克原是荷蘭廣播交響樂團的指揮,一九五六年開始客席音樂會堂管弦樂團,五年後和德國指揮元老約夫姆共同出任樂團指揮,一九六四年約夫姆功成身退,海汀克獨挑大樑,大展長才。

海汀克可以說是聽孟格伯和范拜努的音樂會長大的,所以他的曲目以馬勒及布魯克納爲基礎,再擴及所有重要的傳統曲目。在位二十七年,成就有目共睹。喜歡平實堅穩風格的聽眾找到了理想的指揮,海汀克也踏踏實實地和音樂會堂管弦樂團錄下所有重要的樂曲,不譁眾取寵,不強求外在效果,是主張讓音樂自身說話的典型代表。

海汀克視團爲家,當荷蘭政府要刪減樂團人事經費時,他挺身爲團員說話,他說樂團是個大家庭,每一個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砍一個人他就走路。不過最後他還是爲別的原因離職。荷蘭不是個歌劇國家,海汀克想往歌劇院發展,而且他覺得荷蘭地小人稠,在此工作太久怕心胸會不夠開濶,於是出任倫敦的柯芬園歌劇院音樂總監,開始胸懷國際的音樂事業。

夏伊爲義大利再添光芒

從托斯卡尼尼在指揮台上橫掃千軍以來,義大利就是個盛產指揮的國度,他們的好指揮遠比好樂團多,光在義大利境內,就臥虎藏龍,人材濟濟。而目前在國際樂壇上活躍的有號稱四大天王的阿巴多(柏林愛樂)、慕提(米蘭史卡拉歌劇院)、辛諾波里(倫敦的愛樂交響樂團、德國古老的德勒斯登樂團)及夏伊(阿姆斯特丹音樂會堂、波隆尼亞市立歌劇院),其中以夏伊最爲年輕。

李卡多.夏伊一九五三年出生於米蘭,父親魯契亞諾.夏伊是著名的作曲家,曾任著名的史卡拉歌劇院行政總監,可說是家學淵源,十五歲就在帕度阿登台指揮威尼斯獨奏團。夏伊和名師費拉拉學指揮,結業後到史卡拉歌劇院擔任阿巴多的助理,他是阿巴多迷,跟著阿巴多一起工作,學習當歌劇指揮必須具備的內外功夫,並且旁觀見習客席大師的排練,讓他印象深刻的有巴比羅里及卡羅斯.克萊伯。

一九七四年在芝加哥抒情歌劇院指揮《蝴蝶夫人》,七七年舊金山歌劇院指揮帕華洛帝及卡芭葉演唱的《杜蘭朶公主》轟動歌劇界,次年指揮羅西尼歌劇《威廉泰爾》的錄音,出版後佳評如潮。

一九八○年首次在柏林登台,卡拉揚突然出現在後台,夏伊儘管緊張,表現還是甚得卡拉揚歡心,從此極力提拔夏伊,讓他指揮八四年薩爾茲堡音樂節開幕的歌劇《馬克白》,這是托斯卡尼尼之後第一位義大利人有此殊榮。八二年是豐收的一年:出任柏林廣播交響樂團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次登台指揮《霍夫曼的故事》、和笛卡簽訂專屬錄音合同,佳作源源而出。八五年音樂會堂管弦樂團迫不及待宣佈夏伊將在八八年樂團歡慶百週年時出任指揮。八六年就任波隆尼亞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準備和慕提的史卡拉歌劇院一爭短長。一九八八年九月走馬上任皇家音樂會堂,達到指揮生涯的第一個高峯。

夏伊是天生的樂天派,自承好運道當頭,擋也擋不住,他說當音樂會堂和他接觸時,他根本不知道他們正在物色新指揮,他榮膺新職,自己都覺得意外,因爲他也只不過指揮他們一次而已,眞是「一戰定江山」。

荷蘭人有史以來第一次找一位外國人擔任音樂會堂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夏伊可眞是任重道遠。我想荷蘭人看上他曲目廣濶,年輕活力有幹勁,身上沒包袱,工作態度正面自信,形象淸新。他們相信只要基礎是對的,夏伊有的是時間,必定能夠不負眾望,發揚光大孟格伯等人建立的光輝傳統。

夏伊指揮時自信滿滿,手、眼、身、心並用,天生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現場的聽眾。他擅長羅西尼、威爾第的歌劇,及浪漫多采的管弦樂曲。至於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歷任指揮專擅的德奧曲目,則還有待時間的磨鍊。這次來台演奏的曲目都是夏伊的拿手──〈新世界交響曲〉、〈天方夜譚〉、〈彼得洛希卡〉,及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

夏伊是少數大唱片公司全力支持的幸運指揮之一,年紀輕輕,錄音曲目已長長一大串,在此擇優向讀者推薦:

德弗乍克的〈新世界〉交響曲

普羅可菲夫的〈亞歷山大.湼夫斯基〉

馬勒的〈傷詠之歌〉(Das Klagende Lied)

普契尼的管弦樂曲精選

羅西尼的弦樂奏鳴曲及豎笛變奏曲

威爾第的歌劇《馬克白》

羅西尼的歌劇《辛黛瑞拉》

(以上全由笛卡發行)

夏伊要在九月八日德弗乍克生日那天指揮皇家音樂會堂管弦樂團演出〈新世界〉交響曲,這是完美的巧安排,大家不要錯過!

 

文字|王立德 指揮家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夏佑體驗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