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舞者歌舞時的身體爆發力令加拿大人士驚訝。(原舞者 提供)
藝術行政 藝術行政

基金會之路可行嗎?

從原舞者經驗談藝術生態與團體發展

明年五月即將屆滿五歲的原舞者,從發跡於高雄的一個小團體,經過獲得文建會國際團隊扶植計畫補助的階段,正往成立基金會之路邁進,其間成長過程雖辛苦,卻是一步一脚印。雖然最近傳出原舞者行政總監陳錦誠倦勤的消息,但是一個健全的行政系統建立是不該因人事異動而有太大影響。原舞者或許正面臨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明年五月即將屆滿五歲的原舞者,從發跡於高雄的一個小團體,經過獲得文建會國際團隊扶植計畫補助的階段,正往成立基金會之路邁進,其間成長過程雖辛苦,卻是一步一脚印。雖然最近傳出原舞者行政總監陳錦誠倦勤的消息,但是一個健全的行政系統建立是不該因人事異動而有太大影響。原舞者或許正面臨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從部落到國際

原舞者於民國七十九年底成立,當初一群熱情、來自不同部族的原住民朋友聚集在高雄山胞會館開始學習原住民歌謠及舞蹈,並做簡單的演出活動。由於物資、經費都很缺乏,因此演出時「十八位團員租了兩部九人坐的車子,塞進二十七套傳統服飾及九個人近一個月的行李,曉行夜宿,巡迴全省演出」。

但是許多團員爲了家庭生計問題,相繼離去,舞團亦因財務及人員問題,面臨解散危機,幸賴高雄當時藝文界及新聞界組成「原舞者後援會」,及請大專院校的原住民學生幫忙參與學習及演出,才勉強撑了下去。

民國八十年下半年,原舞者首次獲得文建會的補助,進行假日廣場巡迴演出,及田野調査的計畫,於是原舞者在中央硏究院民族所胡台麗博士的指導下,前往台東卑南王部落參加年祭並做田野採集,同時將訓練基地由高雄草衙遷到台北新店。在往後的一年內,原舞者的發展從單純的歌舞學習拓展到田野工作,及在學校間簡單的示範講座等。

八十一年底,原舞者獲選爲文建會首次的「國際團隊扶植計畫」,開始了另一個不同階段的發展。在經費較爲寬容的情形下,原舞者希望「透過歌舞推介原住民豐富的人文世界」,但如果要累積這些推介的成果,並使工作穩定成長,必須有良好的人才培訓計畫,不管是行政人才或是藝術人才。於是藉由扶植計畫的補助,原舞者的專職人員在薪資及工作上較以往穩定,也開始有能力舉辦文化營及硏討會,而田野工作則更深入而紮實的進行。

去年原舞者繼續獲得這項扶植計畫的補助。直到現在,原舞者已推出「山水篇」、「懷念年祭」、「年的跨越」、「矮人的叮嚀」、「向原鄕致敬」等五個製作,在田野調查方面,亦在有計劃的採集與學習過程中,先後走訪阿美族(宜灣、奇美、東昌)、鄒族(達邦、特富野)、卑南族(南王)、賽夏(五峰)、排灣……等部落,參加學習各種祭典儀式,並曾三度出國,赴歐美加等國巡迴演出。另外爲推廣原住民文化,與學校的敎學合作除各大專院校外,已推及至高中、職校,及都市原住民小學生;而舉辦原住民歌舞文化營與「從部落到劇場」硏討會等,亦使原住民文化硏究成爲社會的焦點之一。

問題回顧

在上述的發展過程中,其實原舞者並非那麼容易的就一路走過來,也不是有經濟上的補助來源就可以把一切問題解決。誠如舞者曾麗芳所言,大部分的舞者或原住民,在考慮自己的未來時,生活才是最重要的,許多人都會優先考慮到九族文化村工作,而非原舞者,一方面薪水多而穩定,另方面不像原舞者這樣爲了一場演出要花費許多心力,觀光客看的多半只是一成不變的簡單舞步,於是,選擇原舞者或留在原舞者的人,非但居少數,且面臨隨時可能離開的危機。

事實上大部分的劇團亦如原舞者一般,生活的條件大半比不上其他的行業或工作環境,因此團員的流失與異動是一個久未解決的問題。對此,如果想克服的話,尋求一個向心力與離心力的平衡點,對維繫團的存在與運作來說,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曾麗芳解釋,從早期留下來的團員與舞者來看,他們都是在生活中經過了一番辛苦的調整,而使整個生活的型態能配合舞團的作息;例如忍受每個月不到一萬元的待遇,做的部是全職的工作,而生活開銷,經過自己特別的辦法去減少,或免費住親戚朋友家,或更辛苦的找一份兼差的工作來貼補,才能在舞團內工作,練習歌舞。於是,讓每個團員向外去各自尋求解決生計問題的離心力,與在團內能有進展的依自己的興趣與志願發展的向心力,必須位於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團員才能繼續待下去;反之,只有單純的向心力,有強烈的文化使命感,卻沒有足以處理生活問題的空間,或是生活的壓力大到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才能維繫基本開銷或解決生活問題,離心力增大的時候,那麼人員一定無法留住,團也勢必無法運作而瓦解。

但是留下來繼續奮鬥的團員,又要面臨另一個問題,即是團內的工作到底應該如何進行?理想應如何變成實踐的過程?

曾擔任原舞者行政總監達四年的陳錦誠表示,原舞者在拿到第一次國際團隊扶植補助前,已逐漸發展出一套完整的資料記錄保存方式;舉凡原舞者製作過的演出、舉辦過的文化營、田野調査的過程與內容,還有每個團員的個人檔案資料等,都詳細的予以分門別類,所有的成果以照片、剪報、錄音帶、錄影帶、書面硏究報吿、相關硏究資料等方式建立起來,日後如有新進團員想了解團內已有的經歷,就可以從這些當中獲得。

除工作外,團員的個人資料也花很多時間建立,包括:個人簡介、自傳、學習原住民歌舞一覽表、學習原住民歌舞紀錄、田野觀察與學習、演出經歷、推廣工作紀錄(籌辦文化營、敎學活動、演講推廣活動等)、參與文化硏習營紀錄、發表文章等。由這個人資料檔的保存,可以明顯的看出團員的成長與累積,而這個成果不僅是個人的,也可說是屬於整個團所培養出的內在素質。依此,每個人都可很淸楚爲自己的未來規劃,知道下一步要學什麼,還有什麼不足處。

另外,整個團的所有物資,都做了明確的目錄與淸冊,如此累積下來的可利用物品就可爲每個人所熟知運用,而不致遺失。如所有的圖書、雜誌、期刊、錄影帶與錄音帶、辦公室器材、服裝、道具、音響等,都做成目錄以供檢索,於是,舞團變成一個小型但漸漸成長的資訊中心,使每一步的努力成果都留了下來。

在這樣的資料保存處理下,原舞者擁有在各藝術團體中獨特的組織體系,統合智慧財產與物資財產,而讓團員得以在做年度計畫時,淸楚自己的定位,不致茫然憑空想像團務情況與方向。而爭取補助案,也就是靠這樣的組織企畫,才得以呈現自己的優缺點及眞正所需。

陳錦誠並且補充說,除了組織外,在進行每一個案子時,團內都抱著一種有任何一個製作失敗,就可能導致團瓦解的態度來做,因爲專職人員的薪水可能因此而發不出來。而在審核每一筆款項時都非常小心,甚至如電話費過高,都得討論出根源,以免造成浪費。只有在這樣的緊縮預算,並且利用義工的情形下,團內事務才能維持運作。

成立基金會解決行政問題

縱使有國際團隊扶植計畫的補助,原舞者仍然遇到一些困難,曾麗芳表示,在沒有學校藝術敎育做爲人才培育後盾的情形下,人才的補充與養成仍將是原舞者要面對的最大難題,不只舞者難尋,專職團員也由十三人銳減爲九人。原舞者在未來期盼能進一步將團內事務分爲敎學推廣組、專案硏究組、行政組及演出組等,做爲永續經營的最有力基礎。

另外,現在原舞者的非法人身份不利於從事募款及行政組織的正常運作,日後希望能改爲法人身份,解除這種限制,而在人才培訓、稅務、行政等方面廣開資源。

在製作演出上,原舞者的歌舞表演本異於其他演出,需要花更長時間來訓練,及配合祭典時間從事田野採集與學習,因此成本也相對提高。而訓練人員的場所,及日常行政事務的辦公處所,目前都由優劇場贊助,因此期望未來能建立一個屬於原舞者的訓練基地,或是部落保留區等,以做爲原住民歌舞的傳承及人文中心。

於是原舞者希望成立基金會,不但在法律上取得一個地位,經費運作上也較寬裕。陳錦誠表示:當然任何一個團體都必須自己有實力、有成績,也有一些自謀生存的管道,若是完全依賴政府,是非常不健康的現象。原舞者在這四年多以來,不但有二百多場演出,巡迴多個國家,並且也有爲數不少的堅強觀衆群,這些都將成爲原舞者再出發的最好基礎,也是原舞者有資格爭取補助,或是向企業及個人尋求贊助的最好證明。

陳錦誠解釋,個人的贊助很重要,比如說原舞者根據歷年的問卷調査統計,已約有二千個忠實的核心觀衆,如果這些人每人每年能贊助舞團一千元,那麼積少成多,也將聚集二百萬之數,這是台北縣基金會成立所需有的最少金額(但原舞者希望申請中央級的基金會,故籌募基金需一千萬),在這種情形下,一千元即可達成二百萬的力量,每個個人都變得非常重要了。

基金會之路可行嗎?

原舞者這樣的經歷對其他藝術團體而言,到底有多少參考價値?基金會是不是每個藝術團體在台灣的文化環境下,一條可行之路?

陳錦誠認爲不見得是唯一的路,但卻是絕對可行之路。原舞者一路走來,除了上面提及的過程反省値得參考外,尙有以下幾點是値得注意的:

一、新的藝術團體必須先行充實自己的實力,至少可能會獨立支持一年,但這是正常的情形,不必多加抱怨,應利用機會證明自己的能力所在。

二、原舞者有自己的忠實觀衆群,這是靠多年的辛苦演出實力爭取來的,成立基金會可以求助於這些人者良多,同樣的,各藝術團體只要好好的努力創作,一樣會建立起自己的觀衆群,不同的藝術範疇有著不同的觀衆,這些都是可以經營的,不必擔心有用完的一天,因此,不管要不要成立基金會,藝術團體都可以先掌握自己的觀衆,自然許多贊助資源也會由其中獲得。

三、發展穩定的專職人員,特別是行政中樞,不論是那個藝術團體,這點對資料的整理、團務的推動、經驗的累積,都有很大的助益。

四、建立工作、人員、物資財產等資料紀錄,成爲團內成果的累積及未來規劃之依據,發揮承先啓後的組織功效。而各種淸冊可以每年公布,以資靈活運用,特別是在成立基金會後,團內的每件資產都將淸楚的成爲公有物,而不致流失。

 

文字|廖抱一  劇場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