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舞者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X 瓦旦. 督喜
身行未知的複數差異,交換無盡的神話與歌(上)
探究台灣身體表演,無法忽視當代原住民藝術。歷經多重殖民與遷移的過往,具原民背景的藝術家在創作之始,面對的往往不只媒材與主題,而總是觸及生活環境、族群政治、身分建構和自我認同下,現實及幽靈相互糾纏的生存狀態。 近年,「亞洲」成為新一波策展潮流,具原民背景的藝術家似乎也被推上浪頭。阿道.巴辣夫.冉而山(Adaw Palaf Langasan)與瓦旦.督喜(Watan Tusi)兩位不同世代的創作者,都在成長階段自部落來到台北,於90年代先後加入「原舞者」舞團,其後各自開展饒富哲思與隱喻的身體實踐。 在他們身上,亞洲不僅不是一道理所當然的命題,亞洲概念對他們個人和創作的作用力,更突顯了其處境之殊異。阿道從寫作出發,投身揉合樂舞、行為、神話與劇場的道路;瓦旦以田野記錄「腳譜」,在重構土地與身體的關係中挖掘樂舞創作的可能。他們的經驗與思索,也許是能帶我們穿越亞洲迷障的引路之火。
-
特別企畫 Feature 阿道.巴辣夫.冉而山 X 瓦旦. 督喜
身行未知的複數差異,交換無盡的神話與歌(下)
吳:回到你們各自的方法跟思維,要如何透過創作展開對原民或是南島新的想像?例如原民祭儀是以歌帶舞,早期原舞者也是,可是你們都是把歌和舞分離,重新尋找新的語彙? 瓦:在原舞者時比較琢磨唱歌,歌學很久才會動身體,強調歌跟身體合在一起,不會單獨講身體。我覺得再怎麼唱都不會是以前老人家的唱腔,我們都講漢語,但老人家的唱歌方式跟語言有關。我們並非時時刻刻都沉浸在歌謠跟舞蹈中,都在「練習」唱歌跳舞。我沒辦法用族語即興編詞,只能唱記錄的詞,但是不是可以保有我當下的身體? 現在原住民有很多舞蹈比賽或族語競賽,譬如像排灣族的勇士舞比賽,非常強調氣勢、整齊劃一,看不到個人。回想布農族老人家,我聽得到每個人的聲線,一起唱的時候能量很大。現在如果要聽到原住民唱歌,就要看表演,部落很難聽到。除非是祭儀、聚會,或是卡拉OK。語言也是,我評過族語比賽,有一種奇怪的腔,跟教學有關係。當族語變成教育,就像學英文從a到z學單字。教會裡用族語講聖經,透過拼音系統去理解聲音,不是為了傳承語言而是翻譯經文。族語本來就不是用看的,所以拼音看不到身體。老人家說在山裡不能忘記身體,如果忘記就會迷路。很多方向感的話語是從身體出發,用身體去感受。如果可以從語言或身體產生連結,會不會闢出一條新的路徑?當我們靜下心是用什麼語言在思考?我最近在談自己沒辦法用族語講創作,我不會用族語想事情,還是要透過漢語再重新去貼近自己的語言。 道:我不會以歌或舞來做作品,我會先用劇綱,內有對話或歌謠或肢體動作,把神話故事分成幾段,各段落間會穿插行為藝術或小戲劇,並要與神話各段落的小主題有關來創作,且希望與近現代有關。譬如上次演《天梯》(2022),神話故事的主角Fotong做出陀螺,陀螺一輪轉草木都倒了,就可以耕作了,他種了竹子、南瓜。起先我真的看不懂,一直逼自己要看懂,就想到陀螺在轉,是不是跟割草機的原理一樣?再來圓形不也是「推動文明的輪子」嗎?譬如車輪、飛機推進器不是圓的嗎?原住民的祭儀樂舞更是圓圈的。現在才慢慢知道什麼叫神話故事,除了有隱喻和象徵性外,還有延伸的意涵。第二段是部落想要辦I Lis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浮沉於現代化浪潮 我們牽起手反抗
繼二○一三年與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拉法合作《Puing找路》後,依循田野調查為基底、加入現代劇場概念與手法的路線,原舞者今年推出了新作《Maataw.浮島》,以蘭嶼達悟族為主題,由能演能導、本身為台東阿美族的陳彥斌執導,他將達悟族樂舞與族人面對的當下情狀對照呼應,在演出中讓族人以傳統拋船儀式「蠻阿威」驅趕入侵者,成為族人間相互鼓勵打氣的「反核身體」。
-
焦點專題(二) Focus 變奏三:從部落到劇場舞台
找到劇場「原」創 歌聲呼應生活
原住民樂舞很早就登上劇場舞台,但多是把部落的文化風貌原樣搬演,但近幾年的幾個製作如兩廳院的《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米靈岸的《儀式米靈岸》與去年原舞者的《Puing.找路》,在劇場中呈現嶄新的藝術創意;原民音樂工作者也將音樂與生活結合,創造當下的新「原歌」,也是另一種表達。
-
演出評論 Review
尋找當代原住民的舞台詩學
仰賴口述傳統的原住民歷史,本就是複聲相承的多重敘事。在《Puing.找路》中,我看到布拉瑞揚將自己的歷史編入他述說南澳泰雅的故事裡,也看到原舞者的成員與製作團隊如何將自己的目光、舞步與聲音融入這龐大的族群記憶史詩之中。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現代化衝擊下 他們以舞步尋根
原舞者年度製作《Pu'ing.找路》以一位泰雅族青年為主角,描述他經歷現代化衝擊後回鄉尋找傳統文化的旅程,因此,他的「現實」匱乏有了出口,也與「神話」與「歷史」相遇。此劇由編舞家布拉瑞揚執導,面對非經現代舞訓練的表演者,布拉瑞揚嘗試增加身體與身體的接觸去讓表演者轉化、變換出不同動作,與過去原舞者從傳統出發的歌舞相比,「歌」還在,但「舞」已有相當的改變。
-
企畫特輯 Special 2011華山藝術生活節
文創劇場起跑 四強吸睛NON-STOP
將於十月一日登場的第二屆華山藝術生活節,其中實驗創新補助機制的「文創劇場」系列,精選了四檔作品:台南人劇團連演六小時的終極混亂喜劇《K24》第一季全六集;創作社劇團向扭曲狂亂的社會價值挑釁的《嬉戲:Who-Ga-Sha-Ga》,原舞者歌詠高一生先生一生行誼的《迴夢Lalaksu》,及一當代舞團以都市矩陣與虛擬網絡作為視覺主概念創作的《W.A.V.E.城市微幅》。讓表演藝術愛好者,盡情體驗台灣表演藝術創作者的生猛活力。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歌山舞海 期待滔滔不斷
隨著傳統祭儀式微與生活環境變遷,原住民歌舞活動內在的文化精神根源也日益凋零,現代社會的資本消費逐漸高漲,將部落傳統文化觀光化。面對生活變遷,原住民樂舞從部落發展到舞台,試圖在主流社會藝術領域裡保有自己發聲的主體性;此外,社區、學校等部落自發性的傳承更能彰顯原住民生活藝術的活力。
-
舞蹈
集結十五年的樂舞採集精華 原舞者告別台北 《拾舞》洋溢戲味
原舞者將於二○○七年一月搬離台北現址,進駐花蓮壽豐鄉池南村,汲取原鄉養分,重新定位出發。這次道別,他們為了突顯社會體質、部落文化、舞團舞者步履情緒的轉變,《拾舞》整合劇場形式與祭儀樂舞,加入影像、文字、說書、吟唱、配樂等元素,讓老中青少四代活力在舞台上交融爆發。
-
回想與回響 Echo
在部落與劇場間的山脊上放歌
一場感動人的演出,並不完全取決於是否絶對「忠於原著」;演出者與觀衆之間的共鳴,是成功的劇場首要目標,是形式的堅持等考量所不能取代的。
-
即將上場
「原舞者」年度製作《誰在山上放槍》
〈誰在山上放槍〉是一首隱喻布農族人狩獵行為和狩獵觀念的傳統歌謠,曲調規律、旋律優美,原舞者曾多次前往部落請教部落長者的指導及教唱,以求表現傳說中的天籟複音Pasi but but(八部合音),並在杵音、槍聲與童謠的烘托下,吟誦傳統布農族的山林生活和歌謠世界,透過繁複多聲部合唱及任意延長的節奏,走進布農族内歛沉潛的一生,聆聽和諧圓滿的原始美學和聲。
-
舞與影的對話
舞蹈采風紀錄 原住民舞蹈
原住民舞蹈鑲嵌在祭儀中,以影像的方式被保留下來, 其精神可被了解、傳達及尊重。
-
現象視察
山地歌舞的地圖政治學
即使山地歌舞通過這樣策略的運作,而達到不斷再現之目的性,我們擔心的卻是,保存下來的所謂傳統文化,只是一組動作的外在呈現,而原住民身體終究在新的政治神話之中,被建構爲台灣人四百年最後救贖的祭品。也許有一天,原住民將發現到漢人幫他們保留下來了舞蹈,卻把他們的身體流放了。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原舞者一九九七亞洲巡迴演出 繼今年一月份菲律賓演出之行後,原舞者受「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之邀,於五月三十日起程,代表台灣參加「'97亞洲表演藝術節」。 由「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舉辦二年一屆的「'97亞洲表演藝術節」,邀請亞洲各國表演藝術團體相互觀摩交流,以期更進一步提升亞洲表演藝術的水平。今年參與的團體包括西藏、香港、日本、中國大陸、印尼、斯里蘭卡、菲律賓及台灣等。 「'97亞洲表演藝術節」此次分爲「節日村莊」及「藝穗節」。其中「節日村莊」在戶外公園(Fort Canning Park)內舉行,原舞者在六月一至五日晚上連續演出五場;而六月二日及四日中午則參與「藝穗節」室內演出部分。 此次由長榮航空贊助成行的原舞者,新加坡是其亞洲巡迴計畫中的第二站。這是台灣原住民團體首次赴新加坡演出,希望藉此讓亞洲各國代表團體對台灣的傳統藝術有更深層的了解。 (編輯室) '97屛風演劇祭甄選演出團體 八十五年六月到八月間,屛風表演班首度試辦「屛風第一次演劇祭'96」的活動,而爲了替劇場界盡些棉薄之力,屛風將在今年十二月正式舉辦「屛風第二次演劇祭'97」,公開甄選有興趣參與的團體。屛風將提供入選團體製作經費、文宣、技術等資源,完成作品呈現。 甄選辦法如下: 甄選類別:具實驗精神之戲劇演出(含舞蹈劇場、各型態之表演藝術) 甄選名額:預計甄選二〜三個表演團體,每團演出五場。 甄選資格: 國內、外立案之社會業餘表演團體(不含校園附屬學生團體),未公開發表之原創作品。 索取演出計劃書者,請附回郵信封、備妥詳細之演出計劃及相關資料(乙式五份)。 査詢專線:02-9382005 收件日期:六月三十日止(郵戮爲憑) (編輯室) 台灣表演團隊進軍亞維儂 在文建會
-
藝壇動態
藝壇動態
[台灣] 亞曲盟將於菲律賓舉行大會暨音樂節 亞洲作曲家聯盟明年一月將在菲律賓召開第十八屆大會曁音樂節,中華民國總會除了積極推舉我國作曲家許常惠角逐下任大會主席外,並籌組一支集結作曲家、原住民及漢人樂舞等演奏團體共七十多人的龐大隊伍前往。除發表國人作曲家十首作品外,並演出傳統音樂與舞蹈。 亞洲作曲家聯盟與國際現代音樂協會是當前最重要的國際作曲家組織,每屆大會有各國報吿、現代音樂作品發表會、硏討會、作曲比賽、傳統藝術表演等。 此次台灣獲選發表作品的,包括何能賢、洪崇焜、黃妙萍、許雅民、石佩玉、李志純、絲國正、王怡雯、陳慶章、許博允等十位,其中王怡雯的《三重奏》還被評選爲參選「靑年作曲獎」的台灣代表。傳統器樂發表部分由涂惠民指揮、采風樂坊演出,長笛、鋼琴、弦樂四重奏等,將邀集國內傑出的演奏者參與。 除了發表作品的作曲家之外,許常惠、馬水龍、錢善華、鍾耀光、潘皇龍、曾興魁、張己任、李子聲、盧炎等多位音樂家都將前往,由音樂家樊曼儂擔任總領隊;演出團體包括漢唐樂府、原住民藝術代表團隊原舞者舞團等,將呈現兼具傳統與現代的音樂、舞蹈。 (編輯室) 新興表演場地 台北誠品書店敦南店於上個月正式開幕,地下二樓的藝文空間佔地一百五十坪,除平時可作爲展覽、辦活動場地外,並有專業劇場燈光、音響及投影設備,可提供表演團體演出時使用。該場地還可以吸音隔板分成九十坪、六十坪兩個場地使用,以出租、合辦等方式供有興趣的團體或個人。 詳情請洽誠品書店企劃部:(02)775-5977 擅長以黑色幽默漫畫表達政論意見的魚夫,將多年前旅遊歐洲時在巴黎和平咖啡館所得到的靈感,落實在剛開幕的魚夫咖啡館裡。 魚夫咖啡館以魚夫推薦咖啡爲號召,並斥資購入專業劇場燈光及音響設備,在開幕之初免費提供場地及設備讓藝文界人士演出。 咖啡館的演出場地尙未正式推出,已有各界人士紛紛探詢,魚夫咖啡館將成爲愛好藝術活動人士的新聚點。 有意演出的團體請洽魚夫咖啡館:(02)523-9234
-
回想與回響 Echo
解嚴了嗎? 談高中校園的劇場文化
在社會接受前衛藝術尺度已愈來愈開放的今日,作者認爲在「安靜到連呼吸的聲音都聽不見」的高中校園裡,小劇場的確還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揮灑。
-
藝術行政
基金會之路可行嗎?
明年五月即將屆滿五歲的原舞者,從發跡於高雄的一個小團體,經過獲得文建會國際團隊扶植計畫補助的階段,正往成立基金會之路邁進,其間成長過程雖辛苦,卻是一步一脚印。雖然最近傳出原舞者行政總監陳錦誠倦勤的消息,但是一個健全的行政系統建立是不該因人事異動而有太大影響。原舞者或許正面臨著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
專欄 Columns
保留一點迷信也無妨 尊重習俗的樂舞和敎學
無論是原舞者的演出或甘美朗的敎學都不是流行文化,但都在尊重和自己不同及非西洋準則的習俗上做到了典範。
-
原住民樂舞
矮人的叮嚀 與「原舞者」分享賽夏族矮人祭歌舞的奧妙
這套矮人祭歌舞不是爲了娛樂,而是包含了矮人等老前輩的叮嚀訓誨和賽夏族人的虔誠祈求。在反覆的送與留的演出中,矮人與賽夏族人的影像交疊。二者亦友亦敵,有懲罰也有賜福,有祈求也有毀滅,是生與死的拉鋸,像演戲卻又是再眞實不過的人生。
-
原住民樂舞
原舞者與原住民歌舞的舞台化 專訪人類學者胡台麗
這個團體爲什麼可以在吵雜的環境中,讓二、三千人那麼安靜地看完演出?紐約時報資深舞評Jennifer Dunning爲此驚訝,她以「這麼令人嚮往的品味」來描繪原舞者在紐約林肯中心戶外演出的台灣原住民歌舞。 原舞者,一個成立二年餘的年輕團體,團員是來自各族的原住民靑年。胡台麗以一個人類學者的文化學養,參與原舞者表現原住民歌舞的努力;陳板以一個鄰居(優劇場與原舞者在新店毗鄰而居)成爲原舞者所有排練及體能鍛鍊的現場觀衆;他們是親炙最深、最了解原舞者的漢族朋友,在訪談中細膩地咀嚼了原住民歌舞舞台化的困難與原舞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