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米克斯」(Momix),一個令人振奮、讚歎的舞團!成立於一九八一年,以結合身體、燈光、道具、音樂、影像等多媒體見長,呈現特殊罕見的超現實意象,並製造神秘幻象、人性幽默與別出心裁的肢體美學。舞團除了緊密的巡迴演出之外,同時以多種媒體向全世界擴展他們的藝術視野。
一九八五年,莫米克斯舞團曾爲義大利電視台製作五個特別節目,並且在五十五個國家放映(包括蘇聯、大陸等)。舞團也爲美國公共電視台製作「舞蹈在美國」(Dance in America)系列節目,成爲家喩戶曉的現代舞團之一。一九九一年,加拿大的蒙特利爾交響樂團與莫米克斯舞團合作了一部影像舞蹈(Video Dance),主要以穆索斯基的音樂《展覽會之畫》Pictures at an Exhi-bition貫穿全場,指揮家杜特華(Char-les Dutoit)以穆索斯基的身分現身說法,時空回歸當年引發他創作靈感的畫廊,在巡視每一幅畫的過程中,鏡頭穿入畫面的場景,引發出一段段令人暇想的男女關係與大自然相互輝映的錯綜複雜幻象。影像涉獵了城堡、水底、草原以及最後一幕巨大的鐘塔裝置等,氣勢磅礴、美侖美奐。此影片並爲舞團取得國際艾美獎的最佳表演藝術特別獎之榮譽。
創辦人是前滑雪冠軍
莫米克斯的靈魂人物─摩西.騁都騰(Moses Pendleton)曾是碧洛伯樂斯舞團(Pilobolus)的創辦人之一。當年,四位以舞蹈界披頭四自稱的大學生,依著體育訓練背景,開創出一套有別於傳統的新語彙,不論各式各樣的身體堆砌或變形,他們總是可以疊得最高、拉得最長,不斷突破人體極限。(關於此團介紹,請見本刊第三十一期),一九六七年得到佛蒙特滑雪冠軍的摩西,因滑雪不愼而摔斷了腿,爲了恢復體力身材便到達特茅斯(Dartmouth)學院上舞蹈課,在誤打誤撞下萌發他對舞蹈的興趣。好動又愛好大自然的摩西有著極廣泛的興趣,除了種植滿園的太陽花之外,他還瘋狂地收集了上千卷錄自訪問、創作靈感、聊天、雜記的錄音帶,這個喜歡用聲音記錄生活的編舞家同時在倫敦、米蘭等地展開他個人的專業攝影展。
在紐約演出三週,叫好又叫座
今年,莫米克斯舞團在紐約著名的喬伊斯(Joyce)劇場連演三週,場場爆滿!三套舞碼《名作集錦》Classics、《激情》Passion以及《棒球》Baseball等連番上陣,叫好又叫座。筆者個人認爲《名作集錦》是最精緻的節目,因爲由不同舞作集結而成,每個作品皆有新意,不斷將觀衆帶進如夢似幻的情境,高潮迭起。另兩套節目因是整晚一氣呵成的作品,強弱均勢在所難免。
《名作集錦》呈現十二支不同舞碼,其中四支作品是世界首演。Jonas et Latude主要有兩個穿著黑白條紋乍似囚犯服裝的男舞者,在一個鐵製的雙層彈簧上運用彈力做各種精湛的空中翻轉,囚犯於狹隘壓抑的空間裡,極盡能事地跑跳、閒晃、踱步、睡覺……等,背景襯托著韋瓦第的交響曲混合著噪音與沈重的呼吸聲,將囚犯日復一日的機械生活以詼諧的筆調帶過,同時夾帶著無奈的傷感。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當舞者雙手抓住床緣的欄杆時,身體由空中側翻轉體的慢速降下,曲線的張力與重量的完全掌控,確實功力十足!
作品《軌道》Orbit拉開幕時,兩道微亮側光左右打在舞台的中央,空中浮現紅色圈環不停地上下轉動,觀衆正猜測這道美麗的迴旋光環是如何產生時,側光再亮了些,我們才看淸原來是一名婀娜矯健的女舞者扭動著泛光的呼拉圈,整支獨舞進行中,呼拉圈從未停止,不管加上轉圈、大跳、滾地翻轉等,她總是輕而易舉地將呼拉圈用各種速度上下轉至極限;是一支難度超高的舞作,但舞者克服了道具與身體的限制,用節奏將之融合一體,幻化成視覺與空間的色彩流線。另一支獨舞《桌語》Table Talk也是充滿驚奇的特技之作,舞者雙手倒立於桌邊,身體却可彎曲的與桌面平行,他桌上、桌下的跳躍,平衡動作完全是無重量(weightless)的移轉,手如脚的功能一般,不費吹灰之力地支撐身體跳舞。
最後舞碼E.C.,雖然是一九八二年的作品,但完全沒有因年代久遠而顯得過時,反而讓觀衆留下最難忘的句點。影子,許多人都玩過,但莫米克斯的版本是慧黠高明的,編舞者利用兩架投影機以及兩塊重疊的布幕製造豐富的意象,影像詭譎多變、出人意表,時而菩薩、蜘蛛,時而小人、怪獸,影子間的對話幽默荒誕,令人捧腹!
改編自電影《基督的最後誘惑》之舞作
《激情》主要採用作曲家彼得.蓋柏爾(Peter Gabriel)的音樂Passion全曲,原是電影《基督的最後誘惑》原聲帶。基本上,編舞者將音樂當成背景來烘托肢體氛圍,但整場音樂從頭至尾未曾間斷,造成聽覺上的疲乏。而且,某些段落的音樂曲式浩大,壓過舞蹈。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影像之中,編舞者採用半透明的布幕置於舞台前端,螢幕上的幻燈整場進行著,製造了影像與肢體上的特殊視覺景觀,但全場下來,却讓人難以喘息。
《激情》融合了兩極化的對比涵意,是眞摯與蔑視,是純潔與褻瀆,是天堂地獄、天使惡魔交替的新世紀幻想曲;在宗敎、犧牲、狂亂與罪惡等多重矛盾中,顯示「人類雖進化,文明却腐敗」的寓言。舞作由第一張幻燈「生命之樹」展開,舞者如同樹身的軀幹緩慢地萌芽茁壯。之後,舞者圍成圈,頭朝下地快速急轉,象徵星球運行、混沌初開。
如同電影,基督被釘於十字架的場面已由繩索替代,受難者從天而降,不是犧牲──是救贖世人,兩邊爲他代禱的修女如同天使般在空中飛舞翺翔,半裸的男舞者用雙手將繩索撐開,像上帝浮現於高空,刹那間,一個快速翻轉,全身倒掛,場面驚悚震撼!摩西是一個擅於處理影像與肢體的視覺藝術家,當螢幕上打著女子的手伸展一長串珍珠項鍊的幻燈且橫跨整個舞台上方時,兩名男舞者不斷重複做躍空而後往外俯衝的潛水動作,與畫面形成強烈對比。另一個夢幻唯美的片斷是,三個上空的女舞者披著透明白紗,跨躍舞台緩慢的舉抬後腿(Penché),舞者如綻放初開的花瓣純淨如玉。
文明不比原始。編舞者企圖回歸自然的宇宙觀在最後一幕特別被凸顯。舞者打著易折的籐條,像鳥的雙翅翩然飛起;像地球的經緯祝禱人類和平共存;如同最後影像上的古代女神,手握兩條蛇以象徵豐富多產、源源不斷。摩西結合多重複雜媒體以及挑戰龐大音樂曲目,並且以抽象肢體語彙來表達深層寓意,實爲艱鉅,作品雖有瑕疵,但仍不愧爲名作。
娛樂十足、老少咸宜的《棒球》
《棒球》則是娛樂性十足、老少咸宜,適合全家觀賞的寓敎於樂舞作。上半場從原始人拿著木頭打石頭的濫觴談起,銀幕上打著〝When it was a game〞時,觀衆笑聲四起!球在螢幕上越變越大,直到佈滿整個舞台。許多有趣的段落將球、球拍、手套、球員的想像力發揮地淋漓盡致。其中一幕,一個巨大的球在空中緩慢飄浮,當觀衆還在猜測球是如何被操控時,巨球已飛入由五名舞者所穿的超大摹擬手套布袋,一聲巨響,手套張開,爆破的球換成一名裸女躺於手套中,像魔術一般,讓人不禁發出驚歎!舞者將球場上的滑板、接球、投擲、打擊等各種可能性在搗蛋作怪與荒謬逗笑中玩得趣味橫生,同時穿揷著漫畫般的奇想。例如,一名舞者頭頂著一顆球,每當他往空中吹氣,球就變大,直到球吹的不能再大,他一停球就立刻成了洩氣的棒球;爆笑,却讓人摸不透、猜不著!編舞者還將啤酒文化融入球賽中,球員在六大桶啤酒罐裡大跳扭扭舞,最後,球員像是被揮棒而出的球,撞到牆壁貼在紙板上只露出頭和四肢,上半場就在如雷貫耳的歡笑中結束。
「棒球是一種宗敎、歷史與英雄崇拜!」下半場,摩西將棒球興盛衰微的史跡以抽象肢體來表現。舞台上的拱木象徵著凱旋門,過去的輝煌榮耀像是歷史般代代相傳,然而璀璨的英雄事跡必然像舞者剔透精鍊的肉體曲線,隱退湮滅於人生舞台。另一段敎人難忘的獨舞是首席舞者Cynthia Quinn將一顆如籃球大的棒球置於手心,不停地快速自轉同時繞著圓周,甚至頭仰空中,仍舊不改速度地急轉,當音樂停止她將球往空中抛起,燈暗!終場,兩個球員將球來回抛擲,螢幕上寫著「遊戲恆久不變」。摩西在全舞中採用了近二十種不同風格的音樂,從流行音樂到古典名曲皆有,影像的使用也從圖案性擴展到文字與歷史敍事的多元性,讓我們在娛樂之餘,同時上了一堂棒球發展史的課程。
文字|余秀青 人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