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舞蹈影片」仍是個模糊的名詞,
作者走訪英國最完整的舞蹈影像資料庫,
一窺陌生的舞蹈錄像世界。
對大部分的國內觀衆而言,「舞蹈影片」恐怕是個模糊的名詞。多數人會先聯想到的,大概是那些少數在市面上流通的古典芭蕾錄影帶,或是好萊塢早期的歌舞片。其實,這對圈內人也是一個定義不淸的藝術形式。歸根究底,「舞蹈影片」畢竟是個舶來品,有「必也正名乎」之慮者,不妨參考旁列的小辭庫。其餘的各位看倌,就請容我打混一下,將本文中提及的影像作品以「舞蹈影片」的中文名詞概稱之。
愛咬文嚼字的英國人正是定義「舞蹈影片」相關名詞的始作俑者,並以行動來釐淸界線。三〇年代末,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公司BBC便率先在電視上播出芭蕾表演;九〇年代末,更與第四頻道(Channel Four)分別邀請英國編舞家製作了許多長短不一的舞蹈影片,獲得熱烈回響、且引起以荷蘭爲始的各國機構仿效,結合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創作影像作品。
電子與實體的聯結
在歐洲舞蹈影片界舉足輕重的艾莉莎.法加雷諾(Elisa Vaccarino)曾說:「舞蹈是聯通電子體(Elec-tronic Body)與實體(Real Body)的最佳媒介。」但是要用具人性的肉身來溫暖冰冷的機械世界,不但需要各界精英群策群力,更是一項所費不貲的工程。經費來源與市場通路,這兩大難題如果沒有政府和媒體來協助解決,製作舞蹈影片絕對是一項全賠的犧牲奉獻。
舞蹈影片在台灣現身的次數,少到用兩手就可以數完:足爲現代經典的法製舞蹈影片《房間》La Cham-bre,僅於七、八年前金馬外片觀摩的短片展中驚鴻一瞥;去年德國文化中心曾配合舞蹈大師碧娜.鮑許的訪華,舉辦影像回顧展;還有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的表演藝術圖書室,偶爾也會選擇近似舞蹈影片的影碟來放映,聊慰舞迷的長期餓渴。而使啦.啦.啦.人類足印(La La La Human Steps)舞團在國際間一砲而紅的《人性二重奏之一》Human Sex Duo n.1與烏帕塔舞蹈劇場(Wuppertaler Tanzth-eater的《藍鬍子》Blue Beard,大概是舞蹈圈內私相流傳最廣的兩支舞蹈影帶。至於台灣自製的舞蹈影片,記憶所及,近年應該只在台北室內芭蕾舞團演出中出現過(註1)。
爲了加添第一手的歐脈血肉,筆者走訪了英國最完整的舞蹈影像資料庫「舞影地」(The Video Place),向經理史蒂芬.傑克曼(Steven Jackman)及行銷與專案總管法蘭西.慕琳(Francis Mullin)請敎這個國人十分陌生的課題。
創作與推廣並行
已成立六年的舞影地,隸屬於倫敦「所在劇場」(The Place Theatre),並與倫敦當代舞蹈學校(London Contemporary Dance School)毗鄰,自然肩負著推廣和敎育的雙重使命。「舞影地」的主要任務除了爲所在劇場內的演出作影像記錄外,並蒐集他國的舞蹈影片,提供學術硏究者與舞蹈工作者參考。更重要的是,「舞影地」每年會爲學校製作名爲《春之重裝》Spring Re-Loaded的系列敎育錄影帶,並自一九九五年起,與每年秋天舉辦的「舞集舞蹈節」(Dance Umbrella)結合,推出「舞上螢幕」系列活動。
「舞上螢幕」自三年前單純的影片放映,逐年發展成包含專題演講、自由座談、短期硏習營等的深度推廣,更特闢一個時段,專供世界各地的舞蹈影片製作者公開發表作品,與同好交換心得(註2)。不論對欣賞者也好,對從業人員也好,「舞上螢幕」系列活動的確爲舞蹈影片的愛好者,提供了一個內外兼顧的全方位的經驗。
目前「舞上螢幕」展演的舞蹈影片來源,除了向歐美同類組織借展外,英國本地的作品主要來自英格蘭藝術委員會(Arts Council of England)與英國國家廣播電視公司第二台(BBC2)共同委製的《爲鏡頭而舞》Dance for the Camera系列影片,以及同樣由英格蘭藝術委員會委製,專爲敎育用途所作的《采錄》Taped系列影帶。前者自九三年起,斷斷續續地辦了四屆,成品並在BBC2的晚間黃金時段播映。就影片而言,《爲鏡頭而舞》的作品多以電影手法拍攝,較具專業水準;《采錄》的內容則是學術意味較重,有時是某種理論的硏究或實踐。
舞蹈影片最愛錢!
除了「舞上螢幕」系列活動,英國國家電影院(National Film Theatre)與當代藝術協會(The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Arts),也經常與以推廣影像藝術爲宗旨的組織「電影錄像會集」(Film and Video Umbrella)合作,不定期地放映舞蹈影片選集。
看到這裡,很羨慕英國佬的眼福吧?可是「舞影地」的兩位大將可不這麼樂觀。因爲無論是「舞上螢幕」、《春之重裝》、《爲鏡頭而舞》,還是《采錄》,每年都要仰賴國家機構來撥賜預算,資金的有無與大小根本無法掌握。就算幸運地辦了一次,也不知道明年還有沒有戲唱。傑克曼與慕琳自嘲地說:「我們只能過一天算一天了!」尤其當我天眞地問及將來的發展計畫時,他倆忍不住用無奈的口吻說:「口袋沒錢買菜、就算列出皇家大餐也沒用啊!」看他們一副「我倆沒有明天」的神色,我在想,舞蹈影片在台灣到今天都沒有,何時才能往未來跨出第一步呢?
註:
1.《長廊》蔣秋娥編舞、邱馨慧、葉美鈴共同導演,九四年於國家劇院實驗劇場首映。全長十六分鐘。
2.《舞影小辭庫》的內容參考自Dance and Video by Elisa Vaccarioo, Ballet Interna-tional, Issue 8.9, August 1997,以及《電影錄像會集》Film and Video Umbrella的文件資料。
3.有興趣參加的影像工作者,可函寄至下列地址詢問或索取報名表格:
Open Forum, The Video Place, 17 Duke's Road, Lon-don WC1H 9AB, U.K.
文字|黃琇瑜 倫敦城市大學藝術評論碩士後研究生
舞影小辭庫
Videodanse:法文,內含大量舞蹈的錄像作品,爲一種視覺藝術形式,其中的舞蹈只存在及透過影像表現。
Camera Choreography:鏡頭動作編排。
Dance for the Camera:以劇場版的舞蹈演出爲藍本,爲鏡頭拍攝重新編排的影像作品。
Video Dance:泛指由編舞家與影像導演合作,特別爲視覺媒材的特性量身定作的舞蹈,可視爲獨立的舞作。
Dance Film:泛指以舞蹈爲主題的影像作品。
Digital Dance:人身舞蹈與電子科技的結合。多指以軟體LifeForms配合眞實舞者編作,或以電子圖像與人身舞蹈複合,成果或僅存於電腦或光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