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弗柏格劇院外觀。(Michalik 攝)
德國 環球舞台/德國

柏林舞蹈新生態

龐大的整建經費嚴重地影響了德國經濟,藝術更是首當其衝。許多藝術組織以結合多元化經營的方式,爲新進開拓管道。本文將就三個不同舞蹈系列的籌辦,一探柏林舞蹈的新生態。

龐大的整建經費嚴重地影響了德國經濟,藝術更是首當其衝。許多藝術組織以結合多元化經營的方式,爲新進開拓管道。本文將就三個不同舞蹈系列的籌辦,一探柏林舞蹈的新生態。

在柏林圍牆尙未倒塌(一九八九年)之前,德國一直是藝術家夢寐以求的天堂,寬裕的政府補助與社會福利讓創作者高枕無憂。但自從東、西德合併之後,超乎預料的龐大整建經費,嚴重影響了德國經濟,藝術更是首當其衝。去年柏林政府僅補助四個舞團(註1)以及另外四個舞蹈演出計畫(註2),在如此有限的經費之下,大多數舞團必須另尋出路,許多組織以結合多元化的經營的方式,開拓了無數管道給新進。筆者抵達柏林僅三個月,前後已觀賞過四個不同典型、大小的舞蹈節,原以爲柏林的現代舞頗爲蕭條,卻發現舞展多的來不及看。以下藉介紹三個不同舞蹈系列的籌辦,一探柏林的舞蹈生態。

自負盈虧的「帕弗柏格舞蹈日」

「帕弗柏格舞蹈日」Tanztage im Pfeffer-berg從一九九六年開始,並於每年一月及九月各舉行一次。特別的是,這個場地主要是辦音樂會用的,因爲有舞蹈地板及燈具,便索性辦個舞展,但卻意外地演變成頗具規模的舞蹈節,主辦單位以音樂會的盈餘或企業贊助來資助舞蹈演出,毫無政府補助。去年九月的舞展共持續兩週(九至二十四日),其中不乏駐柏林的國外舞團,例如:Tolada (以色列)、Zen in the Basement(美國)、Josephine Evrard (法國)以及柏林當地的年輕編舞者Lilian Graca、Ingo Reulecke、Stefan Hahn等,除了十一個團體演出十二場之外,並在每個舞團的演出前後,邀請個別藝術家結合裝置、景觀,嘗試環境音樂舞蹈。

帕弗柏格這棟建築有其歷史淵源。早在一八四一年由帕弗(Pfeffer)建立,原爲啤酒釀製工廠,隨著時代變遷,還曾歷經了養馬場、餐廳、鋼筋工業、修理廠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了防空洞。大門左側的建築曾被炸毀,目前仍未修復,而地下室雖然擁有四千平方公尺的面積,卻因爲經常積水而荒廢。地面樓除了一個偌大的中庭花園咖啡以及劇場之外,其餘皆爲辦公用途。這個超過一百五十年的老建築爲國家的保存古蹟之一,目前仍隸屬政府,但以低廉租金提供給民間使用。因地點靠市區中心,政府有意將整棟建築拍賣,雖然租用此建築的組織已考慮買下,但因維修費過高目前仍在籌措經費。

每年夏天,中庭花園的戶外舞台常舉行免費的音樂演奏。頻繁的活動帶來衆多人潮,尤其是較著名的樂團,經常將劇場擠得水洩不通(劇場內、外各可容一千名觀衆),因此看舞展的觀衆中不乏經常來此的音樂人,這對舞蹈人口的擴展無異是個最佳途徑,尤其是結合現場音樂的戶外演出,效果更佳。

主辦人Barbara Friedrich表示,在沒有任何政府補助之下,他們僅能提供場地以及負責統籌、宣傳、技術、票務等。柏林當地的舞團可拿百分之七十(一百二十個座位左右)的票房收入,國外團體則視情況而定,但因經費有限,邀請對象大多數是獨舞或小團體。Barbara坦承基於對舞蹈的熱愛,她希望提供給更多年輕人機會,只要她認爲有潛力的舞者或專家肯定的舞團皆能在此演出。「帕弗柏格舞蹈日」的舉辦方式,目前仍處於實驗階段。因人力經費困窘,Barbara全憑一己之熱忱,從連絡、製作、賣票、搬道具、獻花到整理場地,甚至爲舞者煮東西及準備餐點等,那種全心投入的奉獻與對舞者無微不至的照顧,眞敎人感動!

哈樂遜烏弗劇場主辦的「舞蹈時光」

「舞蹈時光」Tanz Zeit則由哈樂遜烏弗劇場(Theater am Halleschen Ufer)主辦,每年舉行兩次(四月及十月),每季爲期四週。本季共有七個舞團參與,其中以英籍駐荷蘭的編舞者Randall Scott之作品較爲出色,不論編舞結構及技巧皆屬成熟;柏林編舞者Thomas Lehmen的獨舞主要結合武術與現代舞,Be Van Vark的舞作則以透明塑膠裝(臀、胸各有鼓起的圓椎形氣泡),製造出視覺效果!

舞蹈部門的負責人Bjorn Dirk Schluter指出,此劇場每年從柏林政府拿到將近兩千萬台幣的經費,但僅夠支付房租、水電、文宣以及七個全職(行政、技術),外加六個兼職員工的基本開銷,所以無法提供任何製作經費給表演團體。因此,無論國、內外的舞團一律僅拿票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通常國外舞團是由當地政府或駐外使館資助經費(交通、食宿等)。因爲「舞蹈時光」的主要經費來自政府,所以劇場百分之八十的演出以柏林當地的團體爲主。

哈樂遜烏弗劇場成立於一九五八年,曾是六、七〇年代最重要的戲劇劇場。一九九三年再度重整,並以呈現當代及前衛的戲劇、舞蹈作品爲主,五年來已有一百多個團體(註3)在此演出,此劇場擁有兩百三十個座位,是目前柏林設備最好(燈光、器材)的實驗劇場。除了舞蹈節以外,並與歐洲其它劇場合辦戲劇節以及多媒體藝術節等,且提供免費排練場給沒有政府補助的團體。

都市間的交通「柏林雙城舞蹈節」

柏林雙城舞蹈節「皮膚」(a/skin),是由「舞蹈實驗室與客席」(Tanz Labor und Gaste)(註4)以及「藝術學會」(Akademie der kun-ste)聯合主辦,並於每年邀請另一個國家或城市協辦,是個極具特色的舞蹈節。去年則和阿姆斯特丹協辦,共有十一個編舞家呈現十三支舞作。主辦人Norbert Servos是知名的《國際芭蕾》International Ballet雜誌(註5)的創辦人之一,並出版過數本介紹碧娜.鮑許的書籍,兼具舞評家、編舞者及製作人等多重身份。

這個舞蹈節從一九九四年開始,通常在十一月舉辦,主要目的在鼓勵新人、發掘新風格作品,以及相互觀摩不同國家文化的現代舞發展,而參加的節目必須是柏林首演。Norbert談及,他原希望在春、秋各辦一季,並將舞台由柏林延伸到其它國家的城市,但這需要雙方政府的共同支持才有可能。在不提供製作、演出費(舞團僅拿票房收入的百分之七十)的情況之下,仍需支出約台幣一百萬元做爲行政、文宣及技術人員等費用。每年雖有「藝術學會」提供免費劇場(五百個座位)以及少數經費(台幣八萬元),但食宿、交通、印刷等都得尋求私人或廠商贊助,而去年因荷蘭大使館資助一半的經費才促成此次舞展。

綜觀以上的幾個舞蹈節,皆是在經費拮据的狀況下舉辦的,雖然節目很多,但品質良莠不齊,多數較好的演出都是國外來的舞團,或是住在柏林的外籍編舞家的作品。主要原因是政府補助政策的弊端(註6),讓許多編舞家與舞者陸續往其它城市及國家發展,以及全面性舞蹈敎育之缺乏(柏林的舞蹈科系並無現代舞技巧,舞者的訓練仍以傳統的芭蕾舞爲主)。另外,德國的現代舞自瑪麗.魏格曼的表現主義風格至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皆不是以肢體表現爲中心,許多演出經常流於理性思維層面,導致觀衆失去對純粹肢體動作的原始感動。

在西元兩千年以前,柏林的所有重大建設即將陸續完成,原屬西德首都的波昻政府也將遷移至柏林,在推動柏林成爲歐洲主要的經濟市場中心之下,政府企盼將柏林發展成爲國際舞蹈中心,而藝術政策的全面改善是目前的首要課題,如果幸運,一九九九年的柏林將有另一番新景象!

註:

1.柏林政府將舞蹈、戲劇補助歸爲同一類,但舞蹈的經費每年不斷遞減,例如和一九九四年比較,去年僅有三分之一的舞團受到補助。獲補助的舞團可連續三年拿到經費,去年有Tanzfabrik、Sasha Waltz、Tolada、Rubato等團獲補助,每年大約給予三至四百萬元台幣左右,但需製作兩次舞展。

2.各項舞蹈補助每年僅收件一次,九月底截止。舞蹈演出以計畫的大小撥給不同補助,去年四個舞蹈演出計畫補助總額是台幣兩百五十萬元左右。

3.柏林目前有三百多個獨立的舞蹈、戲劇、舞蹈劇場(Tanztheater)以及表演藝術等團體,獨立團體意指不依附在固定劇場或不受雇於政府的組織。

4.舞蹈實驗室與客席(TanzLabor und Gaste)在一九九二年由編舞者Tatjana Orlob、Zorbert Servos以及戲劇導演Jochen Heinrich共同成立。

5.《國際芭蕾雜誌》International Ballet成立於一九七六年,在一九八九年時同時出版德文與英文,到了一九九三年與《現代舞蹈雜誌》Tanz Aktuell合併成目前的《芭蕾舞蹈雜誌》Ballet Tanz。

6.柏林政府每年將主要的經費補助三大芭蕾舞團,多數現代舞團沒有拿到任何經費,在無以爲繼的情況下,除了影響製作品質,也阻礙了現代舞發展。

 

文字|余秀青  人體舞蹈劇場藝術總監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