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歌劇院的《蒼原》,流露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薛若鄰 提供)
回想與回響 Echo 回想與回響

精品薈萃 絢麗多彩

第五屆中國藝術節述評

深具影響力的中國藝術節,除了專業劇團表演,還有各種地方民俗的群衆活動;由遴選的節目中可見凸顯精緻藝術的格局。

深具影響力的中國藝術節,除了專業劇團表演,還有各種地方民俗的群衆活動;由遴選的節目中可見凸顯精緻藝術的格局。

第五屆中國藝術節於去年十月二十五日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歷時十二天。參加本屆藝術節演出的節目共有三十二齣,大陸內地佔二十四齣,其中近年來獲「文華」大奬的劇目七齣,獲新劇目奬的劇目三齣,合計十齣,佔大陸劇目的百分之四十。香港舞集、澳門室內樂、台北市立國樂團、台灣銅管樂團也參加演出;蒙古共和國歌舞、印度歌舞、德國科隆室內樂、以色列芭蕾舞也遠道前來獻藝。

精品意識的凸顯

本屆藝術節除了專業藝術院團演出之外,四川省各地各處還舉辦了燈會、畫展、書法展、攝影展、民俗展、服飾展、文物展、民間工藝展等多種展覽,形成了一個充滿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情的群衆文化活動的高潮。

過去四屆藝術節的展演,主要是推出新劇目和新節目,這當然非常必要;新劇目和新節目中固然有相當優秀之作,然而就總體格局而言,新劇(節)目還存在成熟度的問題。而這屆藝術節凸出了精品意識,即使所選的新劇(節)目也比較出色,尤其是獲得「文華」大奬的歌劇《蒼原》,舞劇《邊城》、《遠山的花朶》,話劇《地質師》,武曲《山杠爺》、《死水微瀾》、《歌王》等,更是壓軸之作。此外,還有祝賀演出的劇目,如戲曲、話劇、木偶劇以及歌舞、音樂會、小品等十六齣,可謂豐富多采,琳琅滿目。

精采悲壯的歌劇表演

遼寧歌劇院演出的《蒼原》,表現了曾流落在沙俄伏爾加河下游的蒙古族土爾扈特部落,於淸乾隆年間東歸的事迹。他們不堪忍受沙俄的剝削壓迫及逼迫他們與土耳其打仗,在渥巴錫汗的率領下,部落決定東歸天山。出發時有十七萬衆,但是到了天山只剩下七萬多人,終於實現了奔向國門的壯舉。全劇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

這齣歌劇的歌唱很出色,有渥巴錫汗和娜仁高娃的二重唱;渥巴錫汗、舍楞將軍及其戀人娜仁高娃、大台吉艾陪雷的四重唱。演員音色美、音域寬,場內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尤其是娜仁高娃懷念舍楞時詠唱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假如你是草原,我就是草原上的一條河;假如你是一條河,我就是水上的波……」那悅耳的抒情歌聲,令人心往神馳。

民間傳說的深刻再現

江蘇歌劇院演出的《孫武》,再現了春秋後期鐵馬金戈、戰鼓喧騰的戰亂年代。孫武執法如山,爲大膽斬殺吳王的寵姬而快意,卻又爲吳軍運用他的兵法攻楚略地後的屠殺濫殺而嘆惜,這是一代「兵聖」的悲哀;由此,他與吳王產生了深刻的衝突。全劇氣勢磅礴,凝重悲壯。

重慶歌劇院演出的《巫山神女》,描繪了上古鴻濛時代,巫山江水湍急的背景,江心危礁「朝我來」長期危害過往船隻,使其船毀人亡,船夫水旺以其膽識和強悍的體魄,令「朝我來」的九妹爲之傾倒並生愛心,他們終以犧牲自己的幸福生化了神女峰(九妹)和朝朝暮暮縈繞神女峰的七彩雲(水旺),使巫峽暢通無險。

悲悽動人的情感糾葛

湖南省歌舞劇院演出的《邊城》根據著名文學家沈從文的同名小說改編。故事描述二十世紀初葉的湘西茶峒,老船夫的外孫翠翠,與城裡的兩兄弟天保和儺送的感情糾葛。天保、儺送都愛上了聰明活潑的翠翠,天保發覺後主動避開,在遠走的江水中翻船死去,儺送非常痛心,也繼而出走。這意外使老船夫遭受巨大的打擊,在風雨雷電交加中死去,留下了孤苦零仃的翠翠。

這是一個滿目生輝又悲戚動人的故事。觀衆在欣賞的過程中被舞者優美的舞姿所展示的詩情畫意所吸引,感受到湘西土地的古樸的民風和粗獷的民情。

寫實生動的新編話劇

黑龍江省大慶市話劇團演出的《地質師》,表現六〇年代初期,洛明(綽號駱駝)、盧靜、羅大生、劉仁、曲丹等一批熱血靑年,從北京某石油學院畢業爭相奔向大慶油田工作的故事。三十多年的人生旅途,他們在事業和愛情上譜寫了感人的壯歌。洛明爲了事業,不能從北大荒的大慶常回北京,不能盡到做丈夫的責任,忍痛讓他所愛的人盧靜與自己的同學──調到北京工作的羅大生相戀並結合,自己卻與一個採油女工成家。洛明扎根油城,爲大慶油田的開發立下了汗馬功勞。羅大生雖因工作需要上調北京,並與盧靜結婚,但他心深處那種說不淸的情結卻常常使他陷入苦悶和失落。

九〇年代,幾個年近花甲的老同學重新聚首話當年,洛明、盧靜、羅大生心中有無限的苦澀,但是,洛明追求事業的雄心,以他博大的胸懷和火一樣的熱情,融化了所有的遺憾和煩惱。

《地質師》舞台背景自始至終就是盧靜的家,窗外就是北京站的大鐘。匆匆的歲月使這群年靑人從中年步入了老年,而北京站的火車連接著北京和大慶,北京站的時鐘就是歷史的見證。

歷史與現實的詮釋與謳歌

甘肅省話劇團演出的《馬背菩提》根據一段史實創作。七百多年前,蒙古汗國皇子濶端率領三萬鐵騎到達西藏彭波地區,他放棄了武力征服的計畫,認眞尋找和平解決問題的途徑。公元一二四七年西藏宗敎領袖薩班與蒙古皇子濶端在甘肅涼州(今武威)終於舉行了歷史性會談,暗示了蒙古與西藏民族融合的意義。劇中那個十二歲的孩子八思巴(後來成爲西藏五世法祖)和比他小四歲的弟弟恰那多吉的稚嫩淸亮的童音,以及乃馬眞蒙古皇后那一聲「小可憐」,爲該劇磅礴凝重的氣勢增添了一道婉約平和的柔光。全劇演員的表演很投入,尤其令人感動的是扮演薩班總管的年屆八十高齡的老演員沈凌,深刻詮釋了宗敎氛圍中的管家的心態和行爲。

重慶市話劇院演出的《船過三峽》,故事中描述船員們爲多少家庭和親人提供了團聚的機會,可是他們自己卻不能盡到對家庭、妻子、子女應盡的責任。該劇熱情地謳歌了船工們敬業和奉獻精神,一九九六年的中秋之夜,該劇劇組在長江的「長河」客輪上,展開了爲期二十七天的長江巡迴,慰問船員。他們有時一天換兩條船、三條船。船員看到劇團演出自己的生活,非常激動,分手時揮淚吿別。此次長江巡演,劇組跨越了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六省,總行程一萬多公里,其間兩進南京、四進九江、八進漢口,爲五家輪船公司及十七條客輪演出三十二場,船員們慨嘆:「船過三峽幾行淚,獻身長江不了情」。

傳統戲曲輪番上陣

京戲《風雨同仁堂》以一個有三百多年的老字號中藥店同仁堂的滄桑變化爲軌迹,故事從一八九〇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大柵欄,同仁堂鋪面被燒,錢、藥被搶,損失慘重爲開端,敍述女東家樂徐氏臨危受命,率領全店職工同心同德,經歷了成與敗,生與死的考驗,終於使同仁堂轉危爲安的歷程。全劇以八國聯軍侵佔北京的同仁堂三個大字的匾牌的〈失匾〉、〈歸匾〉、〈押匾〉、〈贖匾〉、〈掛匾〉等情節爲貫穿線,以是否爲洋人製造「如意長生酒」爲中心內容,展開了愛國與媚敵的激烈衝突,塑造了樂徐氏臨危不懼、有膽有識的可敬形象;劇中描繪了大掌櫃大局爲重,不惜犧牲孫女愛情而與店鋪保持一心的樸實形象,而二掌櫃有敢做敢當、捨己爲人的英雄氣概。

北京京劇院爲演好這台戲,派出了老旦、老生和武生等最強陣容,《風雨生同仁堂》最近爲北京的大學生做專場演出,反應強烈,大學生們說要拿出像《風雨生同仁堂》這樣的戲才能振興京戲,征服當代靑年。

四川省劇院演出的川戲《變臉》,描述江湖藝人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隻身浪跡天涯,三、四十歲尙未成親。他遵守祖訓,技藝傳男不傳女。爲了傳承變臉絕活,他從人口販子手中買來狗娃,後來水上漂發現狗娃是個小姑娘,大失所望,決心丟棄狗娃,狗娃拼死懇求,便改作小幫工留在水上漂身邊。狗娃好奇,偷看了水上漂變臉技藝,跳船逃跑。狗娃雖然闖了禍,但心中感念主人水上漂,她救出人口販子中的幼兒天賜,故意留給水上漂。水上漂以爲這是上天的恩賜,便認做孫兒,却招來橫禍,狗娃也慘死。這齣戲揭示了傳統觀念重男輕女給舊社會藝人帶來的苦難,封閉文化和落後習俗編織的無情的網,籠罩著無數中國人的心靈,這便是造成水上漂悲劇的社會因素。

群丑藝術淋漓發揮

福建晉江市高甲戲劇團演出的《金魁星》,根據九十高齡的高甲戲名丑柯賢溪老人口述的傳統戲整理改編。故事表現古代一個賣花婆胡氏心地善良,情眞義勇,爲助秀才王贊上京求取功名,夜入吿老丞相、地方富豪何大諒府中。後得知何府千金何金蓮暗慕王贊,胡氏歡喜,於何小姐閨房中拿了一尊金魁星,暗置王贊院中,王贊以爲天官賜福,把金魁星拿到何府當鋪典當,欲作趕考資金,被何大諒當作盜賊抓入縣衙,嚴刑拷打,關進大牢。胡氏聞訊,採取〈探監〉、〈吿狀〉、〈測字〉、〈闖堂〉等行動,歷盡艱辛,幾經曲折,終於成全了王贊和何金蓮的好事。

戲中胡氏爲花婆丑,巡按爲袍帶丑,何氏丈夫爲破衫丑,還有衙役丑等,構成一幅「群丑圖」。在書生王贊屈打成抬時,胡氏急中生「智」,狀吿何丞相嫌貧悔婚,誣良爲盜。於是公堂對質,何小姐幾經猶豫,終於認親,置老相國於被動尶尬的境地,而巡按又辦了一個糊塗案,成就了一對鴛鴦。

這齣戲寓莊於諧,以丑爲美,群丑竟美,柯派表演藝術特別是女丑表演藝術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每一場戲都妙趣橫生。

飾演胡氏的賴宗卯,是柯賢溪的得意門生,他深得柯賢溪技術的眞傳、演喜劇、演丑角,從不過分誇張,也絕不油腔滑調,而是分寸得當,把握有度,他的身段、舞步,甚至騎驢的多種舞姿,在老態龍鍾裡,透出一股矯健淸新的質樸氣息。

時代變遷與文化衝擊

四川成都市川劇一、二聯合團演出的川戲《山杠爺》,描寫農村基層幹部山杠爺在農村實行「一言堂」制度,以土法整治村民,而山杠爺又欣賞這種落後的管理方法,在長時期的家長制作風下,他們不以法律爲依據,私自下令把虐待婆婆的農村婦女遊街示衆。這潑婦由於好面子,竟半夜吊死在山杠爺的大門前。出了人命,他不得不負法律責任,山杠爺要坐班房。當他被押離開村子的時候,村民們送他時說:「杠爺,你老人家走了,今後我們咋個辦?」群衆感到茫然,也就深刻地揭示了當今中國農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或許還沒有眞正找到有效的管理方法。山杠爺辦事不謀私利,淸正廉潔,但是他犯了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揭示了管理階層觀念和作風的轉變非常重要。

四川省靑年川劇團演出的《死水微瀾》表現了淸朝未年至辛亥革命前夕的四川農村的苦難生活。鄧么姑與大表哥羅德生發生的戀情,旣有情愛的一面,又有敬仰的一面。對鄧么姑來說,屬於婚外戀;對羅德生來說,是佔有了表弟媳婦。他們的戀情,旣不回避么姑的丈夫蔡儍子,也不回避么姑的母親鄧大媽。鄧大媽驚嘆:「這世道好像要變了!」羅德生帶頭反抗洋人,土老肥羅天成也驚呼:「這世道好像要變了!」鄧么姑和羅德生採用的超常行動,終於使這潭死水激起微瀾。

廣西壯劇團演出的《歌王》,題材與歷史風情有關。漢代北方的軍隊進軍嶺南,與當地駐越人民相結合,共同開發這齣載歌載舞的壯劇,大量融合壯族的民俗風情,如〈迎歌〉、〈哭嫁歌〉、〈懷胎歌〉、〈攔路歌〉、以及〈賠米認舅〉等習俗。

這齣戲揭示了古代山野文化與正統文化的撞擊,百越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差異,在一系列矛盾衝突後,最終完成了南北文化的大融合。

 

文字|薛若鄰  中國藝術研究劇院院長

廣告圖片
專欄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