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雷默東歐音樂系列之一《來自故鄕》。(華納唱片 提供)
焦點 焦點

在現代音樂中悠游自在

基東.克雷默與克雷默弦樂團

克雷默所安排的曲目是以近幾年來他熟悉的現代音樂爲主,包括格拉斯、舒尼特克、帕特、皮亞左拉、康雪利的作品,是他繼「向皮亞左拉致敬」系列的巡迴之後,最新的演奏安排。

克雷默所安排的曲目是以近幾年來他熟悉的現代音樂爲主,包括格拉斯、舒尼特克、帕特、皮亞左拉、康雪利的作品,是他繼「向皮亞左拉致敬」系列的巡迴之後,最新的演奏安排。

基東.克雷默曁克雷默弦樂團

國家音樂廳

2月9、10日

一九八六年七月,在奧地利的布根高地(Bur-genland)一地,有一場音樂會進行中,台上的表演者擠眉弄眼,頑皮地耍弄著手中的樂器,台下的觀衆則嬉鬧笑罵,不斷地拍手跺脚又大聲叫好。

這不是街頭藝人的表演,也不是愚人節音樂會,而是柴科夫斯基大賽首獎得主基東.克雷默(Gidon Kremer)和他的朋友們,年年在此舉辦的「洛肯豪斯音樂節」(Lockenhaus)。

克雷默一九四七年出生於拉脫維亞首都里加(Riga),父親與祖父皆爲小提琴家。克雷默七歲時開始接受正式音樂敎育,十六歲時贏得拉脫維亞共和國比賽首獎,之後進入莫斯科音樂院跟隨大師大衛.歐依斯特拉夫(David Ois-trakh)學習。在莫斯科音樂院時期,克雷默屢屢得到許多小提琴比賽獎項,如依麗莎白音樂大賽、帕格尼尼大賽、法蘭克福音樂獎等。而叫他聲名大噪的,是一九七〇年得到的柴科夫斯基音樂大賽冠軍,從此快速躍升至西方樂壇。

現代音樂舞台──洛肯豪斯音樂節

克雷默的音樂路一開始和大部分的演奏家一樣,早期他也錄製許多經典的傳統曲目,如一系列在DG灌錄的小提琴協奏曲,及與鋼琴家阿格麗希合作的小提琴奏鳴曲,數量都不少。但克雷默被稱爲現代音樂偉大的開路先鋒,則是以洛肯豪斯音樂節最具代表性。

自一九八一年起,克雷默每年均親自邀請許多音樂家,於奧地利洛肯豪斯音樂節中演出,如知名鋼琴家阿格麗希、大提琴家麥斯基、包羅定弦樂四重奏等皆在列。音樂會曲目也都由他親自挑選,原本以室內樂演奏爲主,後來卻成爲向世人介紹現代音樂的大舞台。舒尼特克(Alfred Schnittke, 1934-1998)、帕特(Arvo Pärt, 1935-)、古白杜琳娜(Sofia Gubaidulina)等當代作曲家的作品許多都在此音樂節中首演。一九八六及一九八九年,洛肯豪斯的朋友們也曾到台灣演出。

ECM出版了五張此音樂節的錄音;Philips也曾出版過一套十一輯的現場錄音,現已絕版,但仍可以找得到精選安可曲目的《洛肯豪斯的朋友們》專輯,精采的傳統及現代作品經過改編,結合許多不同的音樂分子,探戈、舞曲、流行音樂或民謠都進入巴赫、克賴斯勒的世界裡。這就是克雷默,喜歡和朋友們「玩」音樂,聽過這張專輯,您絕對會相信克雷默對音樂深厚的情感,及在音樂世界中悠游自如的態度。

克雷默四重奏與皮亞左拉探戈音樂

繼洛肯豪斯音樂節之後,克雷默的新舉是改編皮亞左拉(Astor Piazzola)的探戈音樂。據克雷默自述,他在一場演奏會中初次聽到皮亞左拉的音樂時,深受感動,覺得這樣一個來自遙遠異地的音樂,竟能如此貼近他的靈魂。事實上,皮亞左拉已是一位改編高手,他的所有創作都取材自流行於阿根廷酒館或妓院的探戈舞曲,將原本草根性極強的節奏音樂改編成精緻的、具藝術性的旋律音樂。克雷默接收了這樣一種改良過的探戈音樂,更加上本身的改編,成了他系列專輯和全球演出的主題。相較於皮亞左拉對探戈音樂藝術層次的提昇,克雷默的探戈更加貼近古典,優美精緻的風格幾乎已尋不到舞曲的節奏性,但其中抒發的情感卻足以令聽者感動落淚。

一九九六年起,克雷默組成了一個稱爲「克雷默四重奏」(Gidon Kremer Quartet)的團體巡迴世界專門演奏皮亞左拉的音樂,並灌錄了兩張探戈精選輯(華納出版),除了小提琴由他自己擔任之外,其他成員爲新式手風琴手葛羅爾維根(P. Glorvigen)、鋼琴手沙哈洛夫(V. Sakharov)、低音提琴手包許(A. Posch)。這個團體也曾於九六年九月來到台灣表演。前兩年探戈音樂風行一時,電影配樂、古典或跨界的藝人都紛紛推出探戈專輯,但克雷默可不是趕潮流,他早在一九九五年,便在洛肯豪斯音樂節中安排了皮亞左拉的曲目,並有計畫地改編樂曲,可以說這一波探戈熱,還是克雷默所點燃的。

即使是大衆耳熟能詳的探戈,克雷默也不會讓它流俗,他曾結合舞者與這套探戈音樂共同演出,使得觀衆不僅聽到新的探戈音樂,還附帶看到了新的探戈舞法。巡迴世界時,克雷默則在演奏場地的燈光效果下工夫,利用冷冽的藍紫色燈光,隨著樂曲變化,使聽衆經由聽覺及視覺的同時接收,更強烈地感受他要表達的心靈歷程。

遠離.兒時.故鄕──東歐音樂系列

在演奏皮亞左拉的同時,克雷默又將焦點放在東歐的現代音樂,灌錄了三張系列專輯(華納出版),分別是《兒時印象》──收錄羅馬尼亞作曲家安奈斯庫(G. Eenescu, 1881-1955)等東歐作品;《來自故鄕》──收錄來自克雷默的故鄕波羅的海,包括一共七位作曲家的作品;以及《遠離蘇聯》──收錄舒尼特克、斯特拉溫斯基及盧里耶(Arthur Lourie, 1892-1966)的作品。

《兒時印象》中三位作曲家分別來自羅馬尼亞(安奈斯庫)、捷克(舒霍夫E. Schulhoff)及匈牙利(巴爾托克),音樂中斯拉夫民族風格的節奏感和淡淡的哀愁味道貫穿整張專輯。《來自故鄕》中的七個作曲家包括了較常在克雷默的演奏會中出現的愛沙尼亞籍作曲家帕特、立陶宛著名作曲家德瓦里奧納斯(B. Dvar-ionas, 1904-1972)等。這張專輯風格具有濃重的北歐風味,和另外兩張專輯大異其趣,這或許是由於波羅的海的地緣關係。《遠離蘇聯》巧的是三位作曲家都來自蘇聯,卻又遠離蘇聯,由相同際遇的克雷默來詮釋,異中求同的風味及對蘇聯的複雜情感,在音樂中能夠很明顯地感受得到。

克雷默弦樂團的世界巡迴

克雷默身爲現代音樂的先鋒,對於音樂的敏感度及喜好總走在潮流面前,更由於他對室內樂形式的愛好,使他在一九九七年二月,五十歲生日的時候成立了「克雷默弦樂團」(KREMERata BALTICA)。這個新成立的團體平均年齡才二十二歲,成員皆是波羅的海附近各小國如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挑選出的菁英份子。克雷默此舉除顯示對提拔故鄕後進的企圖之外,也讓他自己在安排曲目上有更多的空間。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克雷默帶領此樂團巡迴世界各地,是他繼「向皮亞左拉致敬」系列的巡迴之後,最新的演奏安排,並將於本月來到台灣演出。

這一次,克雷默所安排的曲目還是以近幾年來他熟悉的現代音樂爲主,包括格拉斯(Philip Glass,)、舒尼特克、帕特、皮亞左拉、康雪利(Gija Kantscheli)的作品。値得一提的是,和克雷默具有深厚交情的俄國作曲家舒尼特克,甫於去年過世,這位廿世紀音樂大師曾爲克雷默量身訂做許多作品,如與貝許梅及羅斯托波維奇合作的三重協奏曲、第二及第三號小提琴協奏曲等。舒尼特克對現代音樂的貢獻已蓋棺論定,但克雷默將舒尼特克的音樂介紹到西歐世界,其功勞更是不可抹滅。對於好友久病辭世,我們還無法知道克雷默心中做何感想,或許可在此次演奏的舒尼特克作品中聽到蛛絲馬跡。

克雷默這次還是帶來了兩首皮亞左拉的音樂,但與一九九六年來台的曲目並無重複。《探戈芭蕾》創作於一九六九年,是受舞蹈創作者阿萊斯委託而作;《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四季》四個樂章分別創作於一九六五年至一九七〇年,這一次克雷默很有創意地將皮亞左拉這套阿根廷首都的四季,結合韋瓦第義大利式的四季,兩種截然不同的音樂如何融爲一體?値得拭目以待。

 

文字|呂家玢  音樂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