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過五十年歷史的茱莉亞四重奏,從去年起以完全新的面貌與樂壇見面。(Erich Hartmann、Magnum 攝、提供)
焦點 焦點

老樹新枝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樂團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樂團來台,帶來的是莫札特、史麥塔納和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黃金時代的經典。該團在詮釋古典樂派、國民樂派和現代派上的不同手法,對於任何喜愛室內樂的人而言,這都是一套最具誠意且份量十足的大餐。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樂團來台,帶來的是莫札特、史麥塔納和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黃金時代的經典。該團在詮釋古典樂派、國民樂派和現代派上的不同手法,對於任何喜愛室內樂的人而言,這都是一套最具誠意且份量十足的大餐。

茱莉亞弦樂四重奏

國家音樂廳

1月17日

由於台灣唱片市場長期受到日本和英國媒體的影響,再加上本地代理唱片公司的一再易主與輕忽,茱莉亞四重奏團在本地聆樂者的心目中,始終是一個似曾聽聞卻又不佔份量的名字。就連經常注意四重奏消息的音樂人士,對茱莉亞弦樂四重奏的印象,也多半停留在他們演奏現代美國作曲家作品的權威地位,而較少注意到他們所擁有的長久演出經驗與在二十世紀弦樂四重奏史上的重要性。

四重奏與獨奏

音樂史上正式指定以弦樂四重奏的編制演出的樂曲,大致可由海頓作品《第一號弦樂四重奏》算起;這之前泰勒曼寫過供長笛獨奏的四重奏,而巴赫的《賦格的藝術》也有人建議可由弦樂四重奏演出,但其基本和聲架構和音程距離一開始都不是爲弦樂四重奏所設想,所以並不能算。

海頓的作品一號四重奏出版於一七五九年,從此以後音樂史上幾乎每年都有新的弦樂四重奏作品產生。然而正式成立的弦樂四重奏團卻一直到十九世紀末才產生,在這之前,並沒有出現過由四位提琴家組成的固定弦樂四重奏團體。在十九世紀,弦樂四重奏多半是由像姚阿幸(Joachim)之流的小提琴名家爲中心,集合身邊的同好,作不定期不固定組合的演出。事實上在那個時代,弦樂四重奏也很少有機會登上音樂廳作全場的演出,他們往往被安揷在提琴家的演奏會上,與獨奏曲穿揷演出。一直到十九世紀末,姚阿幸的弟子才以匈牙利四重奏、布達佩斯四重奏之名,紛紛出現在樂壇之上,這些提琴家雖然偶有獨奏會,但均有默契而互相牽制,定期排練四重奏曲目、以四重奏音樂會爲各自演出行程上的首要工作,形成一個定期演出的團體。

然而二十世紀初的弦樂四重奏團總是不能維持長久,而且其中成員經常是互通的。這主要是因爲音樂經紀事業還未普及到四重奏音樂會之故。有系統的四重奏音樂會演出在二次大戰後開始蓬勃發展,二十世紀重要的四重奏也大半從這前後十年間開始興盛,如阿瑪迪斯四重奏(Amadeus Quartet 1947)、包羅定四重奏團、貝多芬四重奏(Borodin Quartet 1946,Beethoven Quartet 1923,均爲俄國四重奏樂團)、布達佩斯四重奏(Budapest Quartet, 1917,但正式成員均爲三〇年代後改組所成)、匈牙利四重奏(1935)等等。即將來台的茱莉亞四重奏團也成立於這時期,即是一九四六年。

最悠久的歷史 最新的面貌

這個成立已有五十年的四重奏團在當代四重奏團中只有包羅定四重奏的歷史堪與相比,其餘上述的四重奏團至今都已解散;其中阿瑪迪斯四重奏原有繼續在樂壇上演奏的可能,卻因爲團中的中提琴手席德洛夫(Schidlof)過世後,團員不願另尋其他樂手取代,僅徒具阿瑪迪斯虛名而不能維持原團水準與風貌而於一九八七年解散。包羅定四重奏則在八八年後保留中提琴和大提琴手,換上了第一和第二小提琴手。與包羅定同樣走過五十年歷史的茱莉亞四重奏則在前年六月換掉最後一位舊團員──第一小提琴羅伯曼恩(Robert Mann),從去年起以完全新的面貌與樂壇見面。

茱莉亞四重奏創團之初是以美國紐約著名的茱莉亞音樂院爲名,這是由當年的音樂院校長作曲家威廉舒曼(William Schuman)所發起的,當時的團員皆以該校的畢業生爲主,其中第一小提琴手曼恩是音樂院中的作曲與小提琴雙修學生。正因爲這些學生都不只有演奏上的訓練,也兼通作曲,同時深受茱莉亞音樂院提倡現代音樂與美國現代作曲家作品風氣的影響,茱莉亞四重奏對於現代美國作曲家的作品頗有專精,包括美國作曲家威廉舒曼、羅傑賽宣斯(Roger Sessions)、皮斯頓(Walter Pis-ton)、卡特(Elliot Carter)等人的許多弦樂四重奏作品都由他們做首演發表。

條理分明 結構堅實

由於有機會接觸許多作曲家本人對作品的意見,再加上現代音樂尋求音色迥異於十九世紀傳統弦樂四重奏的演奏,使得茱莉亞四重奏一直被人形容爲「具有現代感、美國都會音色」的四重奏團。這種所謂的現代感和美國都會音色,是一種較尖銳而將速度逼到對比兩端的演奏手法。

茱莉亞四重奏的團員擁有當今世界上四重奏團中最堅實的演奏實力,可以作任何風格和形式的演出。然而,因爲五十年來,他們的演奏風格一直由創團的第一小提琴手曼恩所操控,所以那種詮釋前衛音樂所需要的音色和手法一直都未離開該團。因此儘管他們在這五十年間,曾經多次將貝多芬十六首弦樂四重奏一次又一次全本地在全美各地演出,那種詮釋現代音樂的邀進手法,卻始終是他們演奏中最明顯的特色。然而,他們最令人讚歎的地方也正在於,這些他們用來詮釋現代音樂的手法,都植基於詮釋貝多芬、海頓和莫札特四重奏的傳統中;正因如此,在他們詮釋下的現代音樂,幾乎都是條理分明,結構堅實如山,皆有所本。由此也更顯示了他們在合奏訓練上扎實且驚人的技巧。

此次茱莉亞弦樂四重奏樂團來台,帶來的是莫札特、史麥塔納和巴爾托克弦樂四重奏黃金時代的經典。這樣的安排正好讓我們檢視並欣賞一個成立五十年,堪稱當今最資深的弦樂四重奏團第二代新團員的成績,以及該團在詮釋古典樂派、國民樂派和現代派上的不同手法,對於任何喜愛室內樂的人而言,這都是一套最具誠意且份量十足的大餐,很能一飽耳福。

 

文字|顏涵銳  音樂文字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盡在你手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