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們的樂風,受到巴西音樂的影響很深,帶有濃厚的葡萄牙本土色彩、吟唱傳統。(EMI唱片 提供)
樂與影的對話 新視窗/樂與影的對話

後設與傳統的攜手漫遊

「聖母合唱團」的《里斯本的故事》(註1)

關於電影(人生)本質性的思索

透過溫特的內在旁白

娓娓道出一如聖母樂聲中隨興、舒朗的傳統吟唱

關於電影(人生)本質性的思索

透過溫特的內在旁白

娓娓道出一如聖母樂聲中隨興、舒朗的傳統吟唱

這是一個追尋與漫遊的故事,一部探索愛情與生命意義的電影,也是一個在電影中講述電影拍攝、在音樂中陳述城市歷史與音符魔力的「電影故事」。從表(封)面上看來,它是一個動人、有趣的傳統敍事,就底層(內裡)來說,它也是一部極爲前衛、後設的電影。最奇特的是,編導溫德斯(Wim Wenders)巧妙地將後設的理念,與傳統的敍事魅力編織在一起,構築了一個多重意義交疊、激盪的電影傳奇。

故事發生在葡萄牙的首都里斯本,一個位屬歐洲邊陲的城市(註2),身爲電影錄音師的溫特(Phillip Win-ter,冬天),受友人(Frie-drich Monroe)之託來到這個依山傍海、熱情洋溢的都會,發展出一連串的奇遇。隱喩著歐陸冷鬱性格的主角,因爲導演朋友的意外缺席而成爲紀錄片的拍攝者,他爲此開始探訪起這個迷人、暖陽般的海城,電影的敍事軸線也隨之而鋪展開來。關於中心/邊陲、主體/客體、主角/配角的思索,成爲這部影片第一層的主題指涉。

失意與詩意

接著,溫特無意邂逅了當地的巡迴樂團──即擔任配樂的「聖母合唱團」(Ma-dredeus)──女主唱Ter-esa,錄音師與歌聲的契應,失意心靈與詩意氣質的對話,傳統與創新的詰問與徘徊……,關於電影(人生)本質性的思索,透過溫特的內在旁白娓娓道出,一如聖母樂聲中隨興、舒朗的傳統吟唱。音樂,成爲電影敍事中除了影像的追索外,另一個最重要的成因與基素:如果影像(紀錄片、膠卷)意味著事物「具象」的意義,那麼音樂或音聲(合唱團、音效、女主唱),便是一個更爲抽象、隱約的「影」射。整個溫特漫遊陌生城市──里斯本的外在過程(註3),亦是他反思電影本質、音聲(愛情)魔力、生命意義的心理歷程。而漫遊與影片的結束(完成),也植基於音樂的啓發與輔助。

影/音對話的衆聲喧嘩,成爲影片另一個呼之欲出的重要主題:溫特對光影/聲音的觸發、捕捉,是敍事的第一層影音對話;女主唱與溫特的偶遇,是故事中影片/配樂的第二層對話;片中鄰童與溫特對紀錄片的觀賞,則是第三層的框中框影音對話;至於導演溫德斯與該片配樂「聖母合唱團」的搭配,更是影框之外、電影之外的第四重「眞實」對話。

另一則里斯本故事

溫德斯與聖母的合作,是另一則里斯本的故事,也是一個充滿了傳奇色彩的後設實驗。溫德斯曾表示:「我還沒開拍該片,就已經先聽到電影配樂了!」。在拍完森冷、淸寂的柏林故事後,對於新片並無任何具體構思的溫德斯,是在聽到聖母的現場演唱後,登時決定要把這個里斯本土生土長、堅持傳統樂風的樂團,寫入他的劇本之中,並邀其擔任配樂的工作。影片的主體,因此有了具體的著落、雛型;而影片中涉及了樂團的海外巡迴演唱部分,也和攝製時聖母的巡演時間重疊,孰爲眞(現實中的「里斯本」生活)?孰爲假(影片中的「里斯本」故事)?似乎交融難辨。因此,在全片探討電影拍攝的「後設」情境中,又引申出許多虛/實、影/音、框內/框外的多元意義泛音。

隨著一九九四年《里斯本的故事》的上映而揚名國際的「聖母」,是成軍一九八七年的葡萄牙六人樂組,包括女主唱Teresa Salgueir-o、兩位吉他手Pedro Ayres Magalhaes(兼團長)和Jose Peixoto、大提琴手Francisco Ribeiro、鍵盤手Rodrigo Leao與口琴伴奏的Gabriel Gomes(註4)等。他們的樂風,受到巴西音樂的影響很深,帶有濃厚的葡萄牙本土色彩、吟唱傳統。(註5),在歐洲各地巡演了一段時間後,於一九九二年由BlueNote唱片發行了首張專輯Lisboa Live後,在比利時深受歡迎而漸漸崛起。一九九五年打鐵趁熱地推出了《里斯本的故事》原聲帶Ainda姊妹專輯O Espiritu Da Paz,奠定了其在國際市場的聲譽與地位。

這張配樂的曲目,也與影片故事的鋪述相輔相成。明媚、亮麗的女聲,與充滿著葡萄牙民族樂風的吉他主奏,不疾不徐地交叉、延展著,猶如主角在城中的漫遊;而以旋律爲主的器樂,有著明顯的拉丁音樂風格,探戈、民謠、乃至東正敎的聖樂吟誦,在紓緩、柔美的弦樂旋律中皆留下了印痕,同時也指陳了里斯本當地的文化淵源,以及呼應了「聖母」與溫特對傳統的執持。有趣的是,對於聖母的本土樂風,有人將其歸爲世界音樂,亦有認定其是流行音樂,而隨著一九九八年最新專輯O Paraiso的面世,應該是從傳統出發而邁入更多元、璀璨的音樂國度吧!

註:

1.英文片名爲Lisbon Story,另有一部影片名爲The Lisbon Story,是1946年由英國導演Paul Stein執導的音樂諜報片。

2.這不免令人想起十五世紀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是從這個城市出發的,中心/邊陲、主角/配角的倒錯與輪替,實頗耐人玩味。

3.對照於溫德斯早期《愛莉絲漫遊記》Alice in the Cities中的陰鬱、冷凝,《里斯本的故事》中的漫遊,無疑是出人意料地浪漫、明亮。相較於先前的「天使系列」或「柏林故事」《慾望之翼》與《咫尺天涯》,其形上哲思與沈重、憂傷色調,在《里斯本的故事》中亦不復見,這或許是受到「聖母」音樂以及里斯本城市性格的潛移默化吧!

4.近期的新專輯中,大提琴手與鍵盤手的組合略有變異。

5.里斯本有兩個特殊的當地文化,一是類似西班牙的鬥牛傳統,但僅在夏季舉行的鬥牛比賽,純是大衆的娛樂而不將牛殺死;另一特點是在老市區酒吧中盛行的「命運」(fado)吟唱,以充滿感性的民謠,唱出了兼蓄悲嘆、歡樂的種種人生樣貌。

 

文字|劉婉俐  音樂文字工作者

新銳藝評廣告圖片
秋天藝術節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免費訂閱電子報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