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代的布袋戲女演師當中,江賜美堪稱佼佼者。出身南投曲館世家的江賜美,其布袋戲生涯是從十六歲那年上場爲尪仔幕後配唱展開的。事實上,她終身都不曾寫「拜帖」,她的功夫多是在戲棚脚偷「揀」,或是聽內行人講戲,一點一滴無師自通,硬「湠」起來的。
布袋戲在淸中葉以降,跟著移民自中國閩粤一帶播遷來台後,在這個新興的漢人社會中廣爲流傳,以可觀的演出質、量成爲深具代表性的台灣傳統劇種之一。從最早的「唐山師父」到一九五〇年代前,在此一蓬勃的表演場域裡,女性演師似乎是完全缺席的。直到戰後,劍俠戲、金光戲等類型的布袋戲流行之際,時興讓劇中的女性角色由原本演唱北管的曲牌、唱腔,改唱南管或歌仔調,並爲此特聘年輕女歌手擔綱演唱,不再由男主演「裝腔作調」反串之。就在這段期間,布袋戲班加入了大批女歌手,從中造就不少「查某頭手」。
父親早識將才,學戲無師自通
在第一代的布袋戲女演師當中,江賜美堪稱佼佼者。出身南投曲館世家的江賜美,其布袋戲生涯是從十六歲(1949)那年上場爲尪仔幕後配唱展開的。嫻熟後場及戲班事務的父親江同生,很快就發現女兒記性極佳,尪仔又擎得漂亮,當可委以主演大任,於是第二年,他便以女兒的名字申請成立「賜美樓掌中劇團」。彼時,正値民間演劇活動從戰爭中鬆綁,而「勵行節約、改善民俗」之政策衍生的禁令尙未實施,布袋戲同時在內台和民間祭典中,熱絡地演出著。江同生人脈深厚,他經常請一些知名的主演如張萬得、周坤榮、鄒森林、吳樹全等人爲賜美樓客串演出,這時候,江賜美就一邊擔任助演的二手,一邊學戲。
布袋戲界素來門戶嚴明,江賜美雖有頭手潛力,卻沒有拜師,因此學習過程備嘗艱辛。當她每天對鏡苦練擎尪仔的基本功,仍無法修正戲偶偏斜的肩膀,不得不向她稱爲「林仔叔」的鄒森林請敎時,鄒森林卻只以「慢慢擎,擎久就會挺」一語帶過,最後幸賴一位會擎尪仔的嗩吶師傅開破,她才掌握到要領。江賜美深刻體驗到前輩男演師沒有催生「查某頭手」的雅量,反倒因相忌而刻意藏私。江賜美說:「所有我觀摩過的人,都是我的師父。」事實上,她終身都不曾寫「拜帖」,她的功夫多是在戲棚脚偷「揀」,或是聽內行人講戲,一點一滴無師自通,硬「湠」起來的。
一九五二年後,受政府規定「統一拜拜」的影響,民戲的演出機會大減,許多布袋戲班遂轉進方興未艾的內台發展。對爭奇鬥艷的商業劇場來說,「査某頭手」無疑是物以稀爲貴的一個賣點,所以,江賜美第一次應邀到台北專門演布袋戲的著名戲院「衆樂園」演出時,戲院特地召開記者會,讓這個十九歲的少女在鎂光燈下出盡風頭。不過,由於當時北部尙是泉州布袋戲的天下,操著漳州腔調的江賜美難覓知音,演出成績並不理想。
女頭手招牌響亮演大戲一肩獨挑
儘管如此,在她往後「做戲園」的五、六年間,憑著造成客滿的實力,賜美樓和戲院通常都可以按六四或七三分帳,收入比做民戲還好。內台的競爭很激烈,劇團必須能配合十天一個檔期,演出「連續劇」式、劇情極盡曲折的的金光戲碼,外加炫目的戲偶、佈景、燈光,才能吸引觀衆買票進場看戲。江賜美說,當時幾乎三百六十五天都有戲,逼得她滿腦子只能裝戲齣,同時練就隨機編劇的急智。內台布袋戲式微後,她一度結合藥廠做「賣藥仔戲」(註1),業績之佳,使她被讚爲「鑽石嘴」。三十五歲那年,台北一帶的廟宇又開始請她演出,因戲路應接不暇,她先後申請了「眞快樂」、「新快樂」兩支牌照,甚至最後在新莊落脚定居,專心經營起民戲。
江賜美說,台北一棚戲頂多演三小時,不像中南部,她經常得獨力撑上七至十個鐘頭,請主、觀衆過癮了,才可以煞戲。江賜美一口生、旦、淨、末、丑五音分明的口白,全靠精神貫注及丹田的力量,整場戲演下來,總令她鼻孔發熱,如果演得太久或天氣燥熱些,她更要頭昏目眩了。對女性而言,擔任布袋戲主演實在是很沉重的體能挑戰。江賜美身爲班裡無可替代的靈魂人物,一旦她掛病號,整個團都得停擺,所以平常她很注重保養身體,燕窩、蔘湯不離口。婚後育有二子四女的江賜美,即使懷有身孕,她也只是拿一只凳子墊脚,照常演到臨盆前。她說,第一胎就是在車上開始陣痛,她一路上提心吊膽,深恐會生在車上,「佳哉」(註2)孩子捱到家裡才出世,故取其諧音,以「加財」命名之。
段仔戲最是拿手兒子們引以爲榮
江賜美認爲,布袋戲難在「三小戲」,而非「三大戲」,「以三國戲來說,《孔明借箭》就要比《過五關》、《倒拖刀斬蔡揚》難演多了」。後者以熱鬧的人物排場和武打場面取勝,前者則全看主演的腹內,操弄著少少幾仙尪仔,抽絲剝繭,一層層地舖排出角色鬥智、掙扎的心理,令觀衆看得忘了時間,是江賜美引以自豪的看家本領。江賜美的招牌戲碼多屬於《前世夫妻後世會》、《乾隆遊西湖》、《楊本縣遊台灣》之類的「段仔戲」,這種兩、三天可以完整呈現的戲碼,內容包含笑詼、苦情、朝廷、公堂等各種行當各擅其場的橋段,主演必須充份掌握劇情的節奏和劇中人的喜怒哀樂,才會引觀衆入戲。江賜美強調,「段仔戲」若能做得到家,戲竅自然就開了。
自小隨著媽媽跑江湖,學校都要讀好幾所才畢業的柯加財說,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廟埕找江賜美,總要擠過一片人海才到得了戲棚,他一直以有位「眞出名」的頭手媽媽爲傲。今天,他願意接下「眞快樂」、「新快樂」,乃至於支持兒子柯世宏創新、改良布袋戲,珍惜的也無非是對這份祖業的光榮感。可惜的是,儘管現代女性已經能夠在各個領域頭角崢嶸,與男性平起平坐,但傳統戲曲的榮景不再,很難吸引年輕女性投入這個投資報酬率不成比例的行業。畢生在男性佔絕對優勢的布袋戲生態中力爭出頭,建立第一代女演師典範的江賜美,雖不希望「査某頭手」變成空前絕後的歷史名詞,但面對現實,她也只能嘆無奈了。
註:
1. 賣藥仔戲:即演出一段布袋戲後,停下來爲藥品做廣吿,並販售藥品,然後再繼續把戲演完。
2. 佳哉:幸好的意思,讀作ka(3) chai(3),音近於「加財」。
特約採訪|施如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