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寸木偶「三」盜失靈(林鑠齊 攝)
戲曲

三寸木偶「三」盜失靈

在「三盜一偷」的技藝表現上,楊香武江湖外號賽毛遂,偷盜本領必有過人之處,在表演上,偷的技巧表現更應甚於偷的劇情。此次小西園演出偷的過程,只見偷的劇,未見偷的戲,就如老觀眾所說的「有骨無肉」。

在「三盜一偷」的技藝表現上,楊香武江湖外號賽毛遂,偷盜本領必有過人之處,在表演上,偷的技巧表現更應甚於偷的劇情。此次小西園演出偷的過程,只見偷的劇,未見偷的戲,就如老觀眾所說的「有骨無肉」。

傳統戲曲中,一而再、再而「三」的戲不少:三進、三難、三戲、三顧、三請、三戰、三氣、三打、三讓、三搜、三上、三下、三笑、三探、三盜……。這些「三」戲,觀眾不但不覺得乏味,還常是很有欣賞價值的好戲。這些戲之所以在舞台上一演再演,觀眾也百看不厭,主要是在於這些「用意相同的三次」表演,三次的卻各有巧妙不同的藝術表現,每次也都會有精采而讓人反覆嚼味的不同欣賞趣味可期。

《三》劇是武中帶文的傳統好戲

然而,「三」戲表演的成功,劇情安排之外,主要還在於演員個人的藝術造詣,不但要對戲的內容特質領悟於心,透過表演將其詮釋於外,三次表現都要有所不同,三次表演都需各有藝術特色,「三」戲的不好表現也正在於此。目前一般傳統戲曲不太演「三」戲,把戲趕完倒還容易,把戲做好,得靠演員的功力。尋常演員,只不過是讓觀眾把同樣的戲反覆看三遍,流於平淡,就可謂是爛戲了,更差的演員,讓觀眾如同嚼蠟三遍而反胃!主演者在台上都咀嚼不出戲味來,又如何能讓觀眾看到兩眼出汁、雙耳出神?

二月底,小西園掌中劇團在台北保安宮演了一檔連續三天的傳統布袋戲「三盜九龍盃」,的確令人興奮而有所期待。這個戲出自彭公案小說前段以楊香武和黃三太為主軸的情節:南霸天黃三太獨鬥北霸天竇爾墩而險勝,接著又入京打虎而獲康熙皇帝御賜黃馬褂,一時間威震武林,同門師兄弟楊香武不服,乃夜探皇宮盜走康熙皇帝御用的九龍盃,不料半路被神偷王伯燕「賊劫賊」盜去,九龍盃幾次易手輾轉流落到避俠莊都霸天金翅大鵬周應龍手裡。皇宮失竊九龍盃,又是在康熙皇帝面前被偷,事豈能小?康熙責令彭公逮捕黃三太以追查九龍盃,楊香武偷九龍盃本來是要向綠林兄弟炫耀一番的,誰知又被王伯燕盜去,顏面無光了,哪敢再臭屁?可是追查不出偷走九龍盃的賊人,彭朋和黃三太就得吃罪,黃三太門徒神眼季全於是設計請黃三太舉辦「馬褂會」,邀集各路綠林好漢赴會,於馬褂會中,才引出楊香武、王伯燕等人說出九龍盃事。然九龍盃已在周應龍手中,周應龍本來不服黃三太,豈肯送回九龍盃?楊香武於是夜探避俠莊二盜九龍盃,得手後再隨彭公帶九龍盃入京請罪。九龍盃復得,康熙嘆服黃、楊的義氣本領,達木蘇王爺卻認為楊香武誇大其能,遂向康熙請旨暫管九龍盃,令楊香武當天天亮雞鳴前三盜九龍盃,果真偷得便是真有本事,再赦其罪,若不能盜出,則黃楊等綠林草寇分明是欺君罔上,應一併治罪斬除,是夜楊香武果以機智,入王府三盜九龍盃,不但免罪,也揚名一番。

看不出老少、武技和情緒的武戲

這一齣傳統布袋戲,是武中帶文的好戲,不好演。因一般以為台北地區布袋戲是傳統戲、以演技取勝,本篇評論就從演技上直接切入,論武戲而略談文戲表現。這齣戲中的武戲不好演:一在南北雙霸天之戰,二在「三盜一偷」九龍盃各有不同巧技。

南北霸天之戰,老黃三太用金背刀獨戰青壯輩的竇爾墩虎尾三節棍,末了才以暗器傷了竇爾墩取勝,兩人的年紀、兵器有很大差異,打法自應有所不同,黃三太雖老邁性傲而不失沈穩內斂,氣力殺法不如竇的威猛,卻贏在三鏢未打中竇之後緊接著的第四支鏢,而年輕氣盛剛猛的竇就輸在躲過三鏢以為將贏之後的那一瞬間的防備不及。布袋戲木偶是沒有表情眼神的,這一段戲,端靠木偶身段動作密切配合口白以及鑼鼓點的切換,以達到演技傳神和武戲殺伐猛烈瞬間定勝負的目的。在這場短短的打鬥武戲之中,要傳達出雙方迅速轉變的情緒,顯出老少不同武技、殺法和情緒的轉換於戲偶的身段動作上,確實不好演,刀用砍、劍以殺、槍用刺、拳打、腳踢……。而小西園在這一場戲的表演,演技上既看不出在老少、兵器上的差異,身形動作上也還只是公式化的木偶對打而已。嘗聽中部某老藝師說︰空拳有招、腳踢有步、前踢對應、後踢不備、刀砍用猛而威、劍劈以柔而厲……的藝術表演心得,莫謂三寸木偶不如人,雙手有靈以迫真,這才叫做演技,才叫是戲。小西園主演許王愛徒心切,但讓拜師還不到兩小時的兩位徒弟一起搭配演出,確有不妥!

有骨無肉的偷之劇

而在「三盜一偷」的技藝表現上,楊香武江湖外號賽毛遂,偷盜本領必有過人之處,在表演上,偷的技巧表現更應甚於偷的劇情。三盜九龍盃,一盜康熙九龍盃是為不服氣而獨力去偷來,是有備而來,不盜不甘;二盜金翅大鵬周應龍等強人武力環伺之下,是為江湖義氣而拼命去盜來,是急中生智,不盜不義;三盜蘇王爺府中,楊香武則是把眾兄弟一起拖下水,讓綠林結拜兄弟不得不團結一致配合楊香武的行動共同去賺來,是自信滿滿而徐款以待,不盜不行;其間被王伯燕所盜,卻是喜形於色而失之大意,才讓王伯燕有機可乘。四次都應有不同「偷法」的技巧表現在木偶動作上,應各有巧妙不同的好戲可期,而此次小西園演出這四段,只見偷的劇,未見偷的戲。以楊香武初盜九龍盃而言,夜探皇宮,豈能輕易避開個個大內高手、處處銅牆鐵壁、時時戒備森嚴而進入皇宮內苑?這一過程便該有不少精采的演技可看,但觀眾既未看到他駭入皇宮內苑的驚險過程,也未見到楊香武賽過毛遂之處。這一場戲,輕手躡足於登樑跳瓦和飛影躍身於環環鐵衛之間的美妙演技全都未見,一下子就看到楊香武盤桓於木雕戲台的屏風之上,再一下子又出現於木雕戲台上層窗口之上。這一場戲的表現,就如老觀眾所說的「有骨無肉」。

記得一九九一年筆者隨黃海岱遊紫禁城時,老先生看到紫禁城的大而廣,有感而發:「地方這麼大,房子數十棟、數百間,入皇宮內閣刺皇殺駕談何容易?皇帝在哪一棟、哪一間都不知道,青碰白撞跑整個晚上,跑到天亮還擔心找不到出去的地方哩,何況處處是戒備森嚴的御林鐵衛軍!」當然,戲總歸是戲,不是現實世界,所以不必在戲台上擺出處處警衛,畢竟該反映現實,讓觀眾看出「雖戒備森嚴,楊香武飛簷走壁功夫更是不凡」的演技來吧?!十餘年前曾見關廟美玉泉掌中劇團的黃順仁演出《女巡按》,熊山五虎反賊夜探軍營欲刺殺女巡按,五虎翻身縱跳、借形閃身、隨影掩形、藏、躲、避、伏、閃…以躲過層層護衛的演技筆者至今難忘,黃順仁卻說:「我的功夫還沒學到家哩。」

連台戲才看得出真本事

對小西園二○○三年的《三盜九龍盃》筆者還有以下看法。第一,黃三太門徒神眼季全是十幾歲的鬼精靈一個,「馬褂會」便是季全設想出來、用以引出盜杯者的,而小西園的季全,說話語氣略嫌憨俗,而且以雜角(人相)的戲偶扮演,委實不妥。在全本彭公案的戲中,季全有更多吃重的戲分,足證他是個聰明伶俐的少年,並非是個醜形於貌的人。再則,神偷王伯燕也是綠林中人,既號稱神偷必有過人之處,口白以垂垂老矣老耄姿態的烏闊戲偶(戲偶很小且黑,看不清是烏賊仔或烏闊,從無牙的口白來看,應是烏闊)令人覺得不妥。雖然小說中稱王伯燕是偷楊香武九龍盃於睡夢中,細節並無交代,但是他既有本事「賊劫賊」,神偷去拼伊賽毛遂,其實是很可以敷演成為一段很精采的好戲。然而小西園僅以趣味性的口白對話來處理這一場戲,楊香武大意喝了「加味」的酒倒頭便睡,而九龍盃被盜、楊香武吃了悶虧之後,竟然也就自認倒楣,其實是很不具說服性的,也枉費了一場很可以好好表現演技的好戲。

筆者對小西園的《三》劇是抱著期待的,但看過之後,卻不免失望︰台灣的傳統戲劇真的是式微了。不但藝人的技藝退步了,觀眾退步更大,沒有觀眾的挑剔要求,不會有技藝精進的藝人。目前公部門的經費補助制度,雖然沒有明確要求只對「一齣戲」提出經費補助,但是長期以來,幾乎所有劇團的經費申請案都是提出「同一齣戲在不同的幾個地方演出幾場」的申請,下次申請就再提出不同的戲齣。其實,對於布袋戲來說,長門(連台劇情)戲齣較能見出傳統戲表演的藝術特色,也才能夠看出藝人的真本事。要編一齣新戲其實不難,一年若只要編一齣新戲就更簡而易行了,文建會對扶植演藝團隊的要求也不過如此;饒是如此,還是有很多人做不到。

莫令觀眾沒勇氣自嘲看戲憨

霹靂布袋戲除外,布袋戲是真的沒落了?!

這次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經費補助小西園掌中劇團連續三天在同一地方(保安宮)演出連台劇情是少有的例外。這個例外對布袋戲表演藝術其實是件好事。至少,「弄龍、弄盤、弄甕、磨墨寫字、甩紗帽、打虎、射氣球」的演出、把觀眾當幼稚小孩的場面,真的令人很感到厭煩,對傳統布袋戲而言是如此,對金光布袋戲而言,每場必演「神祕、先覺和妖道毫無道理得殺得天黑地暗,保力龍爆炸頭猛爆,來回炮亂竄,恐龍、飛虎、怪獸也都出籠……」的賣蛔蟲藥式的「王祿仔」表演,觀眾看了,怕會連自嘲「看戲憨」的勇氣也無!

劇評,總該是持平之評,君子莫笑、莫怨,願台灣布袋戲觀眾和藝人能更有成長,好的技藝才得以保存!

 

文字|江武昌 戲曲工作者

藝術家請回答-吳珮菁廣告圖片
評論與回響廣告圖片
歡迎加入 PAR付費會員 或 兩廳院會員
閱讀完整精彩內容!
歡迎加入付費會員閱讀此篇內容
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立即加入PAR雜誌付費會員
Authors
作者
數位全閱覽廣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