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交響樂團顧名思義,就是附屬在廣播公司,以錄音提供給電台音樂為主要工作的交響樂團。由於許多團隊這幾年發展下來已經具有世界級的演奏水準,加上致力演奏當代音樂、大力扶持新秀演出、以廣播公司資源舉辦音樂比賽和音樂節,廣播樂團和合唱團已經是音樂文化進步最重要的推手之一。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11月2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11月3日 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德國法蘭克福國家廣播交響樂團
11月9日 台北國家音樂廳
11月10日 高雄市立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11月11日 台中市中山堂
11月12日 桃園縣體育館
廣播交響樂團顧名思義,就是附屬在廣播公司(註),以錄音提供給電台音樂為主要工作的交響樂團。在唱片尚未普及前的一九二、三○年代,廣播是一般大眾接觸音樂最快也是最實惠的管道。當時新成立的廣播公司資本雄厚,成立樂團除了可供電台自製音樂節目外,還可藉雇用高水準的職業音樂家,來保證音樂的品質以吸引聽眾。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廣播樂團,包括一九二三年的柏林和萊比錫廣播交響樂團(現在中德的前身)、一九二五年的丹麥廣播交響樂團、和一九三○年的英國BBC交響樂團。紐約NBC廣播公司在一九三七年也特地成立一個交響樂團,為的是能長期留住當年最著名的指揮托斯卡尼尼,可見當時廣播公司在古典音樂傳播上所扮演的角色。
錄音-廣播交響樂團的本業
進錄音室錄音,是廣播交響樂團的主要工作。一直到八○年代,德國廣播交響樂團一年進錄音室的天數平均還超過一百天。隨著唱片的普及,今日廣播樂團錄音對於音樂節目的重要性已經不比以前,除了音樂會的現場錄音外,多以稀有曲目和伴奏樂壇新秀為主。不過如果仔細比較德國幾個音樂大台如北德文化台、巴伐利亞第四及柏林布蘭登堡第三最近的節目表,電台專屬樂團和合唱團的現場演出或錄音,和商業的唱片錄音所佔的比例還是各約一半左右,可見廣播樂團所提供的音樂目前仍是電台節目的支柱。為了應付廣播節目音樂上的需求,不論是德奧傳統的古典和浪漫派曲目、電影音樂,甚至新作品的首演,廣播交響樂團都必須要在短時間裡駕輕就熟,也因此造就了各大廣播交響樂團對各種不同曲目風格的精準掌握和高度的演奏水平。
現代音樂的贊助者
音樂創作至今仍生生不息,其實是德國音樂環境最傲人的資本,而整個當代德國嚴肅音樂的創作與廣播公司的關係又密不可分。我們可以甚至說,如果沒有現代錄音室的設備,一些現代音樂發展的分支如電腦電子音樂(Elektroakustische Musik)或具象音樂(Musique concrete)幾乎不可能誕生。而廣播交響樂團屬於公共廣播公司,背負有推動音樂文化發展的義務和使命,一向就視當代音樂的演出為最重 要的職責之一。幾十年來,北德廣播的「新作品」(Das neue Werk)、西德廣播的「當代的音樂」(Musik der Zeit)、以及巴伐利亞廣播歷史悠久的《音樂萬歲Musica viva》等系列音樂會的演出和現場轉播,留下了當代音樂創作發展最珍貴的紀錄。另外一個著名的例子是,德國重要的現代音樂節慶「多瑙爾興根」(Donaueschingen)音樂節,多年來都由西南德廣播電台主辦,其所屬的兩個交響樂團並負責所有管弦樂作品的演出。現在德國所有的廣播電台加起來一年平均有一百件委託創作的作品,其中絕大部分也都是由電台自己的樂團或合唱團來首演。
角色的轉變
電台廣播範圍裡的大小城市,都是廣播交響樂團登台演出的地方,常常這些音樂會就是該城市地區音樂生活的重心。今天翻開德國任何一個廣播交響樂團整個樂季的演出計畫,從曲目的安排、音樂會套票(Abonnement)制度設計的方式、到演出的場次和形式,和一般市或邦政府所成立補助的交響樂團幾乎沒有什麼兩樣。其實這幾十年來,德國廣播交響樂團的工作重心,已經逐漸從進錄音室錄音,演變成為籌劃音樂會的經紀公司,定期在固定的表演場地舉行音樂會。例如原來西柏林的廣播交響樂團(Radio Symphonie Orchester Berlin),在德國統一後為了避免和東柏林的廣播交響樂團(Rundfunkorchester Berlin)搞混,乾脆一口氣改名為德意志交響樂團(Deutsches Symphonie Orchester),近年來以創新的曲目安排和精湛的演出,成為在地柏林愛樂的競爭對手,每年還到薩爾茲堡音樂節登台,巡迴全世界各地演出,相當程度地反應了德國廣播交響樂團這幾年來角色的變化。「廣播」逐漸成了出錢和主辦音樂會的單位,和樂團真正的性質多少相行漸遠。
廣播交響樂團的未來
德國公共廣播公司所屬全部二十六個音樂表演團體(含合唱團、爵士大樂隊等),每年的總預算約一億五千萬歐元(約和台幣六十億元),佔收視費總收入約百分
之二。由於許多團隊這幾年發展下來已經具有世界級的演奏水準,加上致力演奏當代音樂、大力扶持新秀演出、以廣播公司資源舉辦音樂比賽和音樂節,廣播樂團和合唱團已經是音樂文化進步最重要的推手之一,以投資的效益來說應當是相當划算。最近德國媒體出現不少聲音,質疑在目前錄音氾濫下,德國到底需不需要這麼多已經「名不符實」的廣播樂團。其實,廣播交響樂團的未來,關鍵還是在於能不能真正融入在地的音樂生活、滿足民眾的需要。如果那一天沒有人要聽現場的管弦樂,則不管是廣播交響樂團或交響樂團,大概都無法再生存下去吧!
文字|林育立 旅德音樂文字工作者
註:本文討論的廣播公司對象全部為公共廣播公司。在德國,公共廣播公司的任務在於滿足人民對新聞資訊、文化藝術節目的基本需求。在這個背景下,廣播交響樂團成立的目的,在於滿足人民的音樂需要,和公共電視台一樣具有所謂的公共性質。德國私人的電視台和廣播電台,一直要到一九八四年才正式開播。請讀者要特別留意的是,德文的廣播公司(Rundfunk),其實包含了廣播(Hoerfunk=Radio)與電視(Fernsehen=TV),尤其是本文中所提到的幾家德國公共廣播公司,大多數同時擁有多個電視頻道,而經費的大部份是由人民所繳納的廣播電視收視費而來(以英國的BBC為範本)。
戰火後的新生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林育立(文字工作者)
德國到現在還活躍的、專屬於廣播公司的音樂表演團體,除了上個世紀二○年代左右在柏林、法蘭克福、萊比錫等地成立的廣播交響樂團以外,其他大多在戰後成立,具有相似的歷史背景,北德廣播交響樂團也不例外。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一九四五年,德國一片廢墟,戰勝的美、英、法、俄各國軍政府,以宣揚政令、扶持建立民主制度為目的,在其佔領區裡各自成立廣播電
台,這就是現在德國各地重要的公共廣播電台如北德(NDR)、西德(WDR)、、巴伐利亞(BR)、柏林布蘭登堡(RBB)的前身。那年夏天,ㄧ位英國軍官偕同德國指揮許密特—易瑟斯德(Hans Schmidt-Isserstedt),在漢堡四處物色音樂家,幾個月後,當年的「西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就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公開演出。儘管物資十分缺乏,不過在各地佔領軍的支持之下,這些新成立的廣播交響樂團不出幾年就重新恢復了德國原來豐富的音樂傳統,成為戰後德國文藝生活的主要支柱之一。
提起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大部分人總會想起去年才以九十高齡去世的德國指揮家汪德(Guenter Wand)。他與該團合作超過二十年,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貝多芬、布魯克納交響曲的經典錄音。汪德晚年在漢堡音樂廳(Musikhalle)的演出,
每一場都瀰漫著莊嚴肅穆的氣氛,彷彿是樂迷對這位與城市命運相連繫數十年終生獻身藝術的音樂總監(Musikdirektor)的致敬,並藉此表達對消逝中的老一輩指揮傳統的緬懷,相信令所有曾經在場的人印象深刻。
如同德國其他重要的廣播交響樂團,北德廣播交響樂團一向以當代音樂的詮釋聞名。波蘭作曲大師潘德列次基(Krzystof Penderecki)與北德廣播交響樂團合作已經超過十年,多首作品交給該團首演,今年還指揮開季音樂會演出作品《信經》Credo。北德廣播交響樂團近年來還與作曲家、現任薩爾茲堡音樂節總監魯季次卡Peter Ruzicka合作,灌錄多首德國作曲家韓測(Hans Werner Henze)的管弦樂作品,算是該團近期較受矚目的計畫。
除了平常廣播節目的錄音製作外,北德廣播交響樂團每個樂季在漢堡約有四十場的演出,並在該台轉播所涵蓋的各邦大城如布萊梅、基爾、呂北克等地,做四到六場的演出。即將率團來台的德國指揮家艾森巴赫(Christoph Eschenbach),一九四○年生,過去曾以鋼琴家和藝術歌曲伴奏家聞名,自一九九八年起擔任該團的首席指揮,曾一同灌錄過舒曼的全部交響曲發行唱片。從目前已經公佈的漢堡定期音樂會演出曲目來看,本樂季艾森巴赫指揮北德廣播交響樂團的高潮,將是一系列法國作曲家杜提厄(Henri Dutilleux)的作品,以及華格納歌劇「帕西法爾」第三幕音樂會形式的演出。一九九九年艾森巴赫同時就任德國北部最重要的音樂節──Schleswig-Holstein 音樂節的藝術總監。
德國公共廣播公司旗下二十六個音樂表演團體一覽/林育立製表
主管機關(廣播公司)名稱與所在地 | 表演團體名稱 | 成立年代 | 現任音樂總監 |
北德廣播公司(NDR)(漢堡) | 北德廣播交響樂團 | 1945 | Christoph Eschenbach |
北德廣播合唱團 | 1946 | Hans-Christoph Rademann | |
漢諾威廣播愛樂 | 1950 | Eiji Oue | |
北德廣播大樂隊 | 1945 | Dieter Glawischnig | |
西德廣播公司(WDR)(科隆) | 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 | 1947 | Semyon Bychkov |
科隆西德廣播樂團 | 1947 | Helmuth Froschauer | |
科隆西德廣播合唱團 | 1948 | Anton Marik | |
科隆西德廣播大樂隊 | 1947 | Bill Dobbins | |
薩蘭邦廣播公司(SR)(薩爾布魯根) | 薩爾布魯根廣播交響樂團 | 1937 | Guenther Herbig |
西南德廣播公司(SWR)(司圖加特) | 司圖加特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 | 1946 | Sir Roger Norrington |
巴登巴登與孚萊堡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 | 1946 | Sylvain Cambreling | |
凱薩勞頓西南德廣播交響樂團 | 1946 | Grzegorz Nowak | |
司圖加特合唱團 | 1946 | Marcus Creed | |
黑森邦廣播公司(HR)(法蘭克福) | 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 | 1929 | Hugh Wolff |
黑森廣播大樂隊 | 1946 | Joerg Achim Keller | |
巴伐利亞廣播公司(BR)(慕尼黑) | 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 1949 | Mariss Jansons |
慕尼黑廣播交響樂團 | 1952 | Marcello Viotti | |
巴伐利亞廣播合唱團 | 1946 | Michael Glaesser | |
中德廣播公司( MDR)(萊比錫) | 中德廣播交響樂團 | 1924 | Fabio Luisi |
中德廣播合唱團 | 1946 | Howard Arman | |
中德廣播兒童合唱團 | 1948 | Gunter Berger | |
柏林廣播樂團與合唱團有限公司(ROC Berlin)(柏林) | 德意志交響樂團 | 1946 | Kent Nagano |
柏林廣播交響樂團 | 1923 | Marek Janowski | |
柏林廣播合唱團 | 1925 | Simon Halsey | |
RIAS室內合唱團 | 1948 | Daniel Reuss | |
德國廣播公司(DeutschlandRadio)(科隆與柏林) | RIAS青年管弦樂團 | 1948 | 無固定指揮 |